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AD006)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凌凌吕早生袁向利吴敏关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物催化
  • 2篇还原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生物脱硫
  • 1篇糖多孢红霉菌
  • 1篇葡萄糖脱氢酶
  • 1篇噻吩
  • 1篇脱硫
  • 1篇聚酮
  • 1篇聚酮合成酶
  • 1篇环己酮
  • 1篇降解
  • 1篇降解菌
  • 1篇合成酶
  • 1篇二苯并
  • 1篇二苯并噻吩
  • 1篇辅酶
  • 1篇辅酶再生
  • 1篇苯并噻吩

机构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西部矿业股份...

作者

  • 3篇吕早生
  • 3篇李凌凌
  • 2篇袁向利
  • 1篇贾伟伟
  • 1篇关海燕
  • 1篇吴敏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二苯并噻吩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煤脱硫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从某石油化工厂的气浮池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降解二苯并噻吩的菌株DBZT,经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GC-MS分析菌株的发酵液,表明该菌株能将二苯并噻吩还原生成联苯。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苍白杆菌DBZT在煤炭脱硫过程中煤粒度、菌液接种量和浸滤时间3个因素的组合对其脱硫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浸滤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浸滤时间为24 h,煤粒度小于0.094 mm,接种的细菌数量为3×106cfu/g煤样的条件下,菌株DBZT脱去全硫的效果最佳,达到16.28%。
李凌凌吕早生吴敏袁向利
关键词:生物脱硫二苯并噻吩正交实验
糖多孢红霉菌酮还原酶域在羰基还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为研究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域,催化羰基还原的底物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PCR扩增了该酶域的编码基因(eryKR1),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得到重组质粒pET-eryKR1,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BL21(DE3)后,获得了重组菌株E.coli BL21(pET-eryKR1).将E.coli BL21(pET-eryKR1)和异源表达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gdh1)进行双重组菌耦合,对4-氯乙酰乙酸乙酯、苯乙酮、2-辛酮和环己酮4种底物进行转化还原,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转化液,结果显示E.coli BL21(pET-eryKR1)对环己酮的还原效果较好,产物环己醇的得率最高可达93.24%,而对其他3种底物几乎没有还原能力.利用E.coli BL21(pET-eryKR1)2催化2-甲基环己酮不对称还原,产物主要为顺式-2-甲基环己醇,产率可达41.87%,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为74.81%.
李凌凌吕早生关海燕贾伟伟
关键词:聚酮合成酶糖多孢红霉菌生物催化
重组的葡萄糖脱氢酶催化辅酶的再生性质被引量:6
2010年
为解决生物催化环己酮还原反应中的辅酶再生问题,扩增了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构建了表达载体pET-gdh,转化到Escherichiacoli BL21(DE3)后,获得了重组菌株E.coliBL21(pET-gdh1).经IPTG诱导后,葡萄糖脱氢酶粗酶液的比酶活达18.4U/mg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表达量占全菌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54.1%.添加E.coliBL21(pET-gdh1)到以异源表达糖多孢红霉菌聚酮合成酶模块1的酮还原酶域基因的重组菌E.coliBL21(pET-eryKR2)为催化剂的环己酮还原体系中,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转化液,显示此条件下产物环己醇的得率为93.24%,是未添加E.coliBL21(pET-gdh1)转化反应产率的3.4倍,说明E.coliBL21(pET-gdh1)能为此环己酮还原系统完成还原态辅酶NADPH的再生.
李凌凌吕早生吴敏袁向利
关键词:环己酮葡萄糖脱氢酶辅酶再生生物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