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6009)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熊学军胡筱敏李燕王冠琳云升军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中尺度
  • 6篇MM5模式
  • 5篇中尺度系统
  • 5篇暴雨
  • 5篇大暴雨
  • 4篇内孤立波
  • 4篇孤立波
  • 3篇对流参数化
  • 3篇对流参数化方...
  • 3篇南海北部
  • 3篇浮标
  • 3篇参数化方案
  • 2篇跃层
  • 2篇中尺度模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辽东半岛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海流
  • 2篇表达法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6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自然资源部第...
  • 4篇中海石油深海...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马里兰大学

作者

  • 14篇熊学军
  • 7篇胡筱敏
  • 6篇李燕
  • 3篇云升军
  • 3篇王冠琳
  • 2篇邱崇践
  • 2篇吴俊飞
  • 2篇于龙
  • 2篇苏劼
  • 1篇王鹏
  • 1篇张宏伟
  • 1篇刘曙光
  • 1篇刘玉红
  • 1篇于非
  • 1篇郑全安
  • 1篇矫玉田
  • 1篇陈亮
  • 1篇王鹏
  • 1篇韩磊
  • 1篇赵鸣

传媒

  • 9篇海洋科学进展
  • 4篇海岸工程
  • 3篇海洋技术
  • 2篇机械制造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第七届全国优...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半岛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及物理结构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2005年7月25日辽东半岛南部及海峡地区发生了大暴雨天气。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双向二重嵌套网格对其进行模拟,表明该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的地面气压场及流场基本与客观分析场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辽东半岛大暴雨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揭示了造成此次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结构为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及对应的强上升运动和气旋性涡柱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动力机制,低空西南气流对这次暴雨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燕邹耀仁胡筱敏叶成志
关键词:辽东半岛大暴雨MM5模式中尺度系统
2007年3月辽东湾西部减水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秦皇岛、兴城以及葫芦岛3个测站的气象及潮位的连续观测资料,对2007年3月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56 a来同期最强的暴风雪强天气过程引起的辽东湾西部特大减水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天气过程引发的秦皇岛、兴城及葫芦岛三站的最大减水分别达到了-217 cm,-228 cm及-230 cm,接近或超过了百年一遇减水强度,这为辽东湾西部海域的工程分析及风暴潮研究提供了实测参数。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风力较强的离岸风的作用是造成本次辽东湾西岸强减水的主要原因。
胡筱敏熊学军云升军李燕王冠琳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体设计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表层漂流浮标在应用于海洋调查研究时,浮标体外形对浮标通讯稳定性及数据回收等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也直接制约浮标使用寿命。为此,考虑减少风阻和水阻,减小浮标体对水帆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近远海海洋观测的表层漂流浮标体葫芦形外形设计方案。结合流体力学理论分析,运用Solid Works软件分别对葫芦形浮标体和常用的圆柱形浮标体建模,并利用Workbench软件CFX流体分析模块开展了流体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葫芦形浮标体所受压力更均匀,其水下部分压力值较圆柱浮标体减小约28%,证明葫芦形外形浮标体更具可靠性。
王鹏王鹏胡筱敏
关键词:海流
南海北部陆坡内孤立波对桩柱作用力的极值推算被引量:2
2019年
