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1010)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红明于燕胡森柴家科王伊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烧伤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多糖
  • 2篇胸腺
  • 2篇胸腺肽
  • 2篇胸腺肽Α
  • 2篇胸腺肽Α1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脂多糖
  • 2篇脂多糖刺激
  • 2篇烧伤延迟复苏
  • 2篇卒中
  • 2篇疗法
  • 2篇淋巴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医学会

作者

  • 8篇杨红明
  • 7篇于燕
  • 6篇胡森
  • 4篇柴家科
  • 3篇吴敌
  • 3篇王拥军
  • 3篇王伊龙
  • 3篇盛志勇
  • 2篇姚咏明
  • 2篇王春雪
  • 2篇杨国兴
  • 2篇邹曰坤
  • 2篇雷树红
  • 2篇马锐华
  • 1篇陈启东
  • 1篇王国强
  • 1篇赵性泉
  • 1篇郭乡平
  • 1篇侯经元
  • 1篇周国勇

传媒

  • 3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3篇2009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烧伤延迟复苏对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烧伤患者,按伤后是否及时有效复苏分为延迟复苏组和非延迟复苏组,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检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烧伤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延迟复苏患者明显低于非延迟复苏患者(P<0.05或P<0.01)。烧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延迟复苏患者明显高于非延迟复苏患者,伤后7和28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动态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于燕杨红明柴家科胡森雷树红张冬青张国安陶白江贺立新杨国兴李凤玉姚咏明
关键词:烧伤CD14^+单核细胞
卡巴胆碱对脂多糖刺激人血单核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取正常献血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再利用单核细胞的贴壁性,分离获得单核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重悬,调整细胞浓度为2×105/ml后,加入包被了特异性捕获抗体(TNF-α、IL-6、IL-10)的96孔板,观察不同浓度卡巴胆碱(0.01~100μmol/L)对LPS刺激下单核细胞产生TNF-α、IL-6、IL-10的影响,并取最佳浓度进行受体机制探讨研究。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C)组仅加RPMI 1640培养液;LPS单独刺激(L)组仅加100ng/ml LPS刺激;烟碱预处理(N)组及卡巴胆碱预处理(K)组先用卡巴胆碱或烟碱(100μmol/L)预处理单核细胞5min,再加入100ng/ml LPS刺激;阿托品+卡巴胆碱预处理(A+K)组和α-银环蛇毒素(α-Bgt)+卡巴胆碱预处理(α-Bgt+K)组先在单核细胞悬液中加入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或胆碱能N受体α7亚基特异性拮抗剂α-Bgt,5min后给予卡巴胆碱,5min后再给予LPS刺激。孵育12h(TNF-α、IL-6)或24h(IL-10)后,洗去细胞,加入生物素标记的检测抗体,经链霉亲和素偶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底物显色后,全自动免疫斑点图像分析仪检测TNF-α、IL-6、IL-10含量。结果LPS单独刺激时,TNF-α、IL-6、IL-10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用卡巴胆碱或烟碱预处理细胞后,TNF-α、IL-6含量明显下降,与LPS单独刺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IL-10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在0.01~10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着卡巴胆碱浓度增加,其对LPS刺激下单核细胞产生TNF-α、IL-6的抑制作用也更加明显。阿托品预处理细胞后,卡巴胆碱对LPS刺激下单核细胞释放TNF-α、IL-6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而α-Bgt预处理细胞后,卡巴胆碱对TNF-α、IL-6释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卡巴胆碱同烟碱一样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该作用在单核细胞是通过N样胆碱能受
于燕邹曰坤胡森杨红明周国勇柴家科盛志勇
关键词:卡巴胆碱脂多糖类细胞因子类
北京地区医院急性脑卒中治疗与预防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医院使用尿激酶(UK)和(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情况,为改进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北京地区医院脑卒中治疗相关的医疗资源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地区被调查医院的总体结果:98.1%的医院有急诊室,92.6%的医院有24 h头颅CT,50%的医院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7.4%的医院有卒中单元。有UK和(或)rt-PA静脉溶栓规程的医院与无此溶栓规程的医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方面为:头颅CT、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神经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神经介入放射医生、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颅内血管成形术、重症监护病房、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结论北京地区医院应对其拥有的卒中相关医疗资源进行组织化,提高医院静脉溶栓能力,推广卒中小组、卒中单元、卒中治疗程序图或临床路径等治疗模式,以改进卒中治疗和改善卒中预后。
吴敌王伊龙郭乡平马锐华王春雪王拥军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尿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预后
烧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识别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欧洲一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527例全身炎性反应患者中,脓毒症发生率为26.0%,病死率16.0%。
于燕杨红明姚咏明
关键词:免疫功能障碍创伤后流行病学资料全身炎性反应严重并发症烧(创)伤
