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B320011)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孟娣娟徐桂华蒋高霞李洁姜荣荣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肢体
  • 3篇肢体缺血
  • 3篇肢体缺血预处...
  • 3篇缺血预处理
  • 3篇缺血再灌注损...
  • 2篇肝硬化
  • 1篇新西兰兔
  • 1篇硬变
  • 1篇兔肝
  • 1篇肝硬变
  • 1篇肝脏
  • 1篇肝脏缺血
  • 1篇肝脏缺血再灌...
  • 1篇肝脏缺血再灌...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蒋高霞
  • 4篇徐桂华
  • 4篇孟娣娟
  • 3篇姜荣荣
  • 3篇李洁
  • 2篇何领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稳定的新西兰兔肝硬化模型,将28只肝硬化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7只,各组处理结束(再灌注2h)后取血测肝功能ALT、AST水平,取肝组织测定MDA、SOD的含量。结果 LIPC、IPC组肝硬化兔血清的ALT、AST水平显著低于IR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IR组相比,LIPC、IPC组兔肝组织MDA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LIPC组与IPC组无论是血清ALT、AST水平,还是肝组织MDA、SOD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PC能够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肝脏的IR损伤,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对伴有肝硬化的肝脏IRI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为伴肝硬化的患者行肝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如何减轻术后肝脏IR损伤,加快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视角。
孟娣娟徐桂华蒋高霞姜荣荣李洁何领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肢体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变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索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兔用四氯化碳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肝硬变模型。将成功建模的28只肝硬变兔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各7只。实验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检测模型试验前后肝脏生化酶(ALT、AST)指标及肝脏组织中ATP含量水平。结果:LIPC组ALT、AST指标与S组、I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IP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IPC组ATP指标水平与S组、IR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IP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蒋高霞徐桂华孟娣娟姜荣荣李洁
关键词:肢体缺血肝硬变再灌注损伤新西兰兔
肢体缺血预处理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证实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以积极地缓解手术中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研究逐步增多,笔者将肢体缺血预处理研究进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肢体缺血预处理所保护的靶器官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的相关保护机制。
蒋高霞徐桂华孟娣娟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不同预处理对肝硬化兔缺血再灌注肝组织HSP70及E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两种预处理方式,即经典缺血预处理(IPC)与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肝硬化兔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制备兔肝硬化模型,随后将模型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肝I/R组(I/R组),IPC+肝I/R组(IPC组),LIPC+肝I/R组(LIPC组),每组7只。肝I/R模型制作方法:阻断入肝血流30 min,再灌注2 h;IPC诱导方法:在行肝I/R处理前阻断入肝血流10 min,开放10 min;LIPC诱导方法:在行肝I/R处理前24 h,采用止血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再开放5 min,重复3次。各组于再灌注2 h后切取肝组织,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用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在肝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但IPC组与LIPC组明显轻于I/R组,而LIPC组及IPC组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肝组织ET-1含量和HSP70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IPC组与LIPC组肝组织ET-1含量低于I/R组,HSP70的表达高于I/R组(均P<0.05),而上述2项指标在LIPC及IPC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IPC和IPC均能对肝硬化肝I/R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保护强度相似,其机制可能均与抑制ET-1的释放及增加HSP70的表达有关;LIPC具有无创性,可能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孟娣娟徐桂华蒋高霞李洁姜荣荣何领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