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DIC2004-05)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彭咏梅张婷艳周婷婷留佩宁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哥德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达能营养中心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常德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不饱和脂肪...
  • 4篇脂肪
  • 4篇饱和脂肪酸
  • 4篇不饱和脂肪
  • 4篇不饱和脂肪酸
  • 3篇长链多不饱和...
  • 2篇脂肪酸
  • 2篇膳食
  • 2篇膳食模式
  • 2篇必需脂肪酸
  • 2篇初乳
  • 1篇血浆
  • 1篇婴儿
  • 1篇婴儿早期
  • 1篇孕期
  • 1篇孕期膳食
  • 1篇脂肪酸类
  • 1篇脂肪组织
  • 1篇膳食摄入
  • 1篇膳食脂肪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哥德堡大学
  • 3篇常州市妇幼保...
  • 2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彭咏梅
  • 3篇张婷艳
  • 3篇周婷婷
  • 2篇留佩宁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婴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对体质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婴幼儿早期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对于18月内体质指数的影响作用。方法常州地区母亲及配对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脐血,5 d、42 d及1岁时婴儿静脉血样本,采用高效毛细液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血浆磷脂脂肪酸含量。在婴儿出生,42 d,2、4、6、12及18月时对小儿进行体重、身长等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其Z分值。结果6、12及18月龄婴幼儿BMI Z分值与脐血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呈负相关(P<0.05;P<0.01;P<0.01);12月龄BMI Z分值与5 d血n-6/n-3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及DHA含量呈负相关(P均<0.01);2、4、6、12及18月龄BMI Z分值与42 d血n-6/n-3 PUFAs比例呈正相关而与n-3 PUFAs(P<0.01;P<0.01;P<0.01;P<0.01;P<0.05)及DHA含量(P均<0.01)呈负相关。结论婴幼儿早期血浆磷脂n-3 PUFAs水平可能对婴幼儿晚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n-3 PUFAs(主要DHA)水平越高而n-6/n-3比例越低,则在婴儿晚期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体质指数。
王琴周婷婷张婷艳Strandvik BZetterstrom R彭咏梅
关键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血浆体质指数
不同膳食摄入母亲的初乳及与婴儿脐血脂肪酸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中国沿海及内陆两种不同膳食模式对初乳及婴儿脐血血浆磷脂脂肪酸的影响。【方法】收集沿海温州及内陆常州两地配对5 d母初乳及脐血20例及82例进行观察性对照研究,采用高效毛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初乳及婴儿脐血血浆中磷脂脂肪酸浓度。【结果】温州组5 d母初乳的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高于常州组,而常州组亚油酸(linolenic acid,LA)和α-亚麻酸(-lαinolenic acid,ALA)高于温州组;常州组婴儿脐血中血浆磷脂脂肪酸中LA和ALA高于温州组,而温州组中EPA高于常州组。【结论】两地5 d母初乳及脐血血浆磷脂脂肪酸中脂肪酸的差异,反映了其与母亲长期膳食结构的相关性。
张婷艳Strandvik B王琴留佩宁Zetterstrm R彭咏梅
关键词:初乳必需脂肪酸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模式
必需脂肪酸对leptin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2007年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对生命早期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以持续至成年期。EFA对生长发育的这种作用可以通过瘦素(leptin)相关机制来发挥。生命早期EFA的摄入可以通过影响脂肪组织的生长及发育,或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来调节脂肪细胞leptin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对之后的生命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来就EFA对leptin合成与分泌的影响展开讨论。
周婷婷彭咏梅
关键词:必需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瘦素
孕期不同膳食模式对膳食脂肪酸含量及母初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两种不同膳食模式地区膳食脂肪酸(fatty acid,FA)含量的差异,并探讨这种差异对母初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对传统内陆膳食(常州)和海洋膳食(温州)地区孕晚期孕妇进行7d膳食调查,根据《2002中国食物成份数据》中的食物脂肪酸含量数据计算出膳食脂肪酸含量;并通过随访这些孕妇收集5d母初乳样本,采用高效毛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5d母初乳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常州与温州两地孕母摄入的膳食种类存在差异,温州地区孕母摄入的海洋食品远大于常州地区。常州地区孕母膳食脂肪酸中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和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含量均高于温州地区;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均低于温州地区;花生四稀酸(arachidonic acid,AA)含量则未见显著差异。两地膳食脂肪酸组成中LA、ALA、AA以及DHA的差异同样反应在5d母初乳中,但两地5d母初乳中的EP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膳食模式不同的两个地区,其孕母的膳食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可在母初乳脂肪酸组成中得到体现。
周婷婷张婷艳Strandvik B王琴留佩宁Zetterstrm R彭咏梅
关键词:孕期膳食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