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701)

作品数:35 被引量:182H指数:9
相关作者:张训华韩波温珍河尚鲁宁郭兴伟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海槽
  • 12篇冲绳海槽
  • 8篇地质
  • 6篇海底
  • 5篇地壳
  • 5篇盆地
  • 5篇南黄海
  • 4篇地壳结构
  • 4篇地球物理
  • 4篇地质意义
  • 4篇重磁
  • 4篇磁异常
  • 3篇地球物理场
  • 3篇地球物理场特...
  • 3篇OBS
  • 3篇磁异常特征
  • 2篇地震
  • 2篇地质解释
  • 2篇第四纪
  • 2篇东海陆架盆地

机构

  • 30篇青岛海洋地质...
  • 17篇国土资源部
  • 10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陕西省农业遥...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30篇张训华
  • 14篇韩波
  • 11篇孟祥君
  • 11篇温珍河
  • 10篇尚鲁宁
  • 8篇郭兴伟
  • 7篇侯方辉
  • 6篇田振兴
  • 6篇吴志强
  • 3篇权文婷
  • 3篇孟林
  • 3篇杨金玉
  • 3篇祁江豪
  • 3篇张菲菲
  • 3篇朱晓青
  • 3篇孙建伟
  • 2篇李三忠
  • 2篇李日辉
  • 2篇王忠蕾
  • 2篇杨传胜

