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68014)

作品数:31 被引量:173H指数:8
相关作者:武福平张国珍王颖超杨浩夏传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交通大学教育部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水质
  • 5篇集雨窖水
  • 5篇废水
  • 5篇氨氮
  • 3篇动力学
  • 3篇雨水
  • 3篇深度处理
  • 3篇生物慢滤
  • 3篇微电解
  • 3篇污水
  • 3篇活性炭
  • 3篇集雨
  • 3篇二级出水
  • 3篇城市
  • 3篇出水
  • 2篇电解法
  • 2篇电吸附
  • 2篇氧化法
  • 2篇生物膜
  • 2篇水安全

机构

  • 31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江苏省交通科...

作者

  • 21篇武福平
  • 19篇张国珍
  • 6篇王颖超
  • 5篇杨浩
  • 4篇颜晓飞
  • 4篇杨公博
  • 4篇夏传
  • 3篇薛博
  • 3篇杨仕超
  • 3篇付建林
  • 3篇刘建林
  • 3篇张国科
  • 3篇周旋
  • 3篇谭珍珍
  • 2篇何春生
  • 2篇刘晓冬
  • 2篇李舜
  • 2篇宋文艳
  • 2篇肖宇
  • 2篇贡力

传媒

  • 6篇水处理技术
  • 5篇兰州石化职业...
  • 3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城市道桥与防...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BBR法A^2/O式工艺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氮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污水厂二级出水中NH3-N、TN含量过高及可生化性有机碳源较低的特点,利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法厌氧-兼氧-好氧式(MBBR-A2/O)工艺对其进行研究。反应器采用预挂好氧膜和有机负荷递减法相结合的方式启动,通过NH3-N去除情况反应微生物的生长演化过程,并进行氮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分为3个阶段,微生物适应阶段、微生物活性提高阶段和微生物活性稳定阶段,在低碳源的条件下,反应器经50 d挂膜启动成功,对NH3-N去除率达到85%以上;在稳定运行阶段,对NO2--N、NO3--N、TN的去除率分别为68.9%、58.1%、69.9%,说明通过A2/O反应器串联运行,系统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达到强化脱氮的目的。
武福平谭珍珍薛博颜小飞王颖超
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低碳源污水厂二级出水脱氮
不同植被带的人工生态系统对集雨水污染物消减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极端缺乏,集雨水是唯一有潜力的水资源。采用人工生态系统模拟紫花苜蓿、红豆草、冰草三种不同植被带对集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消减作用,通过对降雨过程中三种植被带在不同长度上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分析,确定了植被带的最佳长度;比较三种植被带对集雨水污染物的去除率,得出冰草植被带的去除效果最好。
张国珍陈现强韩猛
关键词:人工生态系统植被带
生物慢滤柱处理水窖水的运行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保障西北村镇饮用水安全,选用生物慢滤对窖水进行处理。通过自然挂膜的方式研究了填充铁改性沸石的慢滤柱对浊度、氨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改变滤速和断流天数考察装置的运行能力。研究表明:慢滤柱30天形成生物膜,稳定后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各项污染物,对浊度、氨氮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67%、87.13%和42.86%;滤速增加各去除率降低;断流后滤柱恢复时间很短;慢滤柱对实际雨水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适用于西北村镇分散式供水。
朱群淑张国珍武福平付建林
关键词:改性沸石生物膜
A/O一体式BAF处理生活污水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A/O一体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态小区生活污水,以期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实验研究了滤池的气水比、水力负荷、A/O段体积比和出水回流比等因素对滤池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滤池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通过生物膜内微观厌氧环境反硝化过程实现氨氮的最终去除,确定了滤池运行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气水比18∶1、水力负荷0.3m^3/(m^2·h)、A/O段体积比1∶4、出水回流比50%时,滤池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8%、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GB/T 18920-2002标准^([1]).
武福平刘光白晶晶张超唐鑫王冬敏
关键词:污水回用脱氮
