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409008)

作品数:13 被引量:169H指数:8
相关作者:马越鸣王天明石荣张宁闫晶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泻心汤
  • 5篇配伍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酮类
  • 3篇相色谱
  • 3篇黄酮
  • 3篇黄酮类
  • 3篇黄酮类成分
  • 3篇黄芩
  • 3篇黄芩苷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不同配伍
  • 2篇药动学
  • 2篇液相
  • 2篇尿排泄
  • 2篇排泄

机构

  • 1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马越鸣
  • 8篇王天明
  • 7篇石荣
  • 4篇张宁
  • 3篇严东明
  • 3篇马秉亮
  • 3篇闫晶超
  • 3篇谭波
  • 2篇刘兆明
  • 2篇叶福媛
  • 1篇姚梦侃
  • 1篇朱恩圆
  • 1篇郭忻
  • 1篇吴家胜
  • 1篇于丽华
  • 1篇刘莹莹
  • 1篇周慧
  • 1篇韩志芬
  • 1篇焦亚斌

传媒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泻心汤在急性炎症动物模型上的抗炎效应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研究泻心汤的抗炎效应及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4种急性炎症模型,包括大鼠角叉菜胶及蛋清足肿胀、2%冰醋酸小鼠腹腔渗出和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泻心汤对动物实验性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并观察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泻心汤对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及自由基产物丙二醛的影响。结果泻心汤ig给药后对上述4种炎症模型都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并可以抑制内毒素炎症过程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抑制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自由基产物丙二醛生成。结论泻心汤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且可以通过多途径产生抗炎作用。
马越鸣闫晶超王天明石荣焦亚斌
关键词:泻心汤药效学抗炎作用
大鼠体内泻心汤蒽醌类成分尿排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蒽醌类成分在大鼠体内尿排泄动力学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尿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高效液相色谱(HPLC-FLD)测定方法。大鼠灌胃给予泻心汤12 g/kg,药前及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样,用HPLC-FLD法分析尿中蒽醌类成分,测定5种蒽醌类成分经时变化,根据尿排泄量-时间数据计算排泄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泻心汤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从肾脏经尿液排泄;排泄T1/2分别为: (3. 46±1. 18)h, (3. 24±0. 60)h, (4. 69±1. 99)h, (4. 49±1. 63)h, (5. 65±1. 74)h; 48 h累积排泄量分别为: (11. 28±4. 30)μg, (116. 73±17. 46)μg, (5. 48±2. 92)μg, (9. 53±2. 67)μg, (0. 41±0. 20)μg。结论:泻心汤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从尿中排泄,尿中排泄量占给药量均<10%。
吴家胜马越鸣严东明
关键词:蒽醌类泻心汤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近年来,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些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如药动-药效的相关分析、中西药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肠道菌群代谢研究等,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刘莹莹马越鸣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
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在泻心汤复方配伍中的含量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泻心汤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甲醇-2%甲酸水溶液(0.1%三乙胺)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6 nm;不同配伍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这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黄连、黄芩相比,复方中7个成分含量均降低。大黄使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降低,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连使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降低,使汉黄芩苷含量增加,对黄芩苷影响不大;黄芩使黄连碱、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降低。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不同配伍对各成分含量有影响,其影响非常复杂。
石荣马越鸣张宁叶福媛王天明
关键词:泻心汤配伍黄连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
泻心汤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研究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大鼠灌胃给予泻心汤12g·kg^-1,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或尿样,HPLC法测定黄酮类成分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和尿药排泄量-时间数据用DAS软件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大鼠肾匀浆温孵法,进行黄芩苷的体外代谢研究。结果显示,黄芩苷、汉黄芩苷血药浓度迅速达峰,药时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消除T1/2均为6h左右;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尿中均有排泄,尿中排泄量占给药量均〈10%,尿排泄T1/2在6-8h;大鼠肾匀浆可将黄芩苷代谢生成黄芩素,酶动力学参数Vmax=702nmol·min^-1·g^-1(protein),Km=135μmol·L^-1。可见,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迅速吸收进入体内;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均可从尿排泄,但尿药排泄量较少;肾脏可将黄芩苷代谢成黄芩素。
闫晶超刘兆明王天明石荣马越鸣
