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20600)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晓东孙辉白爱娟郭庆春王昭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亚洲季风
  • 2篇夏季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值模拟
  • 1篇地质记录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气候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 1篇青藏高原隆升
  • 1篇青藏高原夏季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刘晓东
  • 1篇方建刚
  • 1篇石正国
  • 1篇白爱娟
  • 1篇王昭生
  • 1篇郭庆春
  • 1篇易俊莲
  • 1篇孙辉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东亚季风及亚洲内陆干旱演化——来自气候数值模拟的启示被引量:3
2014年
青藏高原隆升是地球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亚洲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利用各种气候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机制的理解。近年来"高原隆升-气候响应"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认识到亚洲区域气候响应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形式密切相关。本文对此进行了概括介绍,重点通过一系列分区域隆升的数值模拟试验的综合分析,指出青藏高原北部隆升对东亚季风变迁及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其最突出的特征表现为随高原北部隆升东亚夏季风和季风雨区向北扩展,内陆干旱区和大气粉尘含量及沉积范围增加。这些模拟研究结果对东亚古环境研究具有良好的启示,并由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
刘晓东石正国郭庆春王昭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亚洲季风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日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2006—2008年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高分辨(水平分辨率为12 km)数值模拟研究。与TRMM卫星观测相比,WRF较好地抓住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成功模拟出了高原夏季降水日变化的主要特征。WRF模拟与TRMM观测的夏季高原降水都由北向南递增,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在高原的南坡最强,模拟值分别达到11 mm/d和30%,其次是四川盆地。从降水日变化看,WRF模拟和TRMM观测结果都表明,夏季高原中部每小时降水量最大值和降水频率最高值主要出现在下午至傍晚,而高原周边地区则多出现在夜间至黎明。模式物理场的分析指出,高原下垫面显著的昼夜热力差异及高原与周边地区存在的热力差异是产生高原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原因,而高原南坡的降水日变化与山谷风等局地地形强迫作用有关。
孙辉刘晓东刘长海白爱娟
关键词:气象学夏季降水WRF青藏高原日变化
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的影响被引量:36
2013年
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和环境演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40年来中外学者利用各种地质记录和气候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丰富了对亚洲季风变迁和亚洲内陆干旱化机制的认识,但至今仍存在许多需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回顾青藏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干旱环境演化影响的研究,对高原整体隆升、阶段性隆升和区域隆升3类数值模拟试验的结果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不同形式的构造隆升在气候和环境效应上的区域差异.从目前的数值模拟结果来看,海陆分布和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可能对南亚季风的建立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而东亚北方季风的形成发展、高原北侧干旱化加剧和亚洲粉尘循环增强则可能与青藏高原主体、特别是高原北部的隆升关系更为密切.该文也对青藏高原隆升与其他影响因子作用的对比、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起源、高原隆升过程中的反馈效应与气候环境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数值模拟与地质记录的对比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讨论,并探讨了未来需深化研究的一些问题.
刘晓东DONG BuWen
关键词: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亚洲季风环境演化地质记录
川渝地区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1979—201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整理的地面月降水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MA)加工的全球高空等压面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确定了川渝地区典型干旱年,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具有气温高、降水少的气候特征;东亚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西风锋区偏北,冷空气多偏北东移,川渝地区及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带状高压控制。500hPa带状高压与100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500hPa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川渝夏季干旱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对流层低层从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气流明显偏弱,风场距平合成表明,云贵高原到川渝地区为东北距平风,距平风场上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环流;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整层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与常年比较明显偏小。
易俊莲方建刚刘晓东
关键词:夏季干旱标准化降水指数大气环流水汽输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