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作品数:4,184 被引量:22,066H指数:51
相关作者:汪学明彭长根苏维词邱树毅任艳芳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51篇期刊文章
  • 108篇会议论文
  • 68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9篇农业科学
  • 677篇理学
  • 646篇医药卫生
  • 46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66篇生物学
  • 2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9篇化学工程
  • 189篇天文地球
  • 1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7篇经济管理
  • 10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2篇建筑科学
  • 97篇电子电信
  • 88篇金属学及工艺
  • 67篇机械工程
  • 52篇电气工程
  • 52篇文化科学
  • 45篇矿业工程
  • 3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3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75篇细胞
  • 167篇植物
  • 121篇基因
  • 120篇土壤
  • 113篇活性
  • 73篇网络
  • 71篇蛋白
  • 64篇胁迫
  • 62篇污染
  • 57篇分子
  • 49篇光学
  • 48篇种子
  • 47篇中毒
  • 47篇种质
  • 47篇掺杂
  • 45篇岩溶
  • 41篇学成
  • 41篇群落
  • 38篇化合物
  • 37篇色谱

机构

  • 1,918篇贵州大学
  • 593篇贵州师范大学
  • 195篇贵州师范学院
  • 194篇中国科学院
  • 175篇遵义医学院
  • 14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11篇贵州科学院
  • 94篇遵义师范学院
  • 76篇贵阳学院
  • 74篇贵州省农业科...
  • 73篇贵州民族大学
  • 73篇贵阳医学院
  • 63篇贵州理工学院
  • 53篇贵州省人民医...
  • 52篇贵州财经大学
  • 48篇黔南民族师范...
  • 46篇安顺学院
  • 43篇毕节学院
  • 41篇凯里学院
  • 38篇铜仁学院

作者

  • 48篇汪学明
  • 42篇苏维词
  • 41篇彭长根
  • 36篇邱树毅
  • 35篇文明
  • 35篇任艳芳
  • 35篇谢泉
  • 34篇何俊瑜
  • 33篇周碧君
  • 29篇伍玉娇
  • 29篇龙翠玲
  • 26篇张晋敏
  • 25篇向道康
  • 25篇刘方
  • 24篇樊卫国
  • 24篇张爱华
  • 23篇胡德禹
  • 20篇吴沿友
  • 17篇王晓红
  • 16篇李小霞

传媒

  • 15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43篇贵州大学学报...
  • 139篇贵州师范大学...
  • 128篇贵州科学
  • 63篇山地农业生物...
  • 59篇贵州工业大学...
  • 54篇安徽农业科学
  • 53篇种子
  • 37篇计算机应用研...
  • 35篇江苏农业科学
  • 30篇湖北农业科学
  • 26篇广州化工
  • 24篇西南大学学报...
  • 23篇中国岩溶
  • 23篇贵州医药
  • 23篇材料导报
  • 2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2篇计算机工程
  • 2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1篇遵义医学院学...