传媒

  • 12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高技术通讯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干旱气象
  • 1篇Geosci...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1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造地质过程对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控制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8年
在对冲绳海槽及邻区构造地质学和热液地质学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冲绳海槽形成演化、岩浆作用过程、热液系统结构、流体循环模式和成矿作用特征等多方面的问题,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探讨了冲绳海槽构造地质过程对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理。分析认为,区域中尺度地幔流引起了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向东的蠕散,并驱动了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弧后小尺度地幔对流、岩石圈减薄、板片反卷和俯冲后退的共同作用下,冲绳海槽发生弧后张裂。张裂作用在岩石圈内形成了网状破裂系统,为岛弧和弧后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并且引起了不同来源岩浆的干扰和混合。侵位到地壳浅部的岩浆为热液活动提供了热源和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是影响热液活动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层覆盖改变了流体的浅部循环结构和原始流体成分。热液区内普遍存在的流体相分离过程,导致了广域成矿作用的发生。
尚鲁宁张训华张勇曹瑞杨传胜韩希伟
关键词:海底热液活动成矿作用冲绳海槽
东海地区重磁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重磁方法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其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分辨率能力并能够提供地壳深部结构的信息,从而对于研究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起着经济有效的作用。文章以东海地区近年的重磁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重磁场特征,布格异常值介于-160~460mGal,在正值背景上发育一些局部的重力低圈闭,布格重力异常的主体走向为NE向,磁力异常值介于-200~+500nT,磁力异常的主体走向为NE向。同时,利用磁异常数据计算了东海的磁性基底界面,磁性基底深度在4~12km之间变化,各个地区磁性基底深度起伏变化不同,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东海地区广泛存在中生界地层。
张训华韩波孟祥君杨艳秋田振兴
关键词:地质学油气基底重磁场
渤海新生代盆地浅部构造迁移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15年
渤海湾盆地的海域部分与渤海湾盆地其他部分一样,新生代为断陷-拗陷盆地.中渐新世以来,渤海湾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至渤海海域,并且拗陷期出现普遍的加速沉降现象.综合分析渤海各坳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和断裂时空展布特征,表明断裂发育总体受伸展控制,只是在中渐新世后受走滑影响.选取基本垂直渤海构造走向的6条大剖面,进行伸展量估算,并在剖面上选取虚拟井计算沉积沉降速率,结果表明,在断陷阶段,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各坳陷沉积沉降速率较低且相差不大,发育多个沉积沉降中心;至沙三段沉积期沉积沉降速率达到最快,东营组沉积期沉积沉降速率变慢,但沉积沉降中心已从四周逐步迁移至渤中坳陷;拗陷阶段,以渤中坳陷为中心,出现的强烈沉积沉降,明显高于正常拗陷阶段沉积沉降速率.结合最新的深部探测资料,认为渤海新生代盆地的断裂展布,受中生代末先存的构造格局影响;断陷盆地的形成,则是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持续后退和印藏碰撞远程效应持续东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渐新世以来的加速沉降现象,则是太平洋俯冲板片前缘向东迁移引起的岩石圈迅速冷却的最直接表现.
信延芳郭兴伟温珍河吴智平李伟罗阳
关键词:新生代深部结构动力学机制
沉积速率与基底蓄水层流体活动对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冲绳海槽海底热流值高且离散性强、热液活动发育,这一地热特征主要表现在海槽南段与中段,其形成与沉积过程和浅层基底水热活动密切相关。首先依据居里点深度资料计算海底热流背景值,并与实测热流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流异常特征。然后选取一条与海槽扩张中心走向一致的模拟剖面,以实测地热资料为约束,利用热模拟的方法,探讨了沉积速率和基底流体活动对海底热流值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海槽热流特征形成机制。热模拟结果表明,如果南段与中、北段分别在中中新世和晚更新世开始拉张,在冲绳海槽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沉积速率可使海槽南段和中段的海底热流值分别降低7%~16%和4%~12%,沉积速率越大对热流值的影响也越大;在基底流体活动的影响下,海槽热流值表现出极大的离散性,下降流体使得海底热流值进一步降低,上升流体作用则相反,海槽中段的上升流体影响远远超过沉积速率影响,使得局部海底热流值提高到背景值的3倍。在局部上升流体与下降流体运移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当沉积速率<25cm/ka、流体运移速率为60~66cm/a时最符合海槽南段西部的热异常形成条件;当宫古断裂及海槽中段基底蓄水层内的流体运移速率约为南段流体运移速率的4~6倍,或者蓄水层之下热流背景值约为南段背景值的2~3倍时,最符合宫古断裂带附近和海槽中段的热流异常形成条件,这可能预示着在<10km深度处存在岩浆房。
孟林张训华温珍河韩波
关键词:地热特征沉积速率海底热流冲绳海槽
基于S-G滤波的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遥感识别和长势监测被引量:16
2015年
采用SPOT-VGT S10产品数据,通过S-G滤波处理,重构NDVI时间序列,分析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返青期和抽穗期在遥感影像上NDVI时序曲线变化特征,对冬小麦的返青期和抽穗期进行遥感识别。通过与站点观测的生育期数据比较,遥感识别的均方根误差大部分在±20d之内,返青期均方根误差(RMSE)为14.29d,抽穗期RMSE为9.16d,表明基于SPOT-VGT数据对关中地区冬小麦返青期和抽穗期进行遥感识别是可行的。采用差值模型基于环境减灾小卫星(HJ星)数据进行渭南市2012年冬小麦抽穗期长势监测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2012年冬小麦长势稍好于2011年,经与实地调查资料比较,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采用HJ星数据进行冬小麦长势监测,结果纹理清晰,且以同源数据提取的冬小麦种植面积作为掩膜剔除非麦区域,降低了重采样带来的误差,用其进行长势监测研究具有明显优势。
权文婷周辉李红梅伊万娟李化龙
关键词:长势监测
冲绳海槽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6年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及邻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对其构造地质学意义进行了定性研究。冲绳海槽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较高,与其下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质量盈余有关;海底正向地形单元、基底隆起等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力异常,而地壳浅部低密度岩浆房表现为较低的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及其上延结果反映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冲绳海槽地壳显著减薄,台湾地区地壳显著增厚;琉球岛弧及弧前布格重力异常受菲律宾海板片俯冲和岛弧地壳结构的共同影响,俯冲洋壳与琉球岛弧地壳的接触带位于琉球海沟以西,大致与120mGal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对应。
尚鲁宁张训华韩波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底构造
西太平洋弧后地区新生代构造迁移的深部地震证据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弧后边缘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于2015年在东海琉球岛弧弧后地区布设了一条穿过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南冲绳海槽地区和琉球岛弧的主动源广角反射/折射深部地震剖面.利用走时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展现了西太平洋边缘弧后地区莫霍面的深度由东海陆架地区的大于30 km显著抬升至南冲绳海槽轴部的约16 km,地壳高度拉张减薄,并存在一系列显著的不连续下地壳高速体,速度达6.8~7.3 km/s,这是地幔上涌的显著表现.模型从深部结构角度展现了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的变迁,证实了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在弧后拉张过程中不断地向洋跃迁,形成自西向东的构造迁移,并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认为新生代向洋变新的构造迁移是太平洋俯冲带后撤引起的一系列弧后深-浅部地球动力效应.
祁江豪吴志强吴志强温珍河张训华尚鲁宁温珍河胡刚
关键词:OBS深部结构海洋地质
冲绳海槽及邻区磁异常特征及其地质解释被引量:1
2016年
对冲绳海槽及邻区的ΔT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变纬度化极处理,通过对比ΔT磁异常和化极磁异常分布特征,对冲绳海槽及邻区几个构造地质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冲绳海槽基底埋深较大,沉积中心位于海槽西部;钓鱼岛隆褶带大规模基底隆起的南端终止于渔山-久米断裂带,断裂带以南的东海陆架南部边缘覆盖了厚层沉积物;以渔山-久米断裂带、舟山-国头断裂带和吐噶喇断裂带为代表的NW-NWW向右旋平移断裂带在东海构造演化过程中自西向东逐渐前展,对构造应力场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东海"南北分块"构造格局中主要的构造单元边界;中新世以来台湾碰撞造山作用引起了东海陆架南部主要构造单元的顺时针旋转;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对琉球弧前地区的磁异常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尚鲁宁张训华韩波杨传胜
关键词:冲绳海槽构造地质
冲绳海槽构造活动性的热模拟研究
<正>受新生代太平洋板块弧后扩张剧烈活动的地缘特性影响,冲绳海槽构造特征复杂,南、中、北段在热液活动、断裂性质、火成岩特性、扩张时代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因此认识该区各段构造活动性对查清其复杂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冲绳海槽...
孟林张训华温珍河孟祥君
OBS调查技术方法及其在南黄海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介绍了OBS(海底地震仪)的发展现状、结构和工作方法,针对南黄海海域多道地震调查难以解决的深部沉积层速度求取和地层结构问题,设计并实施了南黄海地区OBS调查,获得了有效的深部反射波和折射波数据,为解决南黄海深部地质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孟祥君张训华吴志强李阳
关键词:OBS海洋调查地壳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