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2008026)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春红白肃跃岳鑫敏何顺辉任子龙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指导性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纤维
  • 5篇混纺
  • 5篇纺纱
  • 4篇混纺纱
  • 4篇芳纶
  • 3篇原纤
  • 3篇纱线
  • 3篇竹原纤维
  • 3篇乌拉草纤维
  • 3篇聚丙烯
  • 3篇丙烯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毛羽指数
  • 2篇耐酸
  • 2篇耐酸碱
  • 2篇耐酸碱性
  • 2篇聚丙烯纤维
  • 2篇抗菌性
  • 2篇混纺纱线
  • 1篇对位芳纶

机构

  • 14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纺织信息...
  • 1篇天津开发区金...

作者

  • 14篇王春红
  • 4篇岳鑫敏
  • 4篇何顺辉
  • 4篇白肃跃
  • 3篇任子龙
  • 2篇王瑞
  • 2篇徐磊
  • 2篇叶张龙
  • 2篇王莹
  • 2篇吴美雅
  • 1篇陈淙洁
  • 1篇贺文婷
  • 1篇周宝明
  • 1篇张青菊
  • 1篇李洪昌
  • 1篇贾瑞婷
  • 1篇王利军
  • 1篇马海军
  • 1篇王红菊
  • 1篇季德惠

