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189)

作品数:10 被引量:69H指数:4
相关作者:代应贵张浩然邹习俊韩雪韩虎峰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种群
  • 3篇AFLP分析
  • 2篇多态性
  • 2篇鱼类
  • 2篇种群遗传
  • 2篇喀斯特地区
  • 2篇AFLP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洞穴鱼类
  • 1篇多态位点
  • 1篇序列多态性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藻类
  • 1篇脂肪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 1篇尼罗
  • 1篇尼罗罗非鱼

机构

  • 10篇贵州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代应贵
  • 2篇邹习俊
  • 2篇韩虎峰
  • 2篇韩雪
  • 2篇张浩然
  • 1篇周贤君
  • 1篇刘丽
  • 1篇彭珊
  • 1篇范家佑
  • 1篇孙际佳
  • 1篇张晓杰
  • 1篇罗凯军
  • 1篇冉光鑫
  • 1篇杨伟
  • 1篇刘伟
  • 1篇袁振兴

传媒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多态性被引量:5
2019年
尼罗罗非鱼为贵州境内北盘江下游鱼类外来种。为探究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评估该群体的入侵适应能力,以采自北盘江下游的38尾尼罗罗非鱼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了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并测序,分析该序列的变异及多态性。结果显示,获得长度为1135 bp的尼罗罗非鱼Cytb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151个变异位点,含116个转换位点、32个颠换位点、3个转换与颠换共存位点。定义14个单倍型,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781。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Cytb基因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均较高,分别为0.8634、0.0671、76.1679。北盘江下游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作为鱼类外来种,尼罗罗非鱼群体在北盘江下游显示了较强的入侵适应潜力。
易金鑫代应贵孙际佳张浩然刘丽
关键词:外来种尼罗罗非鱼CYTB基因
都柳江鲤、鲫和草鱼种群mtDNA控制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贵州都柳江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种群的mtDNA控制区序列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都柳江鲤、鲫和草鱼mtDNA控制区长度分别为899~901 bp、787 bp和901~905 bp的序列。该3种鱼类控制区碱基A、T含量较高,G含量最低。识别了该3种鱼类mtDNA控制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等保守序列。其中,除CSB-2和CSB-3碱基组成相同外,其余核心序列碱基组成存在着差异。都柳江鲤、鲫和草鱼种群mtDNA控制区分别有24、24和11个多态位点,分属12、17和8个单倍型。都柳江鲤、鲫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开展都柳江草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袁振兴代应贵刘伟张浩然范家佑孙际佳刘丽
关键词:草鱼MT
喀斯特地区四川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的外形特征及差异性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采自喀斯特地区长江水系乌江上游的180尾四川裂腹鱼和珠江水系北盘江上游的180尾光唇裂腹鱼标本为材料,采用常规方法,系统研究这2种鱼的外形特征及差异,包括6个形态性状、10个可数性状和25个比例性状。结果表明:这2种鱼外形特征差异明显,有7个可数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有9个传统测量比例性状和8个框架测量比例性状在该2种鱼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25个比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率达83.508%;在贡献率最大、能明显将四川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区分开来的前3个主成分中,有13个比例性状显示了较大的因子载荷;在25个比例性状中,用逐步判别法筛选出了对这2种鱼类判别贡献较大的11个比例性状,并建立了各自的判别公式,综合判别率达89.44%。
冉光鑫代应贵岳晓烔
关键词: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
贵定王寨河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对贵定野生大鲵自然生态保护区内王寨河6个断面不同季节浮游藻类的种类、密度进行了调查,并采用Margalef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王寨河春季有浮游藻类5门83种,秋季有4门66种。王寨河水质总体上清洁,有利于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野生种群的栖息生存。
韩雪代应贵邹习俊罗凯军韩虎峰
关键词:藻类水质
都柳江易危鱼类小口白甲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珠江水系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遗传结构和多样性的特点,探讨其致危原因及机制,为开展小口白甲鱼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贵州境内都柳江三都、兴华和榕江3个采样点共采集30尾小口白甲鱼,筛选8个引物组合对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全基因组DNA进行AFLP分析,采用PopGene32进行位点总数和多态位点数统计,并计算Shannon’s信息指数(I)、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个体遗传距离(DA)等遗传参数。【结果】采用8个引物组合从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中共扩增出699条扩增片段,片段长度为69~500 bp,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获得87.38个位点。在699个扩增位点中,有663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94.85%。699个扩增位点在30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个体中的出现频率可划分为10个区间,其中,频率区间30%~89%的扩增位点数差异不明显,而频率区间0~9%和90%~99%的扩增位点数出现峰值。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的I、H、PIC、Na、Ne平均值分别为0.3490、0.2206、0.6404、1.9464和1.3574,个体间的DA为0.2305~0.4440,平均为0.3304;基于DA构建的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30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聚成两大分支,即个体18单独聚为一个分支,而其余29尾都柳江小口白甲鱼个体聚为另一分支。【结论】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存在有效种群规模变小及有效等位基因丢失的现象,推测其为生态濒危物种,应采取相关措施对都柳江小口白甲鱼种群进行科学保护。
