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052)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马恺泽刘伯权刘亮刘超张巧巧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混凝土
  • 3篇力学性能
  • 3篇混凝
  • 3篇剪力
  • 3篇剪力墙
  • 3篇高强
  • 3篇力学性
  • 2篇型钢
  • 2篇型钢混凝土
  • 2篇型钢混凝土剪...
  • 2篇滞回
  • 2篇滞回性能
  • 2篇拟静力
  • 2篇拟静力试验
  • 2篇位移角
  • 2篇流动性
  • 2篇静力
  • 2篇静力试验
  • 2篇混凝土剪力墙
  • 2篇活性粉末

机构

  • 1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重庆鲁能开发...

作者

  • 11篇马恺泽
  • 6篇刘伯权
  • 4篇刘超
  • 2篇刘亮
  • 1篇梁兴文
  • 1篇鄢红良
  • 1篇张巧巧

传媒

  • 2篇混凝土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滞回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研究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滞回性能,对4个剪跨比为2.5的组合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通过改变约束拉杆和加劲肋的间距,研究其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选用地震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了双层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纤维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为墙底部截面钢板被压曲,核心混凝土被压碎的弯曲型破坏;在轴压比相同条件下,设置加劲肋试件的抗震性能优于设置约束拉杆的试件,且随着约束拉杆和加劲肋间距的减小,试件的变形能力增加,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纤维模型计算得到的抗弯承载力、延性系数与试验值之间误差较小,纤维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有所提高,而变形能力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剪力墙的承载力提高,变形能力减小;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都明显增加。
马恺泽阙昂刘伯权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滞回性能纤维模型延性系数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进行8个剪跨比为2.5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通过改变试件的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配钢率,研究其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平截面假定并考虑约束边缘构件影响,分析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屈服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时的截面应力、应变分布,提出剪力墙的屈服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剪力墙顶点位移角与底部截面曲率和塑性铰区长度的关系,提出基于剪力墙顶点位移角的截面变形能力设计方法。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配箍特征值和约束边缘构件长度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为墙底部截面约束区混凝土被压碎的弯曲型破坏;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采用本文所提公式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符合,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
马恺泽刘伯权梁兴文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极限承载力截面曲率位移角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弯矩-曲率骨架曲线参数研究
为提高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可以在剪力墙截面两端边缘约束构件内设置型钢。根据8个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弯曲破坏的试验结果,以开裂点、屈服点、峰值点和极限点为特征点,将这种剪力墙截面的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简化为四线型;基...
阙昂马恺泽刘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弯矩-曲率极限弯矩
文献传递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度提升明显;在0.5%-1.5%和2.5%-3.5%变化时,抗折强度提升明显;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2.5%后,对RPC延性影响不显著。钢纤维体积掺量越大,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标准养护7、28 d的RPC抗压强度比值在0.65左右,90℃蒸养1 d与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
马恺泽阙昂刘超
关键词: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尺寸效应养护方式
钢筋混凝土连梁变形能力设计方法研究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连梁的变形能力,在已有的连梁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钢筋混凝土连梁极限位移角与跨高比、剪压比和剪箍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连梁变形能力设计方法。并通过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说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刘超马恺泽阙昂
关键词:连梁极限位移角跨高比剪压比
文献传递
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采用两种不同尺寸的钢纤维混合掺入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通过轴压、劈裂和四点弯曲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得到不同钢纤维组合比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采用ASTMC1018提出的韧性指数法来衡量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结果表明:同体积纤维掺量下,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弯曲抗折强度均较单掺一种纤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混合掺入钢纤维后活性粉末混凝土韧性改善效果显著,采用0.5%长纤维与1.5%短纤维组合可以达到最佳增韧效果。
马恺泽刘亮刘伯权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韧性指数
高流动性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针对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流动性差,不易用于现场浇筑的缺点,从搅拌方法、骨料粒径以及砂率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纤维分两次加入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有利于其流动性及强度的保证;随着骨料粒径的降低,钢纤维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但流动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明显减弱了骨料与钢纤维形成的"棚架"效应,表现出更好的延性;随着砂率的提高,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流动性有较大的提高,但强度、延性均有所下降;对于高砂率、高流动性的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成型时需适当减少振动时间。
马恺泽刘超阙昂
关键词:高流动性高强钢纤维混凝土砂率
高强混合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被引量:29
2017年
为改善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将2种尺寸的钢纤维混合掺入高强混凝土中,通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分析了不同钢纤维混掺对其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采用ASTM C1018方法分析了高强混合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结果表明:长、短钢纤维混掺会降低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且短钢纤维对其流动性影响更为显著;在相同掺量(体积分数)下,混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较单掺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高;当长、短钢纤维混掺比适当时,其劈裂抗拉强度也有所提高;长、短钢纤维混掺对高强混凝土韧性改善效果显著,采用1.50%长钢纤维与0.50%短钢纤维混掺可达到最佳增韧效果.
马恺泽刘亮刘超刘伯权
关键词:力学性能流动性抗压强度弯曲韧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柱偏心受压性能,完成了7个UHPC柱和1个高强混凝土(HSC)柱的偏心受压试验;通过改变UHPC的钢纤维体积掺量以及偏压柱的偏心距及配箍率,分析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UHPC柱在偏心受压作用下的破坏形态为大偏心受拉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大偏心受拉破坏为受拉区纵筋屈服、裂缝细密,受压区UHPC被压裂;小偏压受压破坏为受拉区纵筋未屈服、裂缝细微且数量少,受压区UHPC被压碎。由于钢纤维的"桥联"作用,受拉裂缝得到有效的抑制,且数量明显增多、宽度减小;UHPC大偏压柱荷载-挠度曲线有较平缓的下降段,表现出良好的延性;与HSC柱相比,UHPC柱开裂荷载提高了44.5%和59%,极限荷载提高了30.2%和58.9%,随钢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UHPC柱极限荷载提高13.3%~58.9%,破坏挠度提高14.3%~146.5%,随配箍率的增加,极限荷载提高6.2%~11.4%,破坏挠度提高14%~14.8%,通过增加钢纤维体积掺量及配箍率能有效的提高UHPC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基于UHPC较高的抗拉强度,考虑对受拉区的贡献,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简化计算,提出UHPC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马恺泽马煜东刘伯权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极限荷载
高轴压比双层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为研究高轴压比下双层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4个剪跨比为2.5的试件进行了拟静力加载试验。通过改变约束拉杆和加劲肋的间距,研究其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变形能力以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为墙底部截面钢板被压曲、核心混凝土被压碎的弯曲型破坏;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位移延性系数在3.11~4.37,等效粘滞阻尼比在0.158~0.291,延性系数和耗能指标均满足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在轴压比相同条件下,设置加劲肋试件的抗震性能优于设置约束拉杆的试件,随着约束拉杆和加劲肋间距的减小,试件的变形能力增加,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
马恺泽刘伯权鄢红良张巧巧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滞回性能耗能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