年份

  • 96篇2023
  • 186篇2022
  • 210篇2021
  • 222篇2020
  • 189篇2019
  • 186篇2018
  • 190篇2017
  • 173篇2016
  • 192篇2015
  • 240篇2014
  • 221篇2013
  • 227篇2012
  • 215篇2011
  • 235篇2010
  • 231篇2009
  • 180篇2008
  • 146篇2007
  • 106篇2006
  • 120篇2005
  • 85篇2004
4,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南部地区禾草云斑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被引量:14
2001年
在贵州南部地区 ,匍茎剪股颖草坪禾草云斑病于 4月下旬始见发生 ,全年病情有 2次高峰期 ,其中 ,第 1次高峰期出现在 5月下旬至 7月上旬 ,第 2次高峰期出现在 9月。病害程度主要与当年 4~ 10月的气温及降水密切相关。在田间调查苇状羊茅禾草云斑病病情的基础上 ,分析了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是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1997~ 1998年用 11种坪用禾草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禾草云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发现 ,结缕草、细叶结缕草及狗牙根都不发病 ,表现免疫 ;高羊茅抗病 ;黑麦草、匍茎剪股颖、剪股颖及草地早熟禾发病都较重 ,表现感病。 7种常用杀菌剂对高羊茅禾草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5 0 %多菌灵、6 5 %代森锌和 15 %三唑酮对该病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这 3种药剂田间药效在药后 10天防效均高于 70 % ;在药后 15天 ,防效最好的是 15 %三唑酮。
周玉峰唐成斌韩永芬
关键词:草坪草病害
基于HECC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并利用超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提出一个新的基于HECC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通过共享者对子秘密的验证可以防止子秘密分发中心对共享者的欺诈行为和共享者之间的欺诈行为,又由于超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确保攻击者无法从公开信息中获取子秘密。相比现有的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小的通信代价和较高的安全性。
冯阳汪学明
关键词: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秘密共享门限方案
基于TOPSIS理论的因子分析模型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针对已有文献面板数据因子分析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将每一年综合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截面数据因子分别作为最优和最劣向量,通过TOPSIS理论求出每个研究对象的最优因子方案接近度.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为例,用模型的最优因子方案接近度来描述各个地区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多数省份服务业发展与最优因子方案接近度相差较大.
罗国旺刘衍民蒲浩
关键词:面板数据TOPSIS中国服务业
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2.5μL,2.0~3.0mmol·L-1 MgCl2,150~300μmol·L-1 dNTPs,Taq酶1.0~1.5U,引物0.4~0.5μmol·L-1,DNA模板5~3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按94℃变性40s,50~54℃退火45s,72℃延伸12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min。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中国木犀科苦丁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郑道君刘国民梁远发鄢东海令狐昌弟田永辉
关键词:木犀科苦丁茶ISSR
地榆鞣质治疗骨髓抑制小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研究地榆鞣质升高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榆鞣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地榆鞣质组小鼠按1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骨髓抑制模型。实验...
赵兰兰
关键词:骨髓抑制代谢组学LC-MS
文献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XIAP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HGF、c-Met)、XIAP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30例卵巢癌组织中HGF、c-Met及XIAP的表达情况。结果HGF、c-Met、XIAP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0、P=0.001、P=0.008),HGF、c-Met、XIAP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型、淋巴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HGF与XIAP呈正相关(r=0.853,P=0.000)。结论HGF、c-Met与XIAP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HGF与XIAP呈正相关,可作为卵巢癌早期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姚晋郑洪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XIAP卵巢癌
用塑料杯快繁马铃薯无毒苗被引量:1
2001年
刘仁祥
关键词:马铃薯无毒苗快速繁殖塑料杯
不同植物及其组合配置对水体脱氮和氮循环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明富营养化水体中植物的脱氮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及其组合配置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及其脱氮功能的影响,探讨了其与水质净化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TN的去除效果,单一植物处理,HCP对TN去除效果最好(达68.71%),CP效果最差(仅50.48%);植物组合处理,MRJ+CP和MRJ+HCP对TN去除效果较好,HCP+CP+MRJ效果次之,CP+HCP的效果最差;各植物处理系统中TN的去除率依次为HCP>MRJ+CP>MRJ>HCP+MRJ>HCP+CP+MRJ>CP>CP+HCP>CK。2)NH4+的去除效果,单一植物处理,HCP和MRJ处理的NH4+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64.84%和59.17%,CP效果最差、仅46.50%;植物组合处理,MRJ+CP对NH4+去除效果最好,MRJ+HCP和HCP+CP+MRJ对NH4+去除效果次之,CP+HCP最差;各植物处理对污水中NH4+的去除率依次为HCP>MRJ+CP>MRJ>HCP+MRJ>HCP+CP+MRJ>CP>CP+HCP>CK。3)NO3-的去除效果,单一植物处理,HCP对NO3-去除效果最好(达64.47%),CP效果最差(仅47.60%);植物组合处理中,CP+HCP对NO3-去除效果最好(达71.06%),HCP+MRJ+CP最差(仅47.41%);各植物处理对污水中NO3-的去除率依次为CP+HCP>HCP+MRJ>HCP>MRJ+CP>MRJ>CP>HCP+MRJ+CP>CK。4)植物及其配置调控着氮循环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不同系统的硝化强度、反硝化强度、微生物数量不同,进而导致了净化效果的不同。硝化强度和亚硝酸细菌数量与NH4+去除率间有显著关系(P<0.05),而反硝化强度、反硝化细菌数量和TN去除率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张俊美夏品华林陶刘燕王哲晓郑钧宁寇永珍
关键词:水生植物微生物
土的剪切动态空间滑动面及其强度准则分析
2015年
提出了多种动态空间滑动面及其相应的强度准则,分析了不同强度准则应力空间描述的强度破坏面,探讨了在多种动态空间滑动面下土强度准则的变化可能性及实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方次动态空间滑动面,随着方次越高,其动态空间滑动面越垂直于小主应力坐标轴,平行于大主应力和中主应力平面,空间面上的正应力越来越接近于小主应力,而剪应力越来越退化;对于开方次空间滑动面,随着开方次越高,其空间滑动面越接近于正八面体面,空间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越来越平均化;对于方次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随着方次越高,其对应强度准则破坏面的规律性越来越差,强度准则随参数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只有在特定参数条件下其空间面才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对于开方次空间滑动面,随着开方次越高,越来越均化了三个主应力的贡献,开方次的次数和土的结构性强弱相关。
陈昌禄邵生俊王有凯
蓝莓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学鉴定被引量:20
2015年
为了深入研究贵州麻江县蓝莓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病原真菌及其生物学鉴定,首先对贮藏库中蓝莓果实的病害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观察;然后采用真菌ITS区特异性引物对所分离的蓝莓病原真菌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将病原真菌的ITS区序列与NCBI中核酸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蓝莓病原真菌的生物学分类。同时对病原真菌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初步研究。在采后蓝莓果实的贮藏期分离得到12株蓝莓真菌,其中引起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主要为1号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2号Neofusicoccum、3号青霉(Penicillium)、6号地霉(Geotrichum)和8号枝孢霉(Cladosporium)。对病原真菌进行初步研究后发现青霉是低温贮运过程中的主要病原菌、Neofusicoccum和地霉是高温贮运过程中的主要致腐菌。该试验分析结果可为微生物污染途径分析以及生物防治蓝莓腐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周笑犁王瑞雷霁卿刘晓燕杨盼
关键词:蓝莓病害真菌
共4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