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YD18117)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强刘玉震孟杰张磊苏静更多>>
-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莱菔硫烷对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硫氧还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 研究证实莱菔硫烷(SFN)可以激活多条通路,促进机体内抗氧化蛋白的表达.硫氧还蛋白(Trx)是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的重要抗氧化蛋白之一. 目的 研究SFN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内Trx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取第3代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0、20和30 μmol/L SFN培养30 min,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内Trx mRNA的表达.将细胞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6个组,即空白对照组、LY294002组、U0126组、SFN组、LY294002+ SFN组和U0126+SFN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rf2蛋白和Tr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体外成功培养牛眼小梁细胞.不同浓度SFN干预下,细胞Trx mRNA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090,P<0.01).LY294002+ SFN组、U0126+SFN组和SFN组细胞中Trx蛋白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Y294002+ SFN组和U0126+SFN组细胞中Trx蛋白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SFN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活化Nrf2,促进小梁细胞Trx mRNA及其蛋白的合成,保护细胞抵抗氧化应激损伤.
- 苏静王强刘玉震
- 关键词:莱菔硫烷硫氧还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小梁细胞
- 莱菔硫烷对过氧化氢诱导牛眼小梁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背景 研究表明小梁网组织的氧化应激损伤是开角型青光眼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莱菔硫烷(SFN)可通过激活Nrf2/ARE通路发挥其抗氧化应激作用,但其是否可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小梁细胞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SFN对H2O2诱导的牛眼小梁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新鲜摘取的黑牛眼球小梁组织进行小梁细胞原代培养,将第3代牛小梁细胞以1x 103/孔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培养24 h后将细胞分为4个组,空白对照组加入100μl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细胞在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0 μl终浓度为100 μmol/L H2O2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FN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l终浓度为10μmol/L SFN,而SFN+H2O2组在SFN组的基础上加入100 μmol/L H2O2,细胞培养后6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牛眼小梁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传至第3代的细胞呈梭形,形状和大小较均一,细胞质丰富,可见色素颗粒,核仁大.H2O2组和SFN+H2O2组相对细胞活力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7.00±1.27)%和(80.00±6.25)%,其中SFN+H2O2组相对细胞活力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FN组,但明显高于H2O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H2O2组、SFN组和SFN+H2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33±0.77)%、(32.31±1.03)%、(10.44±0.68)%和(17.68±0.21)%,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9.96,P<0.01),其中SFN+H2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但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FN可以增强H2O2诱导的牛眼小梁细胞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对牛眼小梁细胞的损伤.
- 刘玉震王强
- 关键词:莱菔硫烷
- 糖基化终末产物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体内多种组织中累积,通过调节相关因子表达及激活信号通路等诱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引起年龄相关性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退行性病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视野缺失,是全球仅次于白内障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等眼组织中过多AGEs累积,通过激活信号通路、引发生物反应,对组织、细胞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参与青光眼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本文主要阐述AGEs在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筛查等相关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为青光眼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韩明月董洪亮于金璐王强
-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青光眼发病机制
- 虹膜色素颗粒培养的牛小梁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背景色素性青光眼和假性剥脱性青光眼均以色素颗粒沉积于房角为主要特征,虹膜色素颗粒的沉积除阻塞房角的房水引流通道外,对小梁网的吞噬功能也可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重塑异常。青光眼患者房水和小梁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升高,尤以假性剥脱性青光眼患者更为明显,但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N)在虹膜色素颗粒培养的小梁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虹膜色素颗粒培养的牛小梁细胞中TGF-β1和FN的表达变化,为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新鲜牛眼小梁细胞,根据细胞的形态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将第3代牛小梁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虹膜色素颗粒干预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00μl色素颗粒工作液(终浓度为1×10^7/m1)和100μl 0.01mol/L PBS,继续培养24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内TGF-β1 mRNA和F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竞争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FN蛋白的质量浓度。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多角形或树枝状,细胞中可见色素,细胞核圆且居中,符合牛小梁细胞的形态特征。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显示,虹膜色素颗粒干预组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为2.98±0.2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0,F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6±0.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t=10.60,P=0.00)。ELISA法检测显示,虹膜色素颗粒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蛋白质量浓度为(156.60±9.74)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5.46±14.24)ng/L,FN蛋白质量浓度为(59.29±15.79)mg/ml,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2.10±12.14)m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0;t=3.72,P
- 牛春焕王强孟杰刘玉震
-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
- ERα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3例女性APACG患者(APACG组)和96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女性(对照组)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受试对象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分析PvuⅡ和XbaⅠ基因多态性与女性APACG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所选研究对象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ndy-Weinberg平衡定律。APACG组ERα基因XbaⅠXX基因型频率为1.8%,而对照组为9.4%,两组之间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0,P=0.012),两组之间X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0%和30.7%,相对于x等位基因,暴露于X等位基因的OR值为0.530(OR=0.530,95%CI:0.337~0.832)。PvuⅡ多态性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905)。结论 ERα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与女性APACG发病之间具有相关性,且X等位基因有可能是其保护性因素。
- 刘佳张磊孙风梅王强孙大康王康郑静
-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雌激素受体Α基因型多态性
- 白细胞介素-6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其发病原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方面多从对症治疗、降低眼压方面进行,以降低青光眼对视神经的不可逆损伤。房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生长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在青光眼发病及预后过程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作为最常见的促炎性因子之一,近年来成为众多国内外临床试验监测的对象。本文旨在综述IL-6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刘攀孟杰刘星王强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网房水白细胞介素-6眼压
- 围绝经期女性APACG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围绝经期躯体症状的调查
- 2017年
- 目的对围绝经期女性APACG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围绝经期躯体症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某县人民医院及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包括门诊和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APACG患者40例,为A组;某县人民医院无青光眼发作史且经检查房角、眼压及眼底均正常的围绝经期女性40例,为B组;身体健康的青年女性40例,为C组。入选组均为女性,无重大特殊疾病史,精神正常。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Kupperman评分表及A型行为问卷三种量表对三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记录,然后进行三组之间各项评分的比较。结果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结果,A组和B组的内外向型均低于C组,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神经质或情绪、精神病性和人格稳定性评分均高于C组,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upperman评分表测评结果,A组的Kupperman评分为(37.54±3.92)分,B组的Kupperman评分为(28.94±1.98)分,C组的Kupperman评分为(12.78±1.94)分,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A型行为问卷测评结果,A组的A行行为患者数有30例(75.00%),B组有29例(72.50%),C组有7例(17.50%),A组和B组高于C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女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比较内向,躯体症状评分较高,围绝经期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躯体症状表现的更加明显。
- 王露兰张磊
- 关键词:闭角型女性围绝经期心理特征躯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