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20074)

作品数:5 被引量:122H指数:3
相关作者:魏楚沈满洪杜立民吴文博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法律
  • 2篇冲突法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性质辨析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际
  • 1篇生产率
  • 1篇实现节能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私法
  • 1篇碳减排
  • 1篇碳交易
  • 1篇碳税
  • 1篇唐律
  • 1篇唐律疏议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节能

机构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魏楚
  • 2篇沈满洪
  • 1篇杜立民
  • 1篇吴文博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法学评论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基于DEA方法的评价与模拟被引量:86
2010年
"十一五"节能减排时间进程已过半,但离约束性目标仍相距甚远。在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对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可行性产生了疑惑,本文即是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所作的探讨。通过将污染物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并利用2005~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对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节能潜力与减排潜力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可行性、地区目标分解以及可能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和模拟,并提出未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应在于建立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机制,应用更多的经济政策手段来实现。
魏楚杜立民沈满洪
关键词: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DEA
国际私法抑或人际冲突法——《唐律疏议》“化外人”条的法律性质辨析被引量:2
2013年
《唐律疏议》"化外人"条是我国唐代立法中针对"化外人"案件论定刑名的法律适用原则,"化外人"一词是唐王朝法律中对外族人的泛称。由于唐代社会并不具备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现实基础,且"化外人"条也不具备冲突规范的基本结构,因此,唐代社会不可能存在现代意义的冲突法制度,"化外人"条也不是冲突规范。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它应看作是人际法律冲突解决的原则,隶属于人际冲突法的范畴。
李建忠
关键词:《唐律疏议》
革新与融合:巴托鲁斯的冲突法理论述评被引量:1
2011年
巴托鲁斯的冲突法理论直接来源于晚期注释法学家和早期评论法学家的零星阐述,体现在他对《学说汇纂》第1篇第3章第32条和《查士丁尼法典》第1篇第1章第1条的评注中。该评注围绕着城邦法则对人的效力和空间效力这两大主题,分别从契约、侵权、遗嘱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法律选择的具体规则。他在革新注释法学派法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合其先哲的冲突法思想,以法则分析方法建构了法则学说的完整理论体系。
李建忠
关键词:巴托鲁斯冲突法法律选择
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被引量:20
2011年
气候变暖的核心在于碳排放,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则是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低碳化和低碳经济化。碳排放和碳减排是国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并存的环境问题,由此出现"吉登斯悖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碳减排,促进碳减排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基于庇古税理论的财税手段和基于科斯定理的碳交易手段。而碳税的"双重红利"假说有待进一步检验,全球和中国的碳交易机制设计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碳减排的政策手段选择、碳减排的成本收益比较、区域碳减排的政策设计、碳减排与能源定价机制的关联等均可能是低碳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沈满洪吴文博魏楚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减排碳税碳交易
工业能源效率、节能潜力与影响因素——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1999~2006年间11个城市工业行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工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分别用FGLS和Tobit方法对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度扩大工业规模,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等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业能源效率,而地区对外开放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为复杂,此外工业结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领域和程度也会对能源效率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的政策启示在于:地方政府在对节能降耗目标进行分解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根据其可能的节能潜力来设置不同的节能目标,不能搞一刀切原则;此外在实现节能降耗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政策组合来实现。
魏楚
关键词:节能潜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