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10894)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岭李野平张均倡蒋晓松张朴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形态学诊断
  • 1篇证候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候
  • 1篇肝硬化

机构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作者

  • 1篇李春涛
  • 1篇张朴
  • 1篇蒋晓松
  • 1篇张均倡
  • 1篇李野平
  • 1篇王岭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肝硬化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以肝硬化形态学病理诊断的金标准为基础,对其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形态学改变与中医证候关系的探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方法,直接对肝脏进行肝硬化形态学诊断(小结节型、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橘皮样变);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诊断(主证、证候要素)。结果:本组腹腔镜确诊的肝硬化患者中,①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5.16%;②中医主证中肝气郁结占19.35%(主要见于小结节型)、脾虚湿盛占12.90%、湿热内蕴占32.26%(可见于各型)、肝肾阴虚占9.68%、脾肾阳虚为0、血瘀证占25.81%(主要见于大结节型);③中医证候要素中,郁、瘀各型中均多见,湿、热稍少,但也可见于各型中,虚证主要出现于久病者(尤其是阳虚、阴虚),更相对集中于大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结论:①橘皮样变、小结节型的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漏诊率较高;②“瘀”提示病情可能已进入肝硬化的阶段(开始有形态学改变);“郁”可能与疾病本身的心理负担有关,也可能是肝硬化病理状态的反映;“湿”、“热”与疾病的活动、进展有关;“虚证”表明疾病已久;③治疗上应注重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日久应兼顾肝肾之阴或脾肾之阳。
王岭张均倡张朴蒋晓松李春涛李野平
关键词:中医证候肝硬化形态学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