内孤立波的发生常伴随着大振幅波动和突发性强流,对桩柱等海中结构物产生强烈破坏作用。基于KdV方程和Morison公式,在忽略高阶模态的情况下,探讨内孤立波对桩柱的单位作用力、总作用力、剪力和弯矩的极值问题,并利用2016-07南海北部陆坡的实测资料对理论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在内孤立波最大振幅所在的垂向剖面上,上层与下层各存在一个单位作用力极值,且二者方向相反,上层总作用力强于下层,最大剪力和弯矩分别发生于水平流速的转向层和海底;2)各水层中,沿着内孤立波的传播方向,所有作用力的数值均随时间的推移先递增后递减,存在正向或负向的最大值;3)全水层总作用力极值发生在半周期,其值与波动振幅和水平波速有关,其他作用力极值发生于最大振幅时刻之前,作用力极值与振幅和非线性波速正相关,与水平特征宽度负相关;4)单位作用力极值的时间提前量与振幅和水平特征宽度强相关,与非线性波速弱相关。
谢华荣熊学军陈亮
关键词:内孤立波桩柱KDV方程
海洋跃层的谱表达法及自适应识别被引量:3
2016年
提出了海洋跃层的全水层剖面谱表达法,通过海洋要素的垂直变化梯度零线和分布曲线把跃层形态、垂直变化过程及特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凸显出来;分别利用曲率区域最值和小波变换自适应检测法,将跃层谱峰根部的转折特征提取出来,确定了跃层与上下层水体的分界;从而形成了全面表征跃层自然属性特征的"五点三要素"法,即跃层上界点、强跃层上界点、跃层最值点、强跃层下界点、跃层下界点这五个跃层属性特征点和跃层最大强度、强跃层平均强度、跃层平均强度这三个跃层强度要素。基此,建立了一套关于跃层的定义、表达、确定和识别的系统方法,使得绘制系统而完整的跃层各类特征全海区分布图成为可能,为跃层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陈亮熊学军李小龙苏劼
关键词:端点检测曲率小波分析
南海东北部C型内孤立波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布放在南海东北部陆坡海域的5套潜标观测到的内孤立波波列数据和孤立波扰动KdV(PKdV)理论,研究内孤立波在趋浅陆架上的传播特征。得出如下结果:1)观测到的内孤立波属于C型内孤立波,即平均重现周期为(23.41±0.31)h。2)内孤立波在西传爬坡过程中,其振幅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与该海域温跃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由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得到的孤立波振幅增长率(SAGR)数值接近,表明该海域的内孤立波的振幅变化可以采用由孤立波PKdV方程导出的趋浅温跃层理论来描述。3)随着水深变浅,内孤立波传播方向向北偏移,传播速度减小,即在A,B和D站位,传播方向分别为279°,296°和301°,偏转角度达22°;传播速度分别为2.36,2.23和1.47 m/s,减小38%。
徐智优原庆东熊学军陈亮郑全安
关键词:内孤立波
中尺度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被引量:4
2008年
MM5模式中有多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可供选择,粗细网格采用不同的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影响。采用常用的四种积云参数化方案,粗细网格进行不同配置,对辽东半岛大暴雨过程进行试验发现:细网格信息可以通过嵌套边界向外层传递,影响外层预报结果。细网格选取GR方案比选取AK、BM、KF方案模拟效果好很多;细网格参数化方案不变,粗网格取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细网格的模拟结果差别不大。但选取一个好的参数化方案对细网格的模拟结果会稍有改进。
李燕邱崇践张建国
关键词:MM5模式大暴雨中尺度系统对流参数化
辽东半岛大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及物理结构分析
2005年7月25日辽东半岛南部及海峡地区发生了大暴雨天气。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双向二重嵌套网格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有很好的模拟能力。模拟地面气压场及流场基本与客观分析场一致。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
李燕邹耀仁胡筱敏叶成志
关键词:大暴雨低空急流MM5模式中尺度系统
文献传递
使用Surfer Automation实现海洋要素等值线图的批量绘制被引量:9
2007年
介绍了基于Automation对象技术的使用程序控制Surfer自动绘图的方法,使用Surfer自带的Scripter实现海洋要素等值线图的批量绘制,为在海洋科学研究中批量绘制等值线图提供了一种简捷、高效的途径。
王冠琳胡筱敏熊学军韩磊云升军
关键词:SURFERAUTOMATION等值线海洋要素
表层漂流浮标水帆的研制与海上试验被引量:1
2017年
表层漂流浮标是为满足海洋调查研究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小型海洋观测浮标,水帆是表层漂流浮标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研制与海上试验两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近远海海洋观测的表层漂流浮标水帆,并利用MATLAB软件的工程计算与数据处理能力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水帆的可行性,为新型表层漂流浮标的研制提供了保障。
王鹏熊学军吴俊飞
关键词:浮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