延迟复苏对40%血容量失血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延迟复苏对犬40%血容量失血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8只,按全身血容量的40%半小时放血完毕。伤后24 h开始液体复苏,伤后第二个24 h按失血量的3倍给予乳酸林格液,48h后给予生理需要量。记录动物72 h死亡率,采集伤前及伤后1、4、24、48、72 h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能力、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伤前比较,失血性休克后1、4、24、48、72 h各点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较伤前显著降低(均P<0.05);伤后24 h和72 h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伤前降低,但24 h和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伤后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CD8+T细胞比例较伤前显著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于伤后1 h开始下降,伤后4、24、48、72 h均比伤前显著降低(P<0.05);但复苏前后无显著差别。结论犬40%血容量失血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抑制,延迟复苏并不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
王瑞晨杨红明胡森董宁侯经元李琳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免疫功能
促炎、抗炎介质在创、烧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及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均是引起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基础。了解促炎介质与抗炎介质在创、烧伤后免疫功能障碍及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笔者对此做一简要综述。
于燕杨红明
关键词:烧伤免疫脓毒症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使用现况调查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其对象为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既往诊断明确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病后4周。5年),调查其近两周内的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依据患者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69例,最后共有60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入本研究结果分析中。其中未接受抗血栓药物治疗者163例(26.9%)。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438例,其中剂量25-40mg/d的患者152例(34.7%)。在抗血栓药物的影响因素方面,较好的日常生活能力OR=1.009,95%CI:1.002-1.017、医疗保险OR=1.822,95%CI:1.123-2.956、高血压OR=1.533。95%CI:1.030-2.282是脑卒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促进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均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除非预计患者不久将死亡或有严重的禁忌证,其用药剂量应遵循临床指南。
吴敌王伊龙马锐华包华王春雪王拥军
关键词:纤维蛋白溶解药阿司匹林
胸腺肽α1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单核细胞Ia抗原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烫伤延迟复苏后大鼠单核细胞表面Ia抗原变化规律及应用胸腺肽α1对单核细胞表面Ia抗原的影响。方法:将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48只)和胸腺肽α1治疗组(48只)。正常对照组不作烫伤处理;其它组均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分别于6h、1d、2d、3d、7d和14d处死动物,取血分离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Ia抗原表达率。结果: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h、和1d时间点I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3d、7d和14d时间点开始有所恢复,但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均<0·01)。给予胸腺肽α1后3d、7d和14d时间点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障碍。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可明显改善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抗原递呈功能。
杨国兴杨红明胡森韩伊林于燕王国强
关键词:烫伤单核细胞IA抗原胸腺肽Α1
北京市区县二级医院神经内科医疗资源现况调查与对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对北京二级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疗服务进行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66家二级医院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普查。结果收治的病种以脑血管病为主(84%)。城区二级与三级医院的比例为58:60;而远郊区县为48:6。远郊区县中,能提供尿激酶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医院仅占64.7%和26.5%。结论担负脑血管病救治重任的远郊二级医院尚不能满足需求。应加强培训、建立远程医疗模式。
王伊龙王拥军赵性泉廖晓凌吴敌杨亚琴陈启东胡长梅杨卿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神经内科
卡巴胆碱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单核细胞Ia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影响。方法10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作30%m度烧伤,延迟复苏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分别于6h、1、2、3、7、14d时间点处死动物并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la抗原表达率和淋巴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结果大鼠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其中6h、和1d时间点Ia抗原表达率严重降低,2d开始有所恢复,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大鼠(P〈0.01)。卡巴胆碱治疗组6h、1、2和3d时间点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与单纯烫伤组比较明显提高(P〈0.01)。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淋巴细胞凋亡率在整个观察期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给予卡巴胆碱后在6h、1、2和3d时间点与单纯烫伤组比较可见凋亡明显下降(P〈0.05)。烧伤延迟复苏后大鼠血浆TNF-α和IL-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应用卡巴胆碱后可见6h、1、2和3d时间点TNFα和IL-6含量与单纯烧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后,单核细胞Ia抗原表达率降低,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增加,免疫功能障碍。卡巴胆碱可提高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免疫功能。
于燕邹曰坤杨红明柴家科胡森盛志勇
关键词:卡巴胆碱药理学烧伤药物疗法免疫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