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2002A012)

作品数:15 被引量:192H指数:6
相关作者:徐元宏李涛沈继录程训民张琪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耐药
  • 8篇内酰胺酶
  • 8篇耐药性
  • 8篇超广谱
  • 7篇克雷伯菌
  • 7篇超广谱Β-内...
  • 6篇埃希菌
  • 6篇大肠埃希菌
  • 5篇杆菌
  • 4篇细菌
  • 4篇菌药
  • 4篇抗菌
  • 4篇抗菌药
  • 4篇肺炎克雷伯
  • 4篇肺炎克雷伯菌
  • 3篇药物
  • 3篇抗菌药物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型
  • 3篇表型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淮北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淮北市...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铜陵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14篇徐元宏
  • 6篇朱素珍
  • 6篇李敏
  • 6篇李涛
  • 6篇张琪
  • 6篇程训民
  • 6篇沈继录
  • 4篇熊自忠
  • 4篇王中新
  • 2篇陈峰
  • 2篇凌华志
  • 2篇盛大平
  • 1篇李小宁
  • 1篇周强
  • 1篇封国红
  • 1篇浦春
  • 1篇潘晓龙
  • 1篇张群
  • 1篇方平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2011年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所有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对13年的数据分1998-2002、2003-2005、2006-2008、2009-2011年4个阶段,所有数据用WHONET5.4软件分析处理,用χ2检验其耐药性变迁差异性。结果 15 049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4 527株占30.1%,革兰阴性菌10 522株占69.9%;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9.3%和72.7%;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发现少量耐替考拉宁的MR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的检出率39.1%~51.8%和33.5%~37.9%,对头孢三、四代抗菌药物耐药率上升最快,发现了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1.6%;不动杆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增加明显,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71.9%。结论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出现少数耐替考拉宁的MRCNS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加强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推迟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方平封国红潘晓龙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安徽淮北地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检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地区三家医院所分离的326株肠杆菌,分析其菌种分布、耐药性。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方法,菌种鉴定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1999年NCCLS推荐的纸片确证试验。结果在32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216株,肺炎克雷伯菌37菌,臭鼻克雷伯菌18株,聚团多源菌19株,产气肠杆菌18株,阴沟肠杆菌18株。ESBLs检出率:大肠埃希菌42.1%、克雷伯菌56.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4%和2.8%;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另外,对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耐药率也较低。结论淮北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占首位。亚胺培南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于产ESBLs的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优先选用的药物。
程训民张琪李敏朱素珍徐元宏沈继录
关键词: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抗菌药药物耐受性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和基因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用PCR的方法扩增其基因型;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做药敏实验.结果:将初筛得到的可疑菌株用纸片扩散法确证,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测定,7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5株产ESBLs(58.1%);而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检测ESBLs阳性菌为27株.PCR扩增基因型阳性结果为TEM型19株、SHV型8株、CTX-M型36株、OXA型11株.结论: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显著升高;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有些菌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亚胺培南仍为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候选药物.
程训民张琪徐元宏李敏朱素珍沈继录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类表型耐药性
质粒编码SHV-2a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2006年
徐元宏盛大平沈继录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臭鼻克雷伯菌
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整合子分布及分型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临床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与分型。方法用Ⅰ类、Ⅱ类和Ⅲ类3种整合酶基因通用引物扩增398株痰标本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相应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临床菌株的MIC。结果Ⅰ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48.7%,Ⅱ类整合酶基因总阳性率为2.3%,未检出Ⅲ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同时阳性率为1.5%。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69%,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7%;非发酵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4%,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1.8%。在肠杆菌科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结论在痰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高于非发酵菌,Ⅱ类整合子则无明显区别。
徐元宏张群李涛凌华志熊自忠王中新
关键词:整合子革兰阴性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淮北地区产ESBLs菌株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了解淮北地区三家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以利于对ELBLs菌株的监控和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1999年NCCLS推荐的初筛试验,从2 2 3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结果 176株大肠埃希菌和4 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10 2株产ESBLs(45 .7% ) ,其中大肠埃希菌74株(42 .0 % ) ,肺炎克雷伯菌2 8株(5 9.6 % )。ESBLs检出率最高的标本是呼吸道分泌物(44 .2 % ) ;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ICU)病房最高,为73.7% ;其次是干部病房6 5 .4 % ,呼吸科病房为4 5 .2 % ,其他病房为34.4 %。结论 淮北地区ESBLs的检出率为4 5 .7% ,ICU病房和呼吸道分泌物是ESBLs的主要来源。
张琪程训民徐元宏李敏朱素珍陈峰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院内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m)流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384株E.coli和88株K.pm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版本标准规定的ESBLs表型初筛、确证实验确定ES BLs的发生率;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由MicroScan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结果 E.coli和K.pm的ESBLs发生率分别为30 2%、28 4%;产ESBLs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o) (E.coli为3 6%、K.pm为9% )、氨曲南(E.coli为8 1%、K.pm为5 7% )、头孢曲松(E.coli为3 9%、K.pm为4 5% )、头孢噻肟(E.coli为3 4%、K.pm为2 3% )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耐药率。结论 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氨曲南、耐酶抑抑制剂复合物药物、头霉素类以及其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E.coli和K.pm是主要的ESBLs产生菌。
盛大平李涛徐元宏
关键词:大肠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对392例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检测用微量稀释法初筛,纸片法做确证试验。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中,耐药率大于30%的抗菌药物多达11种;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20%以上。耐药率低于10%的抗菌药物仅有4种,分别为头孢曲松(7.7%)、头孢噻肟(7.4%)、氨曲南(6.9%)和亚胺培南(3.1%)。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高于10%。产ESBLs菌株的发生率为32.9%~45.8%,平均为39.8%;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产ESBLs菌株的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更为明显。临床应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监测并预防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徐元宏李涛王中新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微量稀释法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纸片法
安徽淮北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表型检测的底物选择
2005年
目的了解淮北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表型分布及检测的最佳底物选择。方法用1999年NCCLS推荐的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从147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出可疑产ESBLs细菌,并用确证试验加以确认。结果116株大肠埃希菌和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69株产ESBLs细菌(46.9%),将初筛得到的可疑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确证试验,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测定,检出69株产ESBLs细菌,而用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检测ESBLs阳性菌为32株。结论淮北地区进行ESBLs细菌检测时,应选择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作为初筛试验的底物,选择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测定作为确证试验的底物。
李敏程训民陈峰张琪朱素珍徐元宏沈继录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耐药性抗菌药物
皖南地区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菌属ESBLs表型及基因型的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南部地区3所医院临床分离株中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耐药性及其基因型分布。方法平皿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79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2005年CLSI推荐方法对收集菌株进行ESBLs确证试验;用PCR方法对产ESBLs菌株使用8对引物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的扩增,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结果皖南地区3所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1.5%和45.0%,ESBLs产生株对CRO、CTX、CAZ、CIP、LEV的耐药率分别为81.0%、81.0%、47.6%、71.4%、5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PCR及测序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中,大肠埃希菌CTX-M1型12株(50.0%),CTX-M13型11株(45.8%),OXA1型11株(45.8%),TEM型19株(79.2%);克雷伯菌属CTX-M1型4株(22.2%),CTX-M13型10株(55.6%),OXA1型、OXA2型、TOHO1型各1株,TEM型9株(50.0%)。结论皖南地区3所医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和对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达到相当高水平,应加强对产ESBLs株的临床监测,同时要加强临床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浦春李小宁凌华志徐元宏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抗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