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34)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5
相关作者:徐龙河吕杨李忠献丁阳伍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阻尼
  • 5篇阻尼器
  • 4篇半主动
  • 4篇磁流变
  • 3篇弹塑性
  • 3篇损伤本构
  • 3篇损伤本构模型
  • 3篇钢框
  • 3篇钢框架
  • 3篇本构模型
  • 3篇磁流变(MR...
  • 2篇弹塑性分析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台
  • 2篇振动台试验
  • 2篇塑性分析
  • 2篇台试
  • 2篇结构地震
  • 2篇混合结构

机构

  • 9篇北京交通大学
  • 8篇天津大学
  • 2篇天津城建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9篇徐龙河
  • 8篇吕杨
  • 7篇李忠献
  • 6篇丁阳
  • 1篇单旭
  • 1篇伍敏

传媒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层钢框架结构地震失效模式优化及损伤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控制结构损伤过程和失效模式,避免结构发生整体倒塌,对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降低地震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全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材料、构件和结构三个层次的结构损伤准则,结构失效模式优化以及结构损伤控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采用材料损伤本构模型加权组合得到结构损伤准则的方法是可行的;而结构失效模式优化应在结构精细化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目标函数与优化过程的相关性,以提高优化的收敛速度;关于结构损伤控制,应研究高效、稳定、能考虑结构强非线性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并对其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试验验证。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地震磁流变(MR)阻尼器
应用MR阻尼器的混合结构非线性地震损伤控制被引量:3
2013年
应用MR阻尼器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非线性地震损伤实施控制。分别建立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损伤准则,通过LS-DYNA有限元程序的二次开发功能,将MR阻尼器的Bouc-Wen出力模型、半主动控制律和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引入到主程序中,并对结构各层阻尼器的出力能力进行优化设计。以强震下一15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例,数值分析未安装阻尼器、在核心筒与钢框架之间安装阻尼器和在钢框架柱之间安装阻尼器等三种情况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两种阻尼器安装方案均能有效控制结构层间位移和结构各层剪力响应,并且受控结构核心筒的损伤指数明显减小。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
关键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磁流变(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高层钢框架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倒塌分析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结构倒塌破坏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用于高层钢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结构倒塌全过程模拟的数值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中心差分法的显式积分格式,通过定义结构的层损伤,将修正的K&K模型应用到结构中,以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强度和刚度的退化规律。通过编制有限元程序将该方法用于分析20层benchmark模型结构倒塌全过程和倒塌机理。分析表明,该考虑材料损伤累积效应的方法能更精确地确定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失效极限荷载,且在未知结构的失效破坏模式前提下,可较好地模拟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失效路径以及倒塌全过程和揭示结构的倒塌机理。
丁阳伍敏徐龙河李忠献
关键词:高层钢框架
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了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损伤准则.对强震作用下某20层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层间位移、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剪力分配等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核心筒变形能力较钢框架差,强震作用下容易在薄弱层处产生变形集中破坏;对两种结构体系损伤发展过程分析表明,损伤指数能很好地跟踪两种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退化过程,该模型和损伤准则可以用于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弹塑性损伤分析.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
关键词:钢-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损伤本构模型
磁流变阻尼器优化设计及结构地震损伤控制被引量:8
2012年
该文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磁流变(MR)阻尼器的Bouc-Wen动力滞回模型、半主动控制律和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而实现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精细化模拟受控结构损伤发展过程的目的。基于损伤本构模型,提出结构构件和结构层的抗震性能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对结构各层阻尼器的最大出力进行优化设计。对一9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进行损伤控制研究,采用IDA方法对控制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R阻尼器优化设计后受控结构的损伤累积效应较无控结构明显减小,损伤分布范围更广,塑性耗能能力和抗震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吕杨徐龙河李忠献丁阳
关键词:地震损伤磁流变(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抗震性能指标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的弹塑性损伤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钢材和混凝土单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其中钢材损伤模型采用混合强化准则,可考虑材料的Bauschinger效应;混凝土损伤模型定义了拉、压两个损伤指数,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混凝土单边效应、箍筋约束效应等。结合程序中基于显示算法的纤维单元,建立了结构整体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一个缩尺比例为1∶4的3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分析模型的分析精度,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结构的损伤发展过程。此外提出一种通过实测应变反演应变测试部位材料的应力和损伤发展的方法,研究表明,应变反演能充分利用应变测试数据,获得材料应力和损伤发展过程,并对结构的性能退化进行评估。
李忠献吕杨徐龙河丁阳
关键词: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振动台试验损伤本构模型
Semi-active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for seismically excited structures using MRF-04K dampers被引量:2
2012年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a semi-active predictive control(SAPC) system with magnetorheological(MR) dampers to reduce the responses of seismically excited structures was presented.The SAPC scheme is based on a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system response to obtain the control actions by minimizing an object function,which has a function of self-compensation for time delay occurring in real application.A double-ended shear mode combined with a valve mode MR damper,named MRF-04K damper,with the maximum force of 20 kN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and parameters of the Bouc-Wen hysteresis model were determined to portray the behavior of this damper.As an example,a 5-story building frame equipped with 2 MRF-04K dampers wa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APC scheme for addressing time delay and reducing the structural responses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s.Comparison with the uncontrolled structure,the passive-off and passive-on cases indicates that both the peak and the norm values of structural responses are all clearly reduced,and the SAPC scheme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wo passive cases.
徐龙河李忠献
关键词: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
钢板剪力墙结构基于MR阻尼器的非线性损伤控制
2013年
基于LS-DYNA有限元程序采用中心差分法二次开发的半主动控制平台,实现高层建筑结构基于MR阻尼器的非线性地震损伤控制系统与结构一体化的建模、分析与设计。以一15层的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为例,数值分析控制前后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损伤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半主动控制平台计算稳定、速度快、精度高;采用MR阻尼器控制后的结构层间位移、残余变形和损伤指数等都明显减小,结构损伤分布范围更广,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吕杨徐龙河
关键词:钢板剪力墙MR阻尼器
钢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损伤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对一个1∶4缩尺的3层钢框架-剪力墙模型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损伤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强度增大,结构前两阶自振频率以及层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结构位移反应增大.提出了基于构件层次的损伤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大变形幅值对累积耗能的影响.用该损伤准则对模型薄弱层钢柱的损伤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合IDA分析的结果以及试验结果,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徐龙河单旭吕杨李忠献
关键词:钢框架振动台试验
转换层桁架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
2013年
倒V型柱转换层具有承担和分散上部竖向荷载,以及承受地震作用等多重功能,作为连接上下左右结构构件的重要枢纽,对其抗震可靠性需要作详细深入的分析,以检查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工作性能、校核设计可靠性、发现薄弱部位等,进而为改进结构设计提出建议。以一实际工程为例,采用考虑弹塑性损伤的混凝土材料模型和混合强化的钢材模型,应用LS-DYNA有限元软件针对转换层X向钢-混凝土组合桁架在大震、中震和小震各工况荷载下结构混凝土和型钢应力分布、混凝土开裂破坏以及结构变形状态等进行分析,以检验转换层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各工况下所处状态。
徐龙河张建华吕杨
关键词:转换层组合结构弹塑性分析损伤本构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