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06026)

作品数:12 被引量:253H指数:10
相关作者:郑丙辉雷坤孟伟邓义祥秦延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营养盐
  • 2篇沙量
  • 2篇输沙
  • 2篇输沙量
  • 2篇水质
  • 2篇水质模型
  • 2篇径流
  • 2篇径流量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点源
  • 1篇东江干流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物
  • 1篇营养物基准
  • 1篇营养盐分布
  • 1篇营养盐分布特...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生物量

机构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 1篇佳木斯市环境...

作者

  • 8篇郑丙辉
  • 7篇雷坤
  • 6篇孟伟
  • 5篇邓义祥
  • 3篇秦延文
  • 3篇于涛
  • 3篇李子成
  • 2篇王丽婧
  • 2篇富国
  • 2篇王焕松
  • 1篇张艳军
  • 1篇乔飞
  • 1篇张万顺
  • 1篇张雷
  • 1篇刘录三
  • 1篇路瑞
  • 1篇彭娟莹
  • 1篇李新正
  • 1篇孙贻超
  • 1篇彭虹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泥沙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49
2010年
基于2007年夏季辽东湾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以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 IN)、磷酸盐(PO43--P)和溶解氧(DO)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其中的评价等级确定方法加以改进,评价了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和控制性因素.结果表明:对评价方法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辽东湾沿岸和河口口门附近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程度,而海湾中部则处于贫营养状态,富营养化程度从海湾中部向近岸逐渐增加;影响辽东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为无机氮;辽东湾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冲淡水影响范围的控制.
王焕松雷坤李子成邓义祥秦延文
关键词:富营养化营养盐
基于营养盐分布特征的长江口附近海域分区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基于长江口海域2005年夏季、秋季和2006年春季三期调查数据,对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悬浮物和溶解氧浓度进行了聚类分析,并依据聚类结果对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可分为4个区域.受陆地径流和海洋环流的影响,4个分区的范围随着季节略有变化.各区域水体的水文、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各不相同.一区是淡水控制区,受淡水影响表现出低盐、中沙、高营养盐、氮磷比远高于Redfield比值等特征;二区处于悬沙锋控制区域,最突出的特征是悬浮物含量高,悬沙锋内外含沙量相差3倍以上;三区在羽状锋控制范围,具有明显的盐度水平梯度,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差异较大;四区处于长江冲淡水外缘,受外海陆架水控制,盐度较高.
诸大宇郑丙辉雷坤王丽婧秦延文邓义祥陈玉成
关键词:营养盐长江口聚类分析
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超声提取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应用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GC-ECD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不同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对沉积物中11种OCPs(六氯苯,α-HCH,γ-HCH,七氯,艾氏剂,δ-HCH,β-HCH,p,p′-DDE,o,p′-DDT,p,p′-DDD和p,p′-DDT)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沉积物中OCPs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作提取溶剂,提取60 min,提取1次,采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GC-ECD定量测定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提取效率均高于70%,满足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要求.利用最优条件分析了辽东湾沉积物中的OCPs含量.结果表明,辽东湾沉积物中六氯苯,α-HCH,γ-HCH,七氯,δ-HCH,β-HCH,p,p′-DDE,o,p′-DDT,p,p′-DDD和p,p′-DDT均被检出;DDTs类以p,p′-DDT含量最高,且以DDE为主要的降解产物;HCHs以δ-HCH含量最高.与其他湖泊河流沉积物相比,辽东湾HCHs,DDTs及六氯苯含量相对较高.
路瑞秦延文郑丙辉张雷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沉积物超声提取
Bayes理论在河流水质模型参数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参数识别是水环境数学模型建模的重要步骤.在实际模拟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识别.充分利用研究者已有的经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拟过程的风险.Bayes理论为把研究者的经验或前验信息纳入到水质模拟提供了一个定量手段.采用离散Bayes理论的基本方法,以国内某河段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完成了模型的参数识别过程,并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ayes理论获得的参数识别结果能够达到模型验证的要求.
邓义祥郑丙辉富国于涛
关键词:河流水质模型参数识别可识别性
渤海湾西岸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13
2007年
