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SYS1101)

作品数:2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展羽徐俊增和玉璞洪大林杨士红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淋失
  • 1篇稻田
  • 1篇坡耕地
  • 1篇丘陵区
  • 1篇磷流失
  • 1篇淋失
  • 1篇南方红壤
  • 1篇南方红壤丘陵...
  • 1篇节水
  • 1篇控制排水
  • 1篇减沙
  • 1篇降雨
  • 1篇降雨条件
  • 1篇耕地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 1篇灌溉
  • 1篇灌溉稻田
  • 1篇红壤

机构

  • 2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江西省水土保...

作者

  • 2篇张展羽
  • 1篇杨士红
  • 1篇洪大林
  • 1篇和玉璞
  • 1篇徐俊增
  • 1篇邢栋
  • 1篇吴云聪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控制地下水位减少节水灌溉稻田氮素淋失被引量:17
2014年
为探讨高效的稻田灌排管理模式,降低稻田氮素淋失风险,该文利用装配有地下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蒸渗仪,研究地下水位调控对节水灌溉稻田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排水控制限的提高可减少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排水量,控制地下水位处理1稻田地下排水量为179.4mm,分别较控制地下水位处理2(195.9mm)和控制地下水位处理3(285.8mm)稻田减少8.4%和37.2%。随稻田排水控制限的提高,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排水中铵态氮(NH4+–N)浓度增加,硝态氮(NO3-–N)浓度下降。与控制地下水位处理2和控制地下水位处理3稻田相比,控制地下水位处理1稻田地下排水中NH4+–N质量浓度均值分别增加9.3%和27.3%,地下排水中NO3-–N质量浓度均值分别减少32.6%和1.8%。稻田排水控制限的提高显著减少了控制灌溉稻田NO3-–N淋失量(P<0.05),控制地下水位处理1稻田NO3-–N淋失量为0.27kg/hm2,分别较控制地下水位处理2(0.43kg/hm2)和控制地下水位处理3(0.88kg/hm2)稻田显著减少0.16和0.61kg/hm2(P<0.05),控制地下水位处理2稻田NO3-–N淋失量较控制地下水位处理3稻田显著减少0.45kg/hm2(P<0.05)。采用控制排水技术,适当提高控制灌溉稻田的排水控制限,可有效降低稻田NO3-–N淋失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该研究可为制定满足控污减排需求的稻田灌排管理模式提供指导。
和玉璞张展羽徐俊增杨士红洪大林
关键词:节水灌溉稻田控制排水氮素淋失
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揭示红壤区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径流及养分流失影响的差异,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分析对比在3种典型降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的纵坡间作(措施1)、纵坡种植(措施2)和横坡种植(措施3)等3种耕作方式坡耕地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措施3截流减沙优势明显。中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21.5%,20.3%,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6.03%,2.28%;大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8.11%,7.6%,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4.33%,3.31%。不同措施产流、产沙过程基本一致;措施3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方面优于其他两种耕作方式,各措施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产流初期,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后期趋于稳定。
张展羽吴云聪杨洁邢栋王凌云
关键词:坡耕地南方红壤丘陵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