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QC2008C32)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韩成龙姜超朱洪勋邢海洋丁德成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髓核
  • 5篇椎间盘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髓核细胞
  • 4篇细胞
  • 3篇退变
  • 3篇椎间盘退变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分化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退行性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化生
  • 2篇基因

机构

  • 1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11篇韩成龙
  • 3篇姜超
  • 2篇朱洪勋
  • 2篇贾燕龙
  • 2篇丁德成
  • 2篇邢海洋
  • 1篇闫峰
  • 1篇呼和
  • 1篇刘杨
  • 1篇李伟明
  • 1篇沈洪涛
  • 1篇陈永强
  • 1篇范猛
  • 1篇于长水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细胞的转化被引量:1
2009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环境下可诱导分化为多胚层来源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等。椎间盘退变主要源于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髓核细胞为类软骨细胞,随着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细胞载体可再生出组织工程化的髓核细胞,将其植入椎间盘,从而阻止和逆转椎间盘退变,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一条新途径。
韩成龙姜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
椎间盘微环境对干细胞疗法修复椎间盘的影响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6年
椎间盘(IVD)退变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保守治疗往往失败,IVD变性的患者最后往往需要手术干预。已经提出的几种治疗方案中,只有椎间盘切除术和关节融合术被证明可以达到预料的效果。生物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椎间盘变性,改善椎间盘的功能、髓核和纤维环细胞的合成代谢和修复能力,并抑制基质降解。目前,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间充质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在预防和治疗IVD变性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近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保护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的治疗策略: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尤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而了解MSCs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在有排拆性的退化的椎间盘中存活并繁殖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内源性蛋白酶、细胞因子、低氧、低营养、机械负荷及渗透压的调节对移植的MSCs的影响。
夏秋瑞韩成龙贾燕龙邢海洋丁德成
关键词:微环境椎间盘间充质干细胞
模拟微重力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分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髓核样细胞表型分化的效果。方法:取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增殖至第3代后建立3个培养组:微重力诱导培养组(A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及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动态培养;诱导培养组(B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培养;模拟微重力自然分化组(C组),将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置于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培养。在培养的第3、7、14、21天分别检测以上各组BMMSCs中TGF-β1的含量变化及BMMSCs的增殖能力,应用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Ⅱ型胶原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BMMSCs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至第14天,A、B组中已可观察到呈多角形的类髓核样细胞,C组呈不规则形。从第3天开始,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和BMMSCs中DNA的含量A组较B、C两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A组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见Ⅱ型胶原蛋白染色阳性,B组呈弱阳性,C组无明显变化。RT-PCR结果显示A、B组的BMMSCs中已有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TGF-β1转染的BMMSCs在一定时间内可增加合成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的能力。
韩成龙姜超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髓核微重力
OP-1在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近年来由于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组织工程化骨与软骨在修复组织缺损、治疗骨科疾病方面体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OP-1(osteogenic protein-1:成骨蛋白-1)自从被发现以来便以其显著地诱导成骨及成软骨作用闻名于世,这也使得OP-1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会更加的深入。OP-1作用广泛且效果明显,众多研究可以证实其和骨与软骨相关疾病如骨折不愈合,骨缺损,软骨病损以及椎间盘退变等的治疗息息相关。本文重点就OP-1在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做以下介绍。
邢海洋韩成龙
关键词:软骨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骨髓干细胞分化类髓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髓核细胞的首选生长因子,适当浓度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影响,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取成年大鼠股骨骨髓,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加入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0,20μg/L)的HG-DMEM无血清培养液诱导3,7,14,21d;对照组普通状态下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液自然分化。结果与结论: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14d时蛋白聚糖的表达均较3,7,21d时高(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表达均呈阴性。提示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提高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类髓核的数量,从而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呼和韩成龙姜超沈洪涛刘杨闫峰于长水永梅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分化
细胞和分子治疗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病过程与其内部的细胞和微环境密切相关。椎间盘内敏感的微环境,如氧浓度、机械应力和相关的炎症反应等。细胞治疗主要有:自体和异体间盘细胞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祖细胞的归巢,及激活间盘内源性干细胞等。分子治疗有:注入小分子物质,基因治疗转入特定的基因片段来提高间盘内蛋白质表达等。
丁德成李伟明韩成龙
关键词:分子治疗退行性病变归巢髓核细胞
信号通路对髓核细胞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患之一,而髓核是椎间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椎间盘退变有密切关系。由于髓核缺少血液供应,且有低pH值和营养缺乏的限制,因此髓核细胞的增殖率是比较低的。而它特殊的解剖学构造及胞外基质的组成,使其处于低氧及高渗状态。在这种特殊理化环境下,各种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范猛韩成龙
关键词:AKT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诱导方面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组织工程学与基因工程是目前治疗关节软骨及椎间盘退变等退变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案。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s betal,TGF—β1)是转化生长因子B超家族成员中研究比较清楚的因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在Wehling等于1977年首先提出转基因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设想之后,TGF—β1在基因转染及联合转染治疗软骨、间盘退变等疾病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就TGF—β1在软骨诱导方面的应用进展现状进行综述。
陈永强韩成龙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椎间盘退变机制及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腰背痛。长期以来人们对椎间盘退变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目前普遍认为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多因素诱导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多种因子(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参与的不可逆的过程,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模型的建立可与退变机制的研究相互论证,
朱洪勋韩成龙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
RNA干扰在间充质干细胞及骨系细胞分化中的应用
2012年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细胞中引入外源双链RNA使相应序列的mRNA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某一功能基因沉默的方法。Fire等首次在秀丽阴杆线虫中发现了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从而刷新了对基因调控机制的认识。后来有学者发现在哺乳动物体内也广泛存在RNAi现象。RNAi的作用是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及翻译水平等多个不同水平上实现的。由于其高效性、特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分析及基因治疗研究等很多领域。
朱洪勋韩成龙
关键词:RNA干扰细胞分化间充质干细胞转录水平基因调控机制基因功能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