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012AA02A513)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5
- 相关作者:茹晋丽叶志中李志军孙慧萍靳雪琴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辅助性T细胞9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潜在作用
- 2014年
- 目的检测辅助性T细胞9(Th9)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L9)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改变并探讨二者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集11例活动期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9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9细胞百分数。结果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组血清IL9水平为(10.3±4.5)ng/L,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IL9水平为(3.0±2.0)ng/L(P〈0.05)。活动期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PBMC中CD+4IL9+T细胞数为(7.81±3.17)%,CD+4PU.1+T淋巴细胞数为(4.90±1.23)%;CD+4 T细胞中IL9+PU.1+T细胞(Th9细胞)数为(8.25±3.73)%,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IL9+T细胞、CD+4PU.1+T细胞及Th9细胞均未检出(P〈0.05)。IL9、Th9细胞与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大动脉炎活动性积分无相关性。结论Th9细胞及IL9可能参与了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免疫紊乱。
- 王天潘丽丽唐雪杜娟高娜
-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白细胞介素9TH9细胞
- 抗核抗体谱十八项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采用抗核抗体谱(ANA谱)十八项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探讨其在SLE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风湿科收治的370例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5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42例,其他疾病患者70例,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ANA谱十八项,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患者ANA谱十八项中ANA(96.84%、55.47%、27.10%,P<0.01)、Anti-SSA/Ro60(55.06%、14.34%、3.39%,P<0.01)、Anti-SSA/Ro52(46.20%、12.83%、1.69%,P<0.01)、Anti-Sm D1(31.65%、2.64%、1.69%,P<0.01)、Anti-U1-sn RNP(25.95%、2.26%、0%,P<0.01)、Anu A(25.32%、0.75%、0%,P<0.01)、Anti-SSB/La(25.32%、5.66%、0.85%,P<0.01)、Anti-ds DNA(24.05%、0.38%、0%,P<0.01)、AHA(20.89%、0.38%、0%,P<0.01)、Anti-P0(18.35%、0.38%、0%,P<0.01)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96.84%SLE患者被检测出ANA阳性,以颗粒型为主(占51.63%)。81.65%的SLE患者一次性检出2项及以上抗体。结论:ANA谱十八项检测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和诊断。
- 罗秀霞尹志华曹智君陈杰叶志中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谱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或骨坏死患者外周血IL-10、TGF-β1的水平检测及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损害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SLE患者,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0和TGF-β1的水平。对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记录合并骨质疏松症及骨坏死情况。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14例)、骨量减少组(26例)、骨质疏松组(16例)。根据是否合并骨坏死分为:未发现骨坏死组(49例)和骨坏死组(7例)。采用SPSS18.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Kolmogorov-Smirnov t检验数据是否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双尾t检验分析;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与骨量正常的SLE患者组相比,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增加。与无骨坏死组的SLE患者相比,有骨坏死的SLE患者组IL-10水平升高,TGF-β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伴有骨质疏松的SLE患者组外周血血清TGF-β1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伴有骨坏死的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不伴骨坏死的患者。
- 王涛江超赵萍陈琳洁李志军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坏死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干扰素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自身抗原免疫耐受崩溃、大量自身抗体产生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是其目前广泛认同的致病通路之一,近年来关于IFN信号及通路和表观遗传修饰的相互关系在SLE疾病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的重视。该文就相关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SL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沈梦佳王涛李志军李志军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干扰素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 CD25 + T细胞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和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D4 + CD25 + T细胞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SLE患者(SLE组)和1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及CD4 + CD25 + T细胞Foxp3和GITR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SLE组患者上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狼疮肾炎(LN)的关系。结果SLE组Thl7细胞百分比、Thl7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及CD4+ CD25 + T细胞GITR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
- 成传芳茹晋丽罗静赵向聪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
- 系统性红斑狼疮38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Th、Ts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 T、Th及NK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0.05)。T、Th、Ts、NK细胞计数、T细胞百分比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B细胞百分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SLE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 杨宇峰朱剑茹晋丽车国柱靳志勇孙慧萍靳雪琴陈伟华李小峰
- 关键词:免疫系统疾病淋巴细胞亚群
-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探讨血浆免疫吸附的护理.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78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免疫吸附配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予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AI评分及相关化验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为(6.4±2.3)×109/L,高于对照组的(5.1±2.5)×109/L,治疗组血沉为(20±15)g/L,高于对照组的(17±2.3)g/L,治疗组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的治疗前准备、正确操作及密切的观察护理,能提高免疫吸附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郭粉莲蔡旭孔卫红叶志中陈新鹏尹志华
- 关键词:免疫吸附技术护理临床疗效
- 重症幼年皮肌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当前幼年皮肌炎的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各种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为主。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方法。环孢霉素和他克莫司对皮肌炎包括肺间质病变有效,而霉酚酸酯则对多发性肌炎和难治性皮肌炎有效。生物制剂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孙广超曾华松
- 关键词:幼年皮肌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 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及二者比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期寻找病情评估的无创性新指标。方法选取SLE患者103例及23名健康体检者,其中LN患者40例,新诊断、未治疗的SLE患者42例。SLE患者非活动组(SLEDAI 0~4分)患者16例、轻度活动组(SLEDAI 5~9分)患者29例、中度活动组(SLEDAI 10~14分)患者26例、重度活动组(SLEDAI≥15分)患者32例。用四色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数,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SLEDAI评分)、补体C3、C4和肾脏受累的关系。结果①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细胞均高于SLE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Th17细胞高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SLE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降低组SLE患者Th17细胞高于补体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百分数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②SLE中度、重度活动组Treg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重度活动组Treg细胞低于SLE轻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Treg细胞与非L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发SLE活动组Treg细胞百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降低组SLE患者Treg细胞低于补体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百分数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③SLE轻度、中度、重度活动组Th17/Treg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SLE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
- 杨宇峰茹晋丽朱剑车国柱靳志勇孙慧萍靳雪琴陈伟华李小峰
- 关键词:狼疮肾炎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
- 172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胃镜表现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胃镜表现及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分析172例HSP患儿的胃镜特点、临床表现,以胃镜下有无胃十二指肠黏膜出血及溃疡将172例患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腹痛总时间、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禁食时间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169例(98.3%)患儿胃十二指肠黏膜有不同程度受损。胃镜下主要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粗糙、糜烂、出血及溃疡形成。其中胃黏膜受累148例(86.0%),十二指肠黏膜受累158例(91.9%)。黏膜糜烂及出血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以十二指肠降部最多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出血36例(20.9%),十二指肠降部出血92例(53.5%)。仅有5例(2.9%)可见溃疡形成,均发生于十二指肠,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十二指肠降部溃疡1例。仅有1例食管及贲门黏膜受累。两组患儿在腹痛总时间、入院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患儿胃镜下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出血为特点,偶有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累及胃窦黏膜常见,极少累及食管、贲门、幽门。胃镜表现严重程度与患儿腹痛、禁食、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HSPN的发生率无关。
- 王静张萍萍耿岚岚曾华松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胃镜腹痛紫癜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