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6122026)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雷仲仁廉振民王凯歌张靠稳王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潜蝇
  • 4篇斑潜蝇
  • 2篇叶斑
  • 2篇三叶斑潜蝇
  • 2篇美洲斑潜蝇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入侵
  • 1篇三叶草斑潜蝇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扫描电镜观察
  • 1篇热激
  • 1篇热激蛋白
  • 1篇热胁迫
  • 1篇种间
  • 1篇种间竞争
  • 1篇外来入侵
  • 1篇胁迫
  • 1篇密度效应
  • 1篇密度制约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三亚市农业技...

作者

  • 4篇雷仲仁
  • 2篇王凯歌
  • 2篇吉青战
  • 2篇王娇
  • 2篇廉振民
  • 2篇张靠稳
  • 1篇罗宏伟
  • 1篇相君成
  • 1篇周国启
  • 1篇王海鸿
  • 1篇张烨
  • 1篇张林雅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外来入侵斑潜蝇在海南地区的竞争取代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2种生态位极其相似的外来入侵斑潜蝇,即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与三叶斑潜蝇(L.trifolii)种群动态的连续调查与分析,以了解2种斑潜蝇的竞争取代过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连续8年在海南地区对美洲斑潜蝇与三叶斑潜蝇的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归纳分析,并结合抗药性测定、温度及生殖干扰等研究,对海南地区2种斑潜蝇的种群更替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三叶斑潜蝇的寄主植物种类广于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的分布已从2006年的4个地区扩展到海南全省。从2006年三叶斑潜蝇在海南省三亚地区被发现至今,其种群比例逐年递增。2012和2013年调查数据表明,三叶斑潜蝇已成为三亚、乐东及陵水三地的斑潜蝇优势种,其种群比例均在95%左右。【结论】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斑潜蝇竞争优势更明显,主要原因是生殖干扰能力强、适应的温度范围广、抗药性强、寄主范围广等,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较大,应加强防控措施。
王凯歌益浩雷仲仁相君成廉振民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三叶斑潜蝇
南美斑潜蝇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扫描电镜对南美斑潜蝇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触角为具芒状,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鞭节上着生触角芒。触角感器有五种,分别为刺形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所有的触角感器都分布在鞭节上。雌雄成虫在触角形态、感器种类与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王娇吉青战张靠稳雷仲仁
关键词:南美斑潜蝇扫描电镜触角感器
三叶斑潜蝇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三叶斑潜蝇Hsp90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到高温胁迫后的表达水平。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408bp,开放阅读框为2 145bp,编码714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为151bp,3′非编码区为112bp。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同源序列比较有很高的相似性(80%~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三叶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Hsp90基因的表达受到热胁迫的诱导,诱导3龄幼虫最大表达量的温度比诱导其他发育阶段的温度低,在43℃时预蛹和蛹的表达量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高,在检测的高温胁迫条件下,雄虫比雌虫的表达量更高。该结果为阐明三叶斑潜蝇胁迫耐受能力及其对其他潜蝇种群的取代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吉青战王海鸿雷仲仁张靠稳王娇张烨
关键词:三叶斑潜蝇HSP90基因热胁迫
三叶草斑潜蝇幼期密度效应及其与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卵密度和幼虫密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其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明确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sativae)在不同1龄幼虫密度下,各自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能力,探索两种斑潜蝇之间的种间竞争取代机制。【方法】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用针刺死三叶草斑潜蝇多余的卵和幼虫,使其形成不同的卵密度梯度和1龄幼虫密度梯度,再继续培养。根据相关文献判定昆虫各种致死因子是否存在密度依存性的方法,令N1为该因子作用前的虫口数,N2为该因子作用后的虫口数。以lgN1为因变量,lgN2为自变量,求回归系数,再以lgN1为自变量,lgN2为因变量,求回归系数。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一侧,则认为作用于N1→N2之间的因子为密度依存因子,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两侧,则不认为是密度有关因子。选取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各1、2和3对成虫,在固定叶片面积上产卵24 h后,形成不同的卵和幼虫密度,统计后代中两种斑潜蝇的生长状况,分析卵密度和1龄幼虫密度对种间竞争取代的影响。【结果】三叶草斑潜蝇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的存活、生长发育以及发育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实验室饲养条件下三叶草斑潜蝇卵存活率均在91%以上;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幼虫密度对幼虫的存活率、平均蛹重、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寄主植物矮生菜豆上,三叶草斑潜蝇1龄幼虫密度超过0.87头/cm2时,幼虫死亡率上升,平均蛹重减少,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1龄幼虫密度对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没有影响,对羽化成虫的雌性比也没有影响;卵密度对两种斑潜蝇各自的竞争力没有影响,不同卵密度下两种斑潜蝇总的孵化率均在94.25%以上。两种斑潜蝇�
益浩王凯歌张林雅雷仲仁罗宏伟廉振民周国启
关键词:三叶草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密度制约种间竞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