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97)

作品数:13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晓左为王慧王承慧黄潇仪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流动人口
  • 3篇实证
  • 3篇务工
  • 3篇务工人员
  • 3篇进城
  • 3篇就业
  • 2篇性别
  • 2篇人口
  • 2篇农民
  • 2篇利益博弈
  • 2篇难易度
  • 2篇进城务工
  • 2篇进城务工人员
  • 2篇经济平衡
  • 2篇就业空间
  • 2篇居住
  • 2篇居住空间
  • 2篇空间分异
  • 2篇高校

机构

  • 19篇东南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广州市城市规...

作者

  • 14篇吴晓
  • 6篇左为
  • 3篇王慧
  • 2篇黄潇仪
  • 1篇顾萌
  • 1篇王承慧
  • 1篇张书源
  • 1篇吴泽宇

传媒

  • 4篇城市规划
  • 2篇经济地理
  • 2篇2017中国...
  • 1篇规划师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南方人口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建筑与文化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商业服务业进城务工人员的迁居模式——基于融入度和演变度的解析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聚焦于南京主城区从事商业服务业的进城务工人员,立足“个体迁居”视角,以期对这一群体迁居模式的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在把握样本迁居总体概况的基础上,首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其“居住空间融入度”和“居住条件演变度”进行测度;然后,通过构建迁居模式的评估矩阵,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迁居模式进行类型划分;最后在时空维度下对其迁居模式的演变进行层面解析和诠释。研究发现,尽管在不同时空阶段下样本呈现出的迁居模式演变轨迹不尽相同,但随时间推进,样本的迁居行为模式整体上是向更有利于其“市民化”的方向在演进。
吴晓宁昱西强欢欢吉倩妘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商业服务业融入度
基于“预期-现实”比较的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探析被引量:1
2016年
"新就业人员"作为一类中低收入群体,在居住方面存在阶段性的困难,已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夹心层",亟需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新就业人员聚居区的现状为基础,展开聚居区的重点预期分析,并与现实聚居空间进行分类比较和交叉分析,旨在发掘聚居区"预期-现实"之间的差异及其个体原因,从而为聚居区的改造策略提供依据。
强欢欢吴晓王慧
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类长期存在的群体,其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作为日常生活实态的两类典型载体,是城镇空间解析的典型样本与关键路径。本文挖掘与遴选最能表征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诸多要素,涉及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空间属...
黄潇仪吴晓
关键词: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就业空间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视角下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可达性研究——基于南京市主城区的实证
2021年
流动人口作为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职住及通勤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角度解析流动人口的职住空间及其就业可达性与城市用地相互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以土地利用视角为切入点,以量化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测度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内流动人口的就业可达性水平,并通过分析"用地特征因子—就业可达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城市的用地特征对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加入流动人口的个体属性,分析"用地特征因子—个体属性"与"个体属性—就业可达性"之间的递进式关联,从个体角度进一步解析城市用地对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的影响机制。
郑浩王丰吴晓左为
关键词: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分离与通勤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本文基于'流动人口个体'的视角来研究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分离特征:首先对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进行了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分离模式进行了划分和空间解析,然后描述了流动人口'居住—就业'的网络联系、空间错位特征和通勤关系,最后...
黄潇仪吴晓
关键词:流动人口通勤
文献传递
民国时期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初探
本文基于1929-1947年南京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采用ArcGIS 和空间统计法,以分析1929年、1936年和1947年三个时间节点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重点以1936年的人口数据为基准,结合地统计法和城市...
强欢欢吴晓王慧
关键词:人口密度空间结构民国
南京市快递企业网点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解析——基于民营企业(顺丰速递)和国营企业(EMS)的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快递业已成为中国市场中拥有广泛关注和广阔前景的新兴物流产业之一。以南京市顺丰速递与EMS网点为例,揭示两类经营体制下快递企业网点的布局特征差异,研究发现:在空间集聚性上,民营企业网点呈现老城集聚,双核极化特征,而国营企业则分布更为均衡;在空间相关性上,民营企业网点以单中心集聚为主,而国营企业以多中心集聚为主;在网络关联性上,民营企业表现为“由有限峰值点向外发散”,而国营企业则呈现出“由城\郊中心区向外发散”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剖析影响两类快递企业网点布局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并结合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快递网点布局的优化建议。
吴晓王凌瑾宁昱西强欢欢
关键词:影响因素EMS
博弈与方向:面向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刍议——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的理论梳理与实践操作被引量:19
2015年
从多方关联主体共同参与的利益博弈出发,以"利益博弈关系—城中村改造模式—核心经济平衡—城中村改造难易度—城中村改造方向与策略"为理论脉络,凝练出经济平衡为核心的城中村改造方向和策略选择的理论模型,以引导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并结合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实际要求,将理论脉络发展为以经济平衡为核心驱动机制的"一核心、两主线"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决策框架,以期对涉及城中村改造问题的规划决策提供思路和方法。
左为吴晓汤林浩
关键词:利益博弈经济平衡城中村改造
进城农民聚居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的关联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实证被引量:3
2015年
进城农民是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研究的特殊群体和典型样本之一。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大规模的集聚,形成了特定的聚居区,也给其所在城市的空间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本文以南京主城区为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分别探究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集聚特征和所在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拟合、对比手段深层的把握和发掘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王慧吴晓强欢欢
关键词: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空间分异
南京老城四所典型高校老人日常活动情况调查
2014年
在中国老龄化情况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高校成为越来越多的老人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课题对南京四所高校内的老人日常活动展开调查,基于大量一手资料的采集与时空地理学的分析,归纳老人在高校日常活动所呈现的早晚高峰、点线面结合等时空特征,总结距离较近、环境较好、设施适宜等老人选择高校的主要原因。进而基于高校的客观条件与无特意作为的主观体制,得出合理开放高校是解决部分社会老人日常活动需求的有效途径,并提具相关改进意见。
吴泽宇郭宜仪孔秋晗张书源
关键词:老龄化高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