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21)
- 作品数:5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龚志强封国林王晓娟任福民赵俊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常熟理工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中国东部2012年夏季降水及年代际转型的可能信号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针对2012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南旱北涝"的异常特征,对比分析了近50年不同年代中国东部降水的分布型及海洋和环流等影响因素,并讨论了2012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作为中国东部降水年代际转型信号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1961—1978年期间,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冷位相,东亚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弱,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偏弱,从而有利于南方水汽北上,造成中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偏多;1979—1992年间则呈相反的特征,造成1970年代末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发生了一次年代际尺度的调整.2010年代后期以来,PDO由暖位相向冷位向转变,2012年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西太平洋海温由异常偏暖状态转变为正常略偏冷状态,东亚夏季风由弱变强,副高由强变弱,北方冷系统活动减弱,这些特征均与1961—1978年时段的情况类似,支持2012年作为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发生年代际调整的前期信号的可能性.近10年PDO,东亚夏季风(EASM),副高(WPSH)和贝湖高压(BH)四种指数夏季平均值的演变则进一步说明了2012年的这种异常特征不仅是年际尺度的振荡,更可能是前期演化基础上的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调整.
- 龚志强赵俊虎封国林
- 关键词:年代际降水
- 北太平洋海气系统主要模态的年代际变化
- 2011年
- 结合北太平洋各种指数、海表温度和高度场,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气系统的突变特征及其与时间尺度分量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指数、海表温度和高度场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末期均存在显著突变;海表温度60年代的突变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70年代的突变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中部和东南部,90年代突变则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东南部和西南部;高度场突变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且突变范围从高层向低层递减.各种指数中60年代突变1~8a尺度分量的贡献较大,70年代突变是20~30a尺度分量的贡献较大,90年代的突变则是1~8a尺度和20~30a尺度分量作用相当.在3个突变时期中,海表温度和高度场的空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验证了这种联系的可能性.
- 张增平沈柏竹李尚锋龚志强封国林
- 关键词:北太平洋海气系统
- 全球温度场信息熵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定义气象要素信息熵,并运用其分析全球温度场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偏离气候态(1971—2000)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场气候态信息熵(CE)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温度场CE由低纬度地区向中高纬度地区递增,且海陆差异显著,可以较好地区分各个气候带;其垂直变化,在低纬度地区表现为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中高纬度地区则以300hPa为界呈准对称分布,在此高度之上其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加,之下则相反,这一特征在高纬度地区更为明显.2)温度场月信息熵(ME)的季节性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ME在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秋季居中的特点.3)ME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层次的ME值均具有5—10年的准周期振荡特征.温度场信息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较差的联系表明,信息熵在气象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分析气象要素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
- 冯爱霞龚志强黄琰王启光
- 关键词:信息熵温度场可预测性
- 基于复杂网络的北半球遥相关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系统关联网络,研究了冬季北半球各种遥相关年代际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突变的可能联系等.研究结果表明,NAO,EUPA和WP等遥相关的作用中心在197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均对应有显著的跃变过程,且主要空间模态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结合网络顶点度,定义直接体现遥相关作用强弱的指数并分析其随时间的变化:1980年代以前以PNA,EUPA和WP三种模态的共同作用为主导,1980年代以后NAO的作用显著增强,1987年以后AO的作用显著增强,其他模态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多种遥相关年代际尺度的调整可能是197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气候突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 龚志强支蓉侯威王晓娟封国林
- 关键词:复杂网络遥相关年代际变化气候突变
-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被引量:42
- 2012年
-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 王晓娟龚志强任福民封国林
- 关键词: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