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8J008)
- 作品数:5 被引量:95H指数:4
- 相关作者:殷淑燕王海燕王德丽黄春长蔡文娟更多>>
-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德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山东陵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基于德州市2000~2006年土地详查与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在某一时段内的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3项指标对德州市陵县2000~2006年6年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时间尺度上的分析,空间上运用了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和集中化分析,对陵县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定量比较,并分析了影响陵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
- 王德丽殷淑燕刘富刚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明清小冰期关中地区冻灾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通过对明清小冰期关中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时期关中地区的冻灾发生频率做了统计。结果表明:该时期冻灾的发生呈现波动变化,1451-1500A.D.(明景泰-明弘治)、1571-1730 A.D.(明隆庆-清乾隆)、1831-1910 A.D.(清道光-清宣统)这三个时期冻灾发生的频率较高,而1501-1570 A.D.(明弘治-明隆庆)、1731-1830 A.D.(清雍正-清道光)冻灾发生的频率较低。且冻灾的灾害程度与冻灾的发生频率密切相关,冻灾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期,灾害的程度也较重。此外,与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旱灾发生频率统计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冻灾与旱灾的发生频率基本上为同步变化。旱灾与冻灾的同步增多,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人口数量变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 蔡文娟殷淑燕
- 关键词:冻灾
- 近50年来晋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根据晋西北地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55~2005年间的逐月气温、降水记录,运用线性趋势和距平分析方法,研究了晋西北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晋西北地区近50年来气候总体上具有暖干化的特征,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速率为0.012℃/a;以80年代中期为界,表现为"前凉后暖"的特点;最冷月增长速率(0.027℃/a)>年均增长速率(0.012℃/a)>最热月(0.0049℃/a),增温主要发生在最冷月。年均降水量也呈波动减少趋势,其减少的速率为1.322mm/a;降水量的年际变幅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降水量有夏季减少、秋冬季略微增加的趋势,减少量大于增加量。
- 王海燕殷淑燕牛俊杰
- 关键词:晋西北气候变化
- 陕西渭北旱塬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渭北旱塬地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和果业基地,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一个地区。根据渭北旱塬地区14县3区经济发展的18项指标综合考察了本区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得出咸阳市的三原县在本区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最高为69.35%,长武县的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最低为35.52%,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获得本区经济和生态互动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促进渭北旱塬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孟丹丹殷淑燕
-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互动研究
- 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洪水灾害与气候变化被引量:58
- 2010年
-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的洪水灾害史料和水文站记录,统计分析了189BC-2008AD近2200年间的洪水发生频率,并对此时间段内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后期到现代,是汉江上游洪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18.94次/50a;其次是明末至清前中期和唐末期,洪水发生频率分别为6.5次/50a和6次/50a;再次是西汉初、北宋中期至南宋前中期、明代,是3次/50a左右的频率。洪灾的出现往往与气候的异常波动有密切关系,历史时期,汉江上游的洪水在气候冷暖交替变化时期较为频繁,气候平稳期出现频率较低。
- 殷淑燕王海燕王德丽黄春长
- 关键词:洪水灾害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汉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