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096)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董卫刘鹏严巍陈饶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城市
  • 2篇地图
  • 2篇遗址
  • 2篇历史城市
  • 2篇历史地图
  • 2篇历史环境
  • 2篇考古
  • 2篇考古遗址
  • 2篇古遗址
  • 2篇城市历史
  • 2篇城市形态
  • 1篇大遗址
  • 1篇大遗址保护
  • 1篇倒叙
  • 1篇地城
  • 1篇都城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遗址保护
  • 1篇遗址公园
  • 1篇宅基

机构

  • 11篇东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董卫
  • 2篇陈饶
  • 2篇刘鹏
  • 1篇严巍

传媒

  • 3篇城市规划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遗址保护背景下偏远乡镇的建设空间布局研究——以贵州可乐考古遗址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大遗址区域内建设空间的布局和调整是关系到遗址保护与遗址区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是客观条件同遗址自身情况的综合权衡。一方面"城市——遗址——叠压建设"三者间用地关联紧密遗址所在的中心城市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经济、政策的支撑,并决定了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遗址区内建设用地本身的价值也需要充分考虑。本文以可乐遗址为例,总结了偏远地区乡镇建设空间的布局策略,强调了乡镇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实现就地城市化的发展思路。
刘鹏董卫
关键词:大遗址就地城市化
中国古代城市智慧与环境时代的城市策略——从《吴越春秋》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2013年
以环境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也必将对今后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面对全球化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时候,各类历史城市及城市历史环境也应当同其他城市一样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积极研究并开展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低碳化城市空间整治策略。
董卫
关键词:历史城市环境时代
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空间逻辑初探被引量:2
2021年
长期以来,关于隋唐长安城的研究汗牛充栋。本文试图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隋唐长安城的历史环境进行重新思考,深入剖析这座伟大都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逻辑。隋唐以前,关中已经拥有了西周丰镐二京、秦栎阳与咸阳、西汉长安等一系列原创性都城案例,这些都城及其离宫别馆的覆盖范围达到4000km^(2)以上,形成了关中核心区巨大而长时态的城乡空间环境。这一空间环境反映出自西周至隋唐约2000年的时间里关中地区都城的连续性“建设-弃置-重建”过程,自西向东逐渐出现了分别由周、秦、汉人开辟建设的城市发展区。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废弃随历史变迁此起彼伏、滚动发展,最终汇聚叠置,于今天的关中大地.上。其中秦汉、隋唐都城交叠并置的现象十分明显,空间格局十分典型,对以后王朝的都城规划建设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董卫
关键词:历史环境
江南都城城市形态变迁研究——一种城市历史图学的研究视角
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历史资源关系密不可分,在重视城市历史景观、强化文化传承的政策背景下,对中国城市史以及历史城市形态变迁的过程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及城市历史资源对城市发...
郑辰暐
文献传递
基于历史地图的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研究——以当涂老城为例被引量:15
2014年
通过整理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信息,从中提取重要的历史要素,并纳入到现代城市空间系统中,以此来指导城市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当涂城市历史价值较高,历史遗留较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保护过程中不应侧重历史古迹的保存,而应侧重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要明确保护方法需建立在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以保护带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制定保护计划和保护策略。
陈饶董卫
关键词:历史地图历史环境
基于“宅基明晰”视角的乐清老城保护研究
老城保护落实于物质空间即为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保护,城市形态是认知城市物质形式及人文内涵的有效理论工具,而宅基的划分是城市形态最直观的表象,因此明晰宅基对历史城区、历史街区改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现状的老城保护脱离理性规划的...
陈饶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形态历史文脉
文献传递
风水变迁与城镇发展被引量:5
2018年
风水观念在古代城乡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民间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本文拟将风水观念置于城镇历史的大格局中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加以分析。早期"风水"实际上是以王权为中心的国家典仪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对环境与物象直觉理解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先秦时期,各国在营城过程中对环境的分析和选择是关乎王祚长短、国运安危的大事,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是在国家典仪指导下的持续性官方活动;中期风水指秦汉经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这个时候风水逐渐从王室专有演变为士大夫阶层清谈把玩的"智力游戏",形成了以房主和风水师之间"求吉-赢利"双向诉求为社会经济基础的运作方式,继而出现了一个专事风水堪舆的社会阶层。这种职业化是风水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自此风水被包裹上了一层玄虚无常的神秘外衣,出现了各种风水解释与图式;晚期风水则延续了唐宋以来的趋势,并进一步与各种民间信仰,特别是阴阳数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更为庞杂、多样且混乱的空间操作体系。以风水方式重新解释城市形态、营造景观意象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特点。
董卫
关键词:风水规划思想
基于区位差异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问题研究及规划策略思考——以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随着遗址保护和城镇建设的矛盾愈发剧烈,我国遗址保护领域中出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一新兴的规划类型。在我国,关于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近年才开始兴起,对于相关规划的研究多停留在具有普适性的规划编制体系内容、遗址公园的理论概念的...
赵倩董卫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区位差异
文献传递
历史城市时空信息梯度网络构建方法及应用研究——以洛阳老城为例被引量:19
2015年
以洛阳为对象,提出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梯度网络"的概念,通过古代城市地图图解、文献阅读、考古发掘、信息收集等手段,对不同时期洛阳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网络在时间、空间形成的梯度变化进行研究,并以其演变与解读及历史信息的整合为例,探讨构建老城合理时空信息梯度网络的方法,并在一体化的城市保护与发展时空观的基础上,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以历史信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管理的方法。
严巍董卫
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整治中的“洛阳模式”创新被引量:5
2014年
以洛阳明清老城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认识当前大规模老城改造与重建的问题,并力图探寻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老城保护路径。从城市发展的历史看,今天的历史城区是千百年来城市变迁的结果,并且其自身仍然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求。科学的老城保护要对城市发展与变迁给予充分的考虑,深入研究老城的价值体系及其构成要素。只有将老城保护融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中,才能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提升,城市活力得到激发。
董卫崔玲
关键词:历史城区城市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