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C24011)

作品数:7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刘鹏徐根娣张晓斌蔡妙珍李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废水
  • 2篇电镀
  • 2篇电镀废水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人工湿地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学成
  • 1篇植物处理
  • 1篇植物根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深度处理
  • 1篇生理响应
  • 1篇湿地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水处理

机构

  • 7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刘鹏
  • 5篇徐根娣
  • 3篇蔡妙珍
  • 3篇张晓斌
  • 2篇李星
  • 2篇孙和和
  • 1篇金爱红
  • 1篇应小芳
  • 1篇吕洪飞
  • 1篇罗虹
  • 1篇郭水良
  • 1篇李丹婷
  • 1篇张志祥
  • 1篇陈建华
  • 1篇姜丹
  • 1篇俞慧娜
  • 1篇蒋敏姣
  • 1篇谷明雨
  • 1篇黄冯锋
  • 1篇夏琪琦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浙江金华北山木本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据初步统计,金华北山木本植物区系共有木本植物73科181属346种,木本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种。该区系成分复杂,地理成分多样,以北温带、泛热带、东亚三种成分为主,分别占该区系的18.75%,17.61%和17.05%。其中,中国特有成分有9个属,显示出该区系具明显的亚热带特性,并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
应小芳刘鹏郭水良陈建华吕洪飞
关键词:木本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金华北山
铬诱导植物根细胞壁化学成分变化的FTIR表征被引量:34
2008年
随着制革、电镀等行业的发展,铬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铬在植物体内主要积累于根部,植物根细胞壁化学变化与金属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蓄积行为有密切关系。与其他方法比较,应用OMNI采样器-FTIR直接测定法表征细胞化学成分变化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优点。文章用FTIR对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细胞壁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指认,并利用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铬处理和对照处理下根细胞壁红外光谱的差异。结果表明,铬处理的凤眼莲和空心莲子草根细胞壁上的—OH向低频分别发生了20和6 cm-1的位移,同时凤眼莲的根细胞壁上—OH和自由羧基COO-等吸附位点数目较对照均有所增加,而空心莲子草则相反。说明这些基团与铬的结合密切相关,进一步解释了凤眼莲耐铬及其在根部积累铬的机理,说明FTIR在监测逆境诱导植物化学成分变化和环境绿色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张晓斌刘鹏李丹婷徐根娣蒋敏姣
关键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细胞壁
几种水生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的生理响应被引量:18
2008年
主要研究了石菖蒲、泽泻、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这5种常见水生观赏植物对城市污水的生理生化变化,分别在第5 d,10 d和15 d对植物叶片膜脂过氧化(MDA、电导率)、体内保护系统酶(CAT、POD)、非酶类(游离Pro)及根系活力等抗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植物抗污水逆境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适应污水环境能力不同。其中,黄花鸢尾在污水处理下的抗逆性最强,与对照相比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大,而一些植物在实验初期受到污水胁迫,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有上升的现象;同时,实验初期黄花鸢尾中游离Pro含量、POD和CAT活性及根系活力的增强,菖蒲根系活力的增加,千屈菜POD、CAT酶活性的升高,泽泻根系活力、POD、CAT酶活性的升高,都是水生植物对污水环境的生理适应。黄花鸢尾抗逆性强,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
刘鹏俞慧娜张晓斌徐根娣罗虹姜丹
关键词:水生植物城市污水生理响应
两种水生植物处理重金属废水的FTIR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定一定重金属浓度梯度处理下水芹和黄菖蒲根、茎、叶的红外光谱,并对这些红外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各组分吸附重金属前后的峰形基本不变,只有某些参与重金属吸附的官能团如羟基(3328~3361cm-1)、羧基(1402~1440cm-1)、酰胺基(1620~1645cm-1)等的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两种水生植物根中与植物生理有关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峰大多数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降低。水芹茎、叶在各浓度重金属处理下与植物生理有关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峰大多数都比对照低,黄菖蒲则相反。综合分析,黄菖蒲对重金属废水的修复效果和耐受能力均强于水芹。采用FTIR法鉴别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处理效果比常规方法更具代表性,为植物修复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李星刘鹏张志祥
