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YY010)

作品数:7 被引量:98H指数:5
相关作者:黄振定李雪黄艳春蒋坚松王湘玲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翻译
  • 2篇文化
  • 1篇多元互补论
  • 1篇要义
  • 1篇移动动词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性
  • 1篇译学
  • 1篇异化归化
  • 1篇适格
  • 1篇适格性
  • 1篇忠实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体性
  • 1篇文化特色
  • 1篇文体
  • 1篇稳定性
  • 1篇归化
  • 1篇翻译标准

机构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湖南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作者

  • 2篇黄振定
  • 1篇熊德米
  • 1篇王湘玲
  • 1篇李雪
  • 1篇易经
  • 1篇蒋坚松
  • 1篇王凤兰
  • 1篇黄艳春

传媒

  • 6篇外语学刊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翻译的语言本体观辨识被引量:4
2011年
翻译的语言本体观,即翻译的本质是双语转换,虽在学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仍需对其进行深入的辨识,以统一思想,消除争议。本文根据翻译与语言、文化等的远近关系,论证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因此翻译的本体只能是语言,而非文化,翻译学隶属于语言学的论断;同时指出,文化学、符号学研究等新视角丰富了翻译的语言活动本体内涵。
黄振定王凤兰
关键词:翻译文化
模糊性法律语言翻译的特殊要求被引量:12
2008年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法律术语的不确定性。不同法系的模糊性法律语言之间的互译具有特殊性,即译语的精确性,适格性和专业性。法律语言翻译者要认定某一法律术语或概念在异域法律语言中的对应层面,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法律意义和概念功能的有效对接,使目的语和源语达到最大限度对等。
熊德米
关键词:翻译适格性
翻译学的动态开放性简论被引量:2
2008年
翻译学既是一种以动态开放性为主,又不乏稳定性的理论体系。本文密切联系当前国内翻译理论,阐明翻译学的演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双重原则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动因。这对于如何继承和创新理论,紧密结合并推动新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黄振定
关键词:翻译学稳定性
异化归化要义被引量:21
2010年
谈到异化和归化,首先应明确它们与直译和意译的关系:作为翻译策略,它们是后二者的下位概念,主要应用于文化特色语句的转换。进而,须弄清英汉语间文化特色语句的差异空缺。处理这种差异空缺,应强调异化与归化的辩证关系:其具体运用是原则性与译者灵活自主的统一。
黄艳春
关键词:文化特色辩证统一
也谈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被引量:5
2008年
自人们开始对翻译活动进行理论思考以来,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辜正坤为解决关于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该理论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不小震动,它使人们站在一个更高点,以一种综合、全局的眼光审视翻译标准,因而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文在肯定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确定翻译标准参照因素的意见和操作模式的深层理椐。
易经
关键词: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忠实文体艺术性
论从翻译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被引量:17
2008年
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为理论基础,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着重探讨在翻译的主体间性问题中,原作作者-译者-赞助人-读者等主体之间平等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成功的翻译应该充分实现主体间性,即通过翻译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做到最大效度的理解、同情和思想的契合,从而走出片面强调翻译主体性带来的困境。
王湘玲蒋坚松
关键词:翻译主体性主体间性
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被引量:38
2008年
对运动事件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移动"又是运动事件的核心概念,其词汇化形式是移动动词。大多数移动动词不仅表示"移动",还包含"移动方式"、"移动原因"和"移动路径"等信息,不同语言的移动动词表现出不同的词汇化模式。本文主要探讨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李雪
关键词: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翻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