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444)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文元迟放鲁韩朝李雯沈云珍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耳蜗
  • 2篇豚鼠耳蜗
  • 2篇细胞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毛细胞
  • 2篇毛细胞再生
  • 2篇给药
  • 2篇分化
  • 1篇递质
  • 1篇递质改变
  • 1篇诱发电位
  • 1篇圆窗
  • 1篇圆窗膜
  • 1篇噪声性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分化
  • 1篇支持细胞
  • 1篇中耳
  • 1篇三磷酸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高文元
  • 6篇迟放鲁
  • 3篇沈云珍
  • 3篇李雯
  • 3篇韩朝
  • 2篇黄一波
  • 2篇杨美琴
  • 1篇张琰敏
  • 1篇马蓓
  • 1篇杨娟梅
  • 1篇王斌

传媒

  • 4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哺乳类动物内耳毛细胞的分化和再生被引量:2
2006年
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的分化与再生是近年来听觉研究领域内重要热点课题。它的研究使人类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见到了新的曙光。本文对哺乳类动物内耳毛细胞再生的发现,前体细胞的来源,再生途径和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斌迟放鲁高文元
关键词:内耳毛细胞再生哺乳类动物分化感音神经性聋前体细胞
噪声性听损失与耳蜗内神经递质改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neuron,SGN)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初级神经元,与毛细胞形成传入性突触,在听觉的分析和整合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其间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在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介导不同的效应,其机制较为复杂。本文就目前已知的耳蜗内神经递质如谷氨酸、三磷酸腺苷、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等的特性及其在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探究更多的内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张琰敏马蓓高文元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耳蜗腺苷三磷酸Γ氨基丁酸
注射用水及腺病毒中阶输注对豚鼠听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水和腺病毒中阶输注后对豚鼠听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健康花色豚鼠16只分为A组7只和B组9只,通过耳蜗侧壁打孔中阶入路将注射用水(A组)和腺病毒(B组)分别注入内淋巴间隙。术后2周,通过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损害情况,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其阈值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水组ABR阈移为(35.00±12.91)dB SPL,而腺病毒组ABR阈移为(33.33±11.69)dB SP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7)。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显示注射用水和腺病毒对毛细胞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没有明显差别,都表现为朝向灌注的方向毛细胞损失严重,而在灌注的反方向上损失轻微。结论向豚鼠耳蜗内淋巴间隙中输注的药物成分对其听力造成的影响在2周时没有差别,损害只与灌注的机械性损伤有关。
韩朝迟放鲁黄一波李雯沈云珍高文元
关键词:耳蜗注射用水腺病毒
促毛细胞再生激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2007年
两栖类和鸟类的听器支持细胞能够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增殖分化或直接转分化为新生毛细胞,并有不同程度功能的恢复,哺乳类内耳的前庭毛细胞也见到这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激发因素在刺激支持细胞发生表型转化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本文就这些激发因素的作用做一综述,为哺乳类内耳的耳蜗毛细胞的再生研究提供参考。
杨美琴迟放鲁高文元
关键词:毛细胞再生前庭毛细胞耳蜗毛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周期支持细胞
地塞米松中耳给药治疗爆震性听力损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治疗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的给药途径。方法将24只成年豚鼠经脉冲噪声(167dBSPL,间隔2s,80发)暴露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常规耳后切口,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B组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鼓膜,穿刺后将浸透DEX的明胶海绵颗粒置于圆窗龛上。C组手术方法同A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爆震前,爆震后24h及治疗后3周检测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琥珀酸脱氢酶染色(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基底膜铺片,观察毛细胞。结果AB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3周A组和C组ABR click反应阈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H基底膜铺片观察3组毛细胞,见A组和B组毛细胞恢复均较C组好,但是A组恢复更佳。结论耳后径路和鼓膜直接穿刺给予DEX对豚鼠爆震性听力损失均有作用,前者效果明显。
杨美琴迟放鲁高文元
关键词:圆窗膜鼓膜
两种内淋巴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经耳蜗侧壁打孔(侧壁径路)和经圆窗膜、基底膜穿刺(双膜径路)两种内淋巴系统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整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40只正常健康杂色豚鼠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所有动物左侧为给药耳,右侧为非给药耳。A组采用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enovims5-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S—EGFP)5μl;B组采用双膜径路进入中阶灌注AdS-EGFP5μ1。给药前后行听眭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听功能改变。耳蜗冰冻切片直接荧光观察腺病毒分布,HE染色观察手术径路的愈合情况。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毛细胞受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损害情况。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穿刺部位修复良好,耳蜗的完整性得以保持。EGFP在Corti器和血管纹内壁细胞内标记明显,表明两种给药径路都可以将药物成功注入内淋巴系统。A组证实成功14只(70%),手术前后ABR反应阈(声压级)变化[(33.1±10.3)dB]与对侧非给药耳[(9.4±3.9)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4,P=0.0005);B组证实成功8只(40%)手术前后阈值改变[(2.5±3.8)dB]与对侧耳[(2.5±3.8)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P=1.000)。两种方法在部分动物中都有药物渗漏入外淋巴的现象,给药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侧壁径路对毛细胞的损害范围大于双膜径路。结论两种手术径路都可将药物成功注入豚鼠耳蜗的内淋巴系统中,局部有炎性反应,术后耳蜗的完整性可以获得完全恢复。侧壁径路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缺失和ABR反应阈的影响大于双膜径路,但是经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双膜径路,选择何种灌注径路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来定。
韩朝迟放鲁黄一波李雯沈云珍高文元
关键词:耳蜗内淋巴投药途径诱发电位脑干
腺病毒通过不同径路导入豚鼠耳蜗后的实验观察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经不同径路将腺病毒导入豚鼠耳蜗后,被感染耳蜗细胞的分布情况。方法:使用构建有EGFP指示基因的腺病毒分别通过圆窗入路进入外淋巴系统,耳蜗侧壁钻孔中阶入路进入内淋巴系统,耳蜗冷冻切片和组织铺片观察腺病毒感染耳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由圆窗入路进入外淋巴系统的腺病毒可以感染血管纹的Ⅰ型、Ⅳ型和Ⅴ型纤维细胞、螺旋唇上细胞、前庭膜细胞、Ronsensal孔内的螺旋神经元、前庭阶和鼓阶的上皮细胞,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不被感染;而耳蜗侧壁钻孔中阶入路进入内淋巴系统的腺病毒可以感染听器的支持细胞和血管纹缘细胞等。结论:腺病毒是一种有效的豚鼠耳蜗细胞转染载体,导入耳蜗后,可以将目的基因转染到耳蜗细胞内。通过不同径路将腺病毒导入外、内淋巴系统,耳蜗被感染的细胞范围不一致。仅注入外淋巴系统的腺病毒无法感染内淋巴系统内的细胞,只有将病毒导入内淋巴系统,耳蜗支持细胞才被感染。
韩朝迟放鲁杨娟梅李雯沈云珍高文元
关键词:腺病毒耳蜗基因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