关键词:FTIR水生植物重金属废水处理
垂直流-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电镀废水的效果被引量:18
2008年
采用垂直流-水平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金华清湖电镀厂排放的电镀废水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深度净化效果,并对复合人工湿地在低(30cm·d-1)、高(55cm·d-1)水力负荷条件下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讨水力负荷对复合人工湿地处理能力的影响。复合人工湿地主要由调节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集水池四部分组成,电镀厂化学沉淀处理后的尾水先经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和植物根系的过滤、吸附作用,刺激微生物活性,再流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完成二级处理,依靠植物、微生物、基质三者的联合作用从而使电镀废水得到深度净化。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种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空心莲子草(Herba Alternantherae)3种水生植物,潜流人工湿地种植藨草(Scirpus triqueter)、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和美人蕉(Canna indica)5种水生植物。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对Zn、Cu、Cr、Mn四种重金属和COD具有很高的去除率,处理后Zn、Cu、Cr、Mn和COD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9%、12.4%、15.2%、28.5%和32.9%。其中,Cu、Mn和COD出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而Zn、Cr虽有很高的去除率,但并未达到标准。研究同样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对电镀废水的去除效率存在一个最适宜的处理时间,过短和过长的处理时间都不利于污染物的去除。低、高水力负荷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水力负荷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Zn、Cu、Cr、Mn的影响较小;在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复合人工湿地对Zn、Cu、Cr、Mn四种重金属仍然具有很高的去除率,其质量分数分别降到32.3%、27.7%、30.8%、43.2%。
孙和和刘鹏蔡妙珍徐根娣谷明雨黄冯锋夏琪琦
关键词:复合人工湿地电镀废水重金属水力负荷
人工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通过在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进行采样和分析,研究了垂直流湿地(一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和水平潜流湿地(二级湿地)中藨草、黄菖蒲、芦苇、千屈菜、美人蕉对金华市某电镀厂经预处理后排水中主要污染物Cr、Zn、Fe、Mn、Ni和Cu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60 d后二级湿地中千屈菜、藨草、美人蕉长势最好,黄菖蒲正常生长,芦苇几乎停止生长,而一级湿地中水葫芦、稗草生长较缓慢。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因植物种类、部位、生物量、重金属种类等而不同。一级湿地中水葫芦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强于稗草,二级湿地中藨草、美人蕉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最好,其中藨草对Zn、Mn、Ni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美人蕉对Cr、Zn、Ni、Cu的转运系数大于1,对Zn、Mn的富集系数大于1。通过分析,二级湿地植物优势明显,其中藨草、美人蕉、黄菖蒲、千屈菜是值得推荐的修复中低浓度电镀废水优势种,在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负荷较高的一级湿地应尽可能选用多种抗逆性强的湿地植物品种组合栽植。
李星刘鹏徐根娣蔡妙珍陈楠
关键词:湿地植物电镀废水重金属
外源有机酸对美人蕉耐性和Cr吸收、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有机酸(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Cr污染水体中美人蕉(Canna indicaL.)的耐性、对Cr的吸收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均不同程度地增强了美人蕉的耐性,促进Cr吸收和向地上部迁移。不同有机酸和同种有机酸不同浓度(4,8,16 mmol/L)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就耐性特征而言,16 mmol/L的草酸能够明显提高美人蕉生物量和促进根系生长,其影响效果要大于柠檬酸和酒石酸;就Cr吸收和迁移特性而言,影响大小为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尤以16 mmol/L的柠檬酸效果最为显著,而酒石酸和草酸分别在8 mmol/L,16 mmol/L时最利于Cr的吸收和迁移。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6 mmol/L的柠檬酸较适合Cr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
孙和和刘鹏蔡妙珍徐根娣张晓斌金爱红
关键词:美人蕉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