以渤海湾西岸天津段入海河流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为基础,采用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和Mann-Kendall法对近50年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近50年来渤海湾西岸天津段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近50年来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天然径流偏低是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因素,而流域人类活动如水库和防潮闸的建设,以及沿河取水取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该段海岸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减少已导致河口区盐度上升、水质恶化、沉积物污染等问题,最终会影响河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雷坤孟伟郑丙辉侯小珉孙贻超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
河口区营养物基准制定方法被引量:16
2008年
河口区营养物基准是河口环境监测、评估和管理的基础。然而,如何从营养盐基准制定的角度分析相关的科学基础问题,提出有效操作方式和制定方法仍然缺乏系统研究,国内外营养物基准制定亦处于探索阶段。从基准状态的判断、基准关注的营养物质、河口生态系统对营养盐的响应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基准制定的科学基础问题,认为基准值的判断可以参照状态为基础,N、P、Si、Fe等对植物生长具有较明显限制作用,实践中均应纳入考虑,复杂的物理特征使河口营养物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地理区域和河口类型的划分有利于基准的制定。结合上述分析及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基准制定的6个步骤,认为河口分类与分区、参照状态确立是基准制定的核心步骤,其分析方法较多,需要针对河口特征选择并调整。结合我国营养物基准研究现状和管理需求,提出了建立我国河口基础数据库、制定河口营养物基准技术指南、建立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河口营养物基准及标准体系等建议。
孟伟王丽婧郑丙辉雷坤
关键词:营养物
水质模型科学性内涵的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水质模型的科学性是其方法论上的重要问题,对数学模型科学性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本研究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水质模型科学性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发展。研究认为,数学模型不是现实情况的简单复制,因此同时存在着机理性和经验性;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应与能够获得的数据相对应,才能尽可能取得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而模型的最终相似性为数学模型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数学模型科学性的客观理解,将更好地指导水质模型在环境决策中的应用。
邓义祥富国于涛
关键词:水质模型方法论
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Ⅰ.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被引量:43
2008年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m-2,平均生物量为22.75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m-2,生物量为6.92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m-2,生物量为8.64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0.29~12.83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刘录三孟伟郑丙辉李新正雷坤李中宇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
人工采砂对东江干流局部河段河床冲淤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基于水动力学方法、泥沙输移原理,建立了一维河流河床冲淤数学模型,并应用于东江干流岭下站~博罗站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根据1972-1999年历史地形、水文、采砂资料进行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在1972-1999年期间,河床整体呈下切状态,人工采砂对河床冲淤变化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10年-20年河床冲淤变化状况,如果不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整体以淤积为主,下游河床淤积更明显,如果考虑人工采砂影响,河床则整体呈下切状态。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采砂直接影响研究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形态,对河道通航和引水工程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建立合理的采砂制度和建设有效的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乔飞孟伟张万顺彭虹王艳张艳军
关键词:河床冲淤东江干流
我国非点源负荷研究中的问题探讨被引量:57
2008年
在非点源研究实践和查阅大量非点源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非点源负荷估算中通常使用的4种方法,即断面实测总负荷减去统计的点源负荷法、单位负荷法、水文线分割法和SWAT模型估算法.分析对比了这些方法在我国和北美地区使用条件的不同和使用过程中的差异,讨论了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错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前3种方法会相当程度地高估非点源负荷量,而SWAT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没有充分体现其"分布式"模型的特点;同时,由于北美和中国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北美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方面的校正数据在中国并不可用,导致在径流模拟方面也存在很大误差,因此,负荷计算将产生更大误差.在此讨论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农业非点源负荷研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提出了对国内非点源污染研究和控制的见解.
于涛孟伟Edwin Ongley郑丙辉邓义祥
关键词:非点源水污染SWAT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