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4DFA0570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文剑明姜桔红张萌李智冯启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基因
  • 2篇鼻咽
  • 1篇咽肿瘤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遗传学
  • 1篇缺失多态性
  • 1篇肿瘤
  • 1篇危险性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色素
  • 1篇细胞色素P4...
  • 1篇基因遗传
  • 1篇基因遗传多态...
  • 1篇广东人
  • 1篇鼻咽癌
  • 1篇鼻咽肿瘤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篇陈丽珍
  • 1篇张如华
  • 1篇潘清华
  • 1篇李智
  • 1篇李大疆
  • 1篇张萌
  • 1篇贾卫华
  • 1篇曾益新
  • 1篇徐金芬
  • 1篇冯启胜
  • 1篇姜桔红
  • 1篇文剑明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广东人CYP2F1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广东地区正常人群和鼻咽癌患者中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2F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0例鼻咽癌患者全血标本中CYP2F1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多态性变化。对于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多态性位点,进一步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368例鼻咽癌患者和344名正常对照人群中该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40例鼻咽癌样本中,共检测到CYP2F1基因的3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10个单核甘酸引起编码的氨基酸改变,1个移码突变,15~16bp之间插入C引起移码突变(15-16ins C),该等位基因频率为25%。但病例-对照分析却未能显示该位点突变与鼻咽癌易感的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广东人的CYP2F1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较多,但暂未发现与鼻咽癌的易感性关联的单一多态位点,多个多态性位点或不同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协同互补作用可能才是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姜桔红李智苏广贾卫华张如华余杏娟张萌文剑明曾益新
关键词:鼻咽肿瘤细胞色素P450遗传多态性
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鉴定不同人群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研究对象包括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170例鼻咽癌患者(96例血标本和74例组织标本)和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鼻咽癌低发区河南及山西的各96例健康对照(血标本),观察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在中国鼻咽癌高发区和低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危险性的相关关系。【结果】①UGT2B17基因的纯合缺失型(del/del)在中国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均较高(广东健康人群,67.5%;广东鼻咽癌患者,62.9%;河南健康人群,58.2%;山西健康人群,66.3%),且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远远高于非洲和高加索人群(约10%)。②UGT2B17的各基因型和鼻咽癌之间的危险性分析结果显示UGT2B17基因的各基因型均不会增加鼻咽癌发病的危险性(del/ins:OR=1.693,95%CI=0.636~4.503;del/del:OR=1.132,95%CI=0.490~2.616;del/del+del/ins:OR=1.253,95%CI=0.551~2.847)。【结论】①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与种族密切相关,②UGT2B17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鼻咽癌的发病未见显著关联。
徐金芬李大疆潘清华张如华陈丽珍冯启胜曾益新贾卫华
关键词:鼻咽癌缺失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