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5-002-04)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潘艳华和寿甲雷宝坤郭玉蓉朱红业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环境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时间尺度
  • 1篇多时间尺度分...
  • 1篇性状
  • 1篇蒸散
  • 1篇水资源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状
  • 1篇土壤微结构
  • 1篇土壤质量
  • 1篇理化性状
  • 1篇环境质量
  • 1篇环境质量研究
  • 1篇降水
  • 1篇洱海
  • 1篇洱海流域
  • 1篇保护性耕作

机构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彭正萍
  • 1篇王应学
  • 1篇刘勤
  • 1篇刘恩科
  • 1篇朱红业
  • 1篇李文娟
  • 1篇郭玉蓉
  • 1篇雷宝坤
  • 1篇严昌荣
  • 1篇和寿甲
  • 1篇潘艳华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保护性耕作改善石漠化土壤环境质量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在石漠化土壤上开展少耕种植、秸秆覆盖、生物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栽培试验,研究各种措施对土壤环境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耕作相比,少耕加秸秆覆盖是改善石漠化土壤质量较好的措施,能极大的改善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有机质、全氮增加13.9%,19.6%;土壤容重降低21.5%,孔隙度增加5.4%;土壤微结构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6.7%~35.6%,冬春干旱季节提高幅度更大达25.9%~60.4%;还能增加作物产量4.7%~5.3%。生物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水分等环境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提高,但对作物产量有不利影响。而单纯少耕种植会导致土壤板结从而使作物减产。
潘艳华雷宝坤郭玉蓉和寿甲王应学朱红业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结构土壤质量
洱海流域近59年水资源的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以分析洱海流域地区水资源的时序变化特征为研究目标,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大理气象站气象资料(1951-2009年),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近59a来洱海流域地区降水和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计算了相应的降蒸差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各年代降水量呈现了一个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春季降水量有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13.6mm/10a,夏季各年代降水量呈现了一个先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秋季降水量大体经历了"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年降水量发生的两次突变都是由少雨期到多雨期,春季、夏季和冬季降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春季和冬季突变后进入多雨期,而夏季进入少雨期;(2)年蒸散量在波动中有减少的趋势,达到7.8mm/10a,春季、夏季和冬季的蒸散量呈现波动变化特点,最近10a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秋季的蒸散量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达3.0mm/10a。年蒸散量和春季蒸散量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但不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目前都处于低蒸散期;(3)年内降水量和降蒸差的逐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月间分布不均衡,蒸散量逐月变化趋势呈现5月为最大值的近似单峰抛物线的线型分布;(4)未来本地区冬、春、秋季节干旱依然存在,影响作物尤其是坡耕地玉米和冬季大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李文娟严昌荣刘恩科彭正萍刘勤
关键词:降水蒸散突变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