传媒

  • 4篇上海纺织科技
  • 3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纺织导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产业用纺织品
  • 1篇中国纤检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拉草纤维的漆酶处理工艺优化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取出性能更加优异的乌拉草(Carex meyeriana)纤维,利于其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漆酶对乌拉草纤维进行处理,以漆酶用量、pH、温度为因素,以纤维木质素含量、直径、断裂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并对最优工艺处理前后的乌拉草纤维进行超景深、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及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表明,最优处理工艺为漆酶用量14%,pH 5.5,温度47℃。得到的乌拉草纤维木质素含量为7.71%,较处理前降低了60.86%;纤维直径为40.06μm,较处理前减小了48.24%;断裂强度为203.46 MPa,较处理前提升了53.71%。通过超景深三维系统观察到漆酶处理后的乌拉草纤维更细、更均匀、更柔软;扫描电镜照片及FTIR图谱表明,乌拉草纤维的胶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去除;XRD图谱表明漆酶处理后乌拉草纤维的结晶度由57.09%提升到64.53%。说明漆酶处理可以改善乌拉草纤维的性能,有利于乌拉草纤维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王春红岳鑫敏白肃跃王莹冉俊
关键词:乌拉草纤维漆酶响应曲面法
乌拉草纤维的超声波辅助碱氧-浴法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22
2013年
为了提取一种新型植物纤维-乌拉草纤维并研究其性能,采用超声波-碱氧-浴法从乌拉草秸秆中提取乌拉草纤维,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方法对超声波时间,碱煮时间,碱用量和双氧水用量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对直径,断裂强度,回潮率3个指标的综合分析评价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对处理后的乌拉草纤维进行基本性能测试及保暖、抗菌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时间为70min;碱氧-浴时间为100min;0.75L溶液中碱质量浓度为8g/L;双氧水质量浓度为12g/L。采用最优工艺所提取的乌拉草纤维平均直径、长度、断裂强度及回潮率分别为47.19μm、152.59mm、2.03×104MPa和15.33%,与苎麻纤维性能相似,可满足可纺性要求。并有一定的保暖性和优良的抑菌效果。
王春红白肃跃马海军岳鑫敏吴美雅于飞
关键词:纤维乌拉草纤维保暖性抗菌性
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主要对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所测试的性能有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单纤维强度、表面摩擦系数、接触角、表面形貌等基本性能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VOC)测定。论文所表征的苎麻纤维物理、力学及VOC性能可为苎麻纤维的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范文正贺文婷任子龙张荫楠王春红
关键词:苎麻
竹原纤维的物理提取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绿竹片为原料,采用物理机械工艺处理竹片,主要探索了高温高压蒸煮时间对制取纤维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时间,对制取的纤维进行细度强度测试、表面形貌观察及抗菌性测试,并与化学法制取的竹原纤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蒸煮时间为14 h时,制取的竹原纤维品质最优;纤维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模量、断裂比功分别为297.20MPa、5.12%、10.44GPa、11.30 J.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取的竹原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菌的抗菌性较好.
王春红张青菊
关键词:竹原纤维蒸煮时间力学性能抗菌性
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湿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以竹纤维、聚丙烯纤维为原料,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作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基复合材料(竹纤维/PP),研究制作结构和碱处理对竹纤维/PP吸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竹纤维/PP吸湿规律符合Fick吸湿定律;结构优化和碱处理均改善了竹纤维/PP界面性能,降低了其吸湿性能.
叶张龙王春红王瑞王红菊王航
关键词:竹纤维聚丙烯纤维碱处理吸湿性能
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复合医用敷料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改善海藻纤维敷料性能,降低新型敷料成本,以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层合结构的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复合医用敷料,并研究了中间层面密度不同的敷料的吸湿性能、水蒸汽透过性能和舒适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当中间层面密度在40~80g/m^2时,敷料每100cm^2吸收的液体质量均大于16g,并随中间层面密度增加而增大;敷料的水蒸汽透过性能则呈降低趋势,但水蒸汽透过率均在2.1kg·m^2/24h以上;敷料沿各层梳理方向的可伸展性和永久变形要大于垂直于各层梳理方向,敷料的可伸展性小于2.3N/cm,永久变形小于13%,因此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能。
李洪昌王春红李锡伯张桂燕徐磊
关键词: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医用敷料
洋麻/芳纶混纺纱线的耐化学性能探究
2014年
以洋麻和对位芳纶为原料,以5种洋麻/芳纶混纺纱线为研究对象,使用蒸馏水、5%氢氧化钠和5%盐酸分别处理混纺纱线,研究蒸馏水、酸、碱对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蒸馏水及5%酸碱溶液处理后,纱线的线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酸的影响最大;洋麻/芳纶混纺纱线经过酸碱处理后强度损失率比纯芳纶纱线小;随着洋麻含量的增加,纱线强度的损失率减小。
王春红何顺辉任子龙
关键词:化学改性耐酸碱性
竹原纤维/棉混纺纱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2013年
以竹原纤维、棉纤维为原料,采用环锭纺、环锭赛络纺、紧密纺及紧密赛络纺4种纺纱方法制备了竹原纤维/棉混纺纱,研究了不同纺纱方法、不同竹原纤维质量分数对混纺纱拉伸性能及毛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紧密赛络纺所制备的竹原纤维/棉混纺纱具有最优的拉伸性能,提高竹原纤维质量分数会降低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并增大毛羽指数,当竹原纤维质量分数为50%时,混纺纱的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及大于3mm的毛羽指数分别为9.2 cN/tex、4.8%及10.66,可被用于织造竹原纤维/棉织物.
王春红孟庆庆季德惠张毅岳鑫敏
关键词:竹原纤维棉纤维紧密赛络纺毛羽指数
纺纱方法对洋麻/芳纶长丝混纺纱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洋麻和对位芳纶为原料,使用赛络纺、赛络菲尔纺、改进赛络菲尔纺和嵌入式复合纺等新型纺纱方法纺制混纺纱线。研究了不同纺纱方法下长丝与粗纱间距、捻系数对混纺纱线强度和毛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纶长丝的加入对混纺纱线性能有明显的改善;综合比对4种新型纺纱方法,改进赛络菲尔纺最适合纺制30/70洋麻/芳纶混纺纱线,其最佳纺纱工艺为:粗纱间距10 mm,捻系数330。
王春红何顺辉吴美雅周宝明徐磊
关键词:混纺纱环锭精纺芳纶毛羽指数
乌拉草/棉纱线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综合评价乌拉草(Carex meyeriana)/棉纤维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以利于乌拉草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本研究以纱线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条干、细结、粗结、棉结为性能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乌拉草/棉纤维质量配比为12/88、25/75、37/63、46/54的4种不同混纺比纱线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得到4种混纺比的隶属度分别为0.370 5、0.238 6、0.210 4和0.180 5,即乌拉草纤维的含量越低,纱线的综合性能越优,所以4种不同质量配比中12/88的乌拉草/棉混纺纱性能最优,且试验得到25/75、37/63的乌拉草/棉混纺纱性能接近。因此对于不同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乌拉草/棉混纺比,试验结果为乌拉草纤维在纺织服装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岳鑫敏王春红王利军白肃跃贾瑞婷王莹
关键词:乌拉草纤维混纺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