关键词:黄酮类泻心汤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鼠体内泻心汤及其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泻心汤不同配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泻心汤(XXD),单味黄芩(RS),大黄+黄芩(RRR+RS)和黄连+黄芩(CC+RS),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HPLC法测定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浓度,由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RS组相比,其余3组中黄芩苷的AUC和Cmax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C+RS组中汉黄芩苷的AUC和Cmax数值与RS组相比亦有明显减少。结论泻心汤配伍(黄连和大黄)可能使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吸收减少、暴露水平降低,其中黄连的影响更明显。
周慧马越鸣石荣闫晶超
关键词:泻心汤黄酮类配伍药代动力学
泻心汤的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中药泻心汤的抗菌效应。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为受试菌,采用倍比稀释法,观察泻心汤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大鼠灌服泻心汤12g/kg后15min、4h血清的抑菌效应。结果:泻心汤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和100mg/ml;而大鼠给药后含药血清仅具有较弱的抑菌作用。结论:泻心汤在体外具有一定抑菌效应,其含药血清抑菌作用较弱,有待进一步研究。
谭波于丽华韩志芬马秉亮马越鸣
关键词:泻心汤抗菌血清药理学
黄芩苷与黄芩素在离体大鼠肝、肾、小肠及膀胱中代谢的相互转化被引量:20
2008年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metabolic interconversion between baicalin(BG) and baicalein(B) in rat liver,kidney,intestine and bladder.BG and B were separately incubated with rat hepatic,renal,and intestinal microsomes,as well as bladder homogenates,for 30 min.The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by HPLC and metabolic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data to the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In hepatic microsomes,renal microsomes and bladder homogenates,but not in intestinal microsomes,BG was transformed into B,the hydrolysis metabolite of BG,with Km values being(44.65±6.01),(92.73±11.41),(74.60±3.68) μmol·L-1,respectively,and Vmax values being (12.32±0.56),(3.30±0.18),(5.93±0.12) μmol·min-1·g-1(protein),respectively.In incubations with hepatic,renal,and intestinal microsomes and bladder homogenates,B was also transformed into BG,the glucuronidation metabolite of B,with Km values being(67.46±10.49),(226.7±71.59),(177.3±35.85),and(18.33±2.53) μmol·L-1,respectively,and Vmax values being(14.74±0.97),(5.91±1.03),(38.14±3.60),and(1.22±0.05) μmol·min-1·g-1(protei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UDP-glucuronosyltranferase(UGT) in intestinal microsomes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four organs,and the activities of UG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lucuronidase(GUS) in hepatic,renal and intestinal microsomes,but the activity of GU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GT in bladder homogenates.
刘兆明马越鸣王天明郭忻
关键词:黄芩苷黄芩素体外代谢
泻心汤不同配伍中蒽醌类成分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测定泻心汤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游离与结合型的方法,并探索配伍对各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AgilentHypersil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75∶25);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50μL。不同配伍中蒽醌类成分的差异采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5种蒽醌类成分的方法,这5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稳定。与单味大黄相比,大黄-黄芩中5种蒽醌类成分增加;黄连-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增加,而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总量减少;泻心汤中大黄酸总量减少,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总量增加,5种蒽醌类成分总和增加。结论本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于泻心汤中蒽醌类成分的分析。并且不同配伍对泻心汤中蒽醌类成分有影响。
石荣马越鸣叶福媛张宁王天明
关键词:泻心汤配伍蒽醌高效液相色谱
小鼠体内泻心汤中黄芩苷药代动力学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泻心汤4.5、9、18g/kg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测定血浆中黄芩苷浓度经时变化,浓度-时间数据用DAS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服泻心汤后血浆中检测到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另一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含量最高。泻心汤灌胃给予4.5、9、18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1/2=2.77、5.69、6.20h,AUC0-∞=9.09、23.49、39.57μg·h/mL,CL=12.52、6.962、11.50L·h/kg,Vd=50.11、79.56、102.95L/kg,Cmax1=1.89、3.32、4.79μg/mL(Tp1=0.08h),Cmax2=1.46、2.57、4.16μg/mL(Tp2=3h)。结论:泻心汤中黄酮类成分可以吸收进入体内,其中以黄芩苷为主。
严东明马越鸣王天明张宁朱恩圆
关键词:泻心汤黄芩苷药动学小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