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0-013-02)

作品数:15 被引量:253H指数:8
相关作者:杨正明齐亚东于荣泽徐庆岩何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低渗
  • 19篇低渗透
  • 13篇油藏
  • 13篇特低渗
  • 13篇特低渗透
  • 10篇低渗透油藏
  • 9篇渗流
  • 8篇非线性渗流
  • 7篇压力梯度
  • 6篇动压力
  • 6篇特低渗透油藏
  • 6篇启动压力梯度
  • 6篇物理模拟
  • 6篇储层
  • 5篇低渗透储层
  • 5篇特低渗透储层
  • 4篇油田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物理模拟实验
  • 3篇井网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苏油田
  • 1篇辽河油田公司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13篇杨正明
  • 9篇齐亚东
  • 6篇于荣泽
  • 5篇雷群
  • 5篇王学武
  • 4篇刘学伟
  • 4篇徐庆岩
  • 4篇晏军
  • 4篇薛成国
  • 4篇何英
  • 2篇战剑飞
  • 2篇骆瑛
  • 2篇萧汉敏
  • 2篇徐轩
  • 2篇杨鹏
  • 2篇周舒
  • 1篇单文文
  • 1篇黄延章
  • 1篇王炳科
  • 1篇李洋

传媒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
利用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将特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和低磁场核磁共振仪相结合,建立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分析了不同润湿性、不同驱替压力和不同含水阶段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亲水储层剩余油主...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
关键词:特低渗透储层核磁共振剩余油孔隙
文献传递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与人工压裂裂缝优化被引量:12
2012年
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渗流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根据研制的特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实验建立了不同井网形式、井排距、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计算表明: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500m×150m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最佳裂缝穿透比为0.75左右,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最优值为50μm·cm。
徐庆岩杨正明王学武齐亚东战剑飞
关键词:特低渗透非线性渗流井网形式裂缝导流能力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及应用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断块油藏的布井方式,考虑特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从非线性渗流基本公式出发,应用流管积分法推导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注采压力差、井网几何形状及非线性渗流曲线等因素对有效动用系数的影响,进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江苏油田花17断块井网评价中并提出井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各向同性特低渗透断块油藏适合部署等腰或近等腰三角形井网;当井网形状偏离等腰三角形程度较高时,存在引起有效动用系数突变的注采压力差和井距;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宜通过放大注采压力差来提高有效动用系数,而渗透率较小的储层,缩小井、排距为更有效的手段。
齐亚东雷群杨正明何英骆瑛杨鹏
关键词:断块油藏非线性渗流
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非线性渗流理论
以达西线性定律为基础的渗流理论,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很多优秀的前辈科学家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系统地发展了渗流理论,解决了大量工程上的设计计算问题。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如低渗透油田开发等,达西线性定律遇到了挑战,...
黄延章
文献传递
条带状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布井方案评价与优选被引量:8
2011年
注采井网优化是特低渗透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条带状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从其几何特征及规模出发,设计了13种布井方案,并借鉴花17断块的地质参数及生产制度,应用自主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各种布井方案进行了评价,最终优选出3种最佳方案。优选结果显示:可部署3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以2排油井夹1排水井的交错布井方式为最优;可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宜选用井网单元呈"⊥"形的一注对三采的布井方式;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的条带状断块,注水直井布置在水平采油井的趾尖外侧一定距离时,开发效果最佳。
齐亚东雷群杨正明王学武于荣泽周舒
大庆油田古龙地区特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低渗透物理模拟以及X-衍射等实验手段,对大庆油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特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可动流体、单相渗流特征以及粘土矿物进行了研究,最终选取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粘土...
齐亚东雷群杨正明王学武晏军于荣泽
关键词:特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启动压力梯度大庆油田
文献传递
大45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评价非线性渗流规律下的井网适应性,以大45超低渗透区块为例,应用研制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6套井网转注方案研究不同转注时机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并优选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适用于超低渗透油藏;大45油藏现有菱形反九点500 m×100 m井网动用程度低,井网适应性差,需通过井网调整改善油藏动用程度;越早转注,采出程度越高;综合含水率60%左右为最佳转注时机;井网转注提高了地层压力梯度,增大了流动区域,进而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非线性渗流占据了流体渗流的主导地位,以非线性渗流规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该类型油藏的开发特征.
于荣泽卞亚南周舒吕琦陈朝辉王楷军张晓亮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井网适应性注水时机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
利用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岩心,将特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和低磁场核磁共振仪相结合,建立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微观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分析了不同润湿性、不同驱替压力和不同含水阶段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亲水储层剩余油主...
王学武杨正明齐亚东李海波熊生春
关键词:特低渗透储层核磁共振剩余油孔隙
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2年
指出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芯数据建立了大45区块地质模型,采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软件对实际区块同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主导地位,进一步验证了采用非线性数值模拟软件的可行性.相比传统评价方法,该研究增加了压力梯度场参数,对评估超低渗储层的有效动用有意义.
徐庆岩杨正明何英于荣泽晏军
关键词:油气藏开发油藏数值模拟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压力梯度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被引量:12
2012年
应用室内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手段,研究了微裂缝发育和微裂缝不发育的特低渗透砂岩岩样的应力敏感性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类样品的应力敏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储层是否发育微裂缝,储层渗透率越小,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微裂缝不发育时,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性较强且其强度随渗透率的降低而急剧增大,而渗透率大于5×10-3μm2的储层应力敏感程度较弱;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强于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有效应力增大时,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2—3倍,而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完全恢复,微裂缝发育的储层的渗透率损失约为微裂缝不发育的储层的5倍。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方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齐亚东战剑飞李晓明马腾李积林吴良军
关键词:特低渗透应力敏感性物理模拟实验裂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