安丹丹代应贵韩雪
关键词:群体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多态位点
基于AFLP分析的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遗传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筛选出的7对引物,对采自贵州乌江的3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7对引物获得的扩增片段数为5~73,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69~500 bp,共检出扩增位点856个。其中,多态位点796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92.99%。该种群含30个基因型,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9336、1.3388、0.2122和0.3387。个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1691~0.5319,平均为0.3068。根据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和NJ法得到了拓扑结构相似的30个个体的系统树,该系统树由2个分支组成。其中,个体1为一个分支,而其余29个个体聚为另一个分支。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受水电站建坝、河流污染和酷渔滥捕的影响,该种群分布区已缩小,种群数量减少,处于生态受威胁状态,需要开展对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及种质资源的保护。
安丹丹代应贵邹习俊
关键词:种群AFLP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现喀斯特典型洞穴鱼类48种。喀斯特洞穴鱼类研究是喀斯特洞穴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的生态类型,其中以赵亚辉、张春光为代表的生态类型划分较为成熟,将喀斯特洞穴鱼类分为典型洞穴鱼类、非典型洞穴鱼类和偶入洞穴鱼类3种类型。总结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具有种类多、类群集中、分布区域狭窄和种群数量少等特点;分析了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适应特殊的洞穴环境而演变形成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视觉器官、侧线器官、头部结构、体表鳞片、鳍和体色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喀斯特洞穴鱼类进行了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的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张晓杰代应贵
关键词:洞穴鱼类金线鲃属高原鳅属
濒危鱼类稀有白甲鱼清水江种群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被引量:29
2009年
采用PCR、克隆结合DNA测序技术对分布于贵州清水江的30尾稀有白甲鱼个体mtDNA D-loop 3′端共计478 bp的碱基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该序列共发现了25个多态位点,约占其核苷酸总数的5.23%。其中23个为转换位点(A-G,C-T),2个为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30尾个体分属18种单倍型。稀有白甲鱼mtDNA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0 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5.092。单倍型多样度(H)为0.940,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14。用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树由2个支系组成。稀有白甲鱼清水江种群mtDNA D-loop序列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表明该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彭珊代应贵
关键词:MTDNAD-LOOP多态性
北盘江光唇裂腹鱼种群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珠江水系北盘江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现状,采用8个引物组合对其30尾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片段数在8~73之间,扩增片段长度为69~500 bp,基因型数为28~30。8个引物组合共计检测出扩增位点975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121.8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9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00%。观测等位基因数(N_(a))、有效等位基因数(N_(e))、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912 3、1.369 0、0.227 1和0.357 5。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214 7~0.410 9,平均为0.304 0。基于个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和NJ系统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均显示30尾光唇裂腹鱼聚为两支,可能分别来源于两个亚群体。北盘江光唇裂腹鱼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但由于受水电站建坝、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该种群的分布区已缩小,种群数量减少,种群遗传变异离散程度较低并存在着等位基因丢失的现象,应采取措施恢复北盘江光唇裂腹鱼的种群数量,保护其遗传多样性。
杨伟代应贵安丹丹韩虎峰
关键词:AFLP
喀斯特地区四川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以采自喀斯特地区长江上游乌江水系六冲河的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肉生化成分及含量。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法测定其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并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四川裂腹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17.44%、3.51%、1.37%和78.04%。肌肉中18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85.64%;其中人体必需的10种氨基酸总含量为38.76%,占氨基酸总量的45.2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0.83;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1.91%,占氨基酸总量的37.2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8.61%。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色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研究表明:四川裂腹鱼是一种蛋白含量较高,赖氨酸含量丰富的鱼类。
周贤君代应贵
关键词:蛋白质脂肪氨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