活性炭纤维电吸附处理含盐溶液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以活性炭纤维为电极材料处理NaCl模拟水,研究了电吸附过程中电极电压、流量、含盐量等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电吸附对水溶液中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并以吸附等温线探讨双电层对水溶液中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电吸附装置,当电源施加电压为2.2 V,304不锈钢板的极板电压为1.77 V,流量为15mL/min时,电吸附的平均脱盐率为41.16%。电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等温模型,施加电压为2.2 V时,Langmuir吸附常数为0.088,饱和吸附容量为5.84 mg/g。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lovich方程、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均不高。相比较,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李娜张国珍杨仕超武福平陈现强张淼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电吸附吸附动力学脱盐
西北典型村镇集雨窖水水质变化及特性被引量:27
2014年
为研究西北村镇集雨窖水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变化规律,在2012年8月份的暴雨过后,对会宁县某农户3口不同集雨面(屋顶庭院、山坡土路、打麦场)水窖进行了长期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窖水的水质变化分为3个阶段:以物理沉降为主的初期沉降阶段(0~15 d);以生物降解为主的中间过渡阶段(15~100 d)及水质基本不变的后期稳定阶段(100~250 d)。浊度与CODMn、NH3-N、细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60~0.96。窖水水质受集雨面特征影响较大,屋顶庭院水窖水质最优且最早到达稳定期,后期基本满足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山坡土路面及打麦场水窖水质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水窖的使用和管理、开发相应的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武福平夏传王艳琴刘双张国珍杨浩
关键词:集雨窖水水质特性
黄河兰州段悬移质泥沙对氨氮的吸附特性被引量:7
2014年
实验研究了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对氨氮的吸附行为,拟阐释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的机制。通过分析探讨了含沙量、氨氮初始浓度、泥沙粒径和化学成分对氨氮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泥沙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R2>0.9);含沙量对泥沙吸附氨氮作用具有显著影响,且氨氮吸附量和平衡时间与含沙量呈明显负相关性;氨氮初始浓度与氨氮吸附量及平衡时间呈正相关性;同时,泥沙颗粒越细,吸附氨氮的能力越强,吸附容量越大,反应的自发程度越高。此外,泥沙有机质、Fe2O3、Al2O3和MgO的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它们对单位质量泥沙最大吸附量(Sm)具有正效应。泥沙的吸附在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武福平王颖超颜晓飞夏传肖宇霍进彦周旋
关键词:黄河氨氮悬浮泥沙
电絮凝与浸没式超滤工艺联用去除窖水中氨氮和TP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电絮凝与浸没式超滤联用工艺处理集雨窖水,考察了影响氨氮和TP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并与单独超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絮凝与超滤联用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以电吸附为主,兼有Cl-间接电氧化的作用,而对TP的去除主要是电解产生的Al3+与PO43-反应生成难溶的AlPO4。当在极板间距10 mm、电流密度18.51 A/m2、电絮凝时间15 min的优化条件下时,对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和90.1%,比单独超滤分别提高了36.9和80.7个百分点,电絮凝对超滤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该联用工艺方便、高效,适用于农村分散式窖水的处理。
颜晓飞武福平王颖超夏传周旋杨浩
关键词:集雨窖水电絮凝浸没式超滤氨氮TP
短HRT下AF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快速启动实验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厌氧生物滤池(AF)对兰州某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常温短HRT下以两步法——微生物固定化的好氧预挂膜法及复合配水的厌氧启动法进行快速挂膜。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预挂膜阶段生长的丝状菌的网状结构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地,厌氧启动过程包括好氧微生物的内碳源释放阶段、厌氧微生物的繁殖适应阶段及稳定阶段。AF在启动7周后达到稳定,对COD去除率可达28%以上。
武福平薛博谭珍珍王颖超颜晓飞王艳琴
关键词:城市污水厌氧生物滤池好氧预挂膜
Fenton试剂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研究Fenton试剂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实验采用静态烧杯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Fenton试剂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FeSO4投加量为0.3 g/L,H2O2为1.2 g/L,反应时间为30 min,pH值为2的最佳反应条件下,马铃薯淀粉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达68.43%,浊度去除率达98.53%。该方法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可作为马铃薯淀粉废水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王颖超武福平颜晓飞薛博谭珍珍
关键词:淀粉废水FENTON试剂预处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