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55-6)

作品数:16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李学伟朱砺李明洲陈磊帅素容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基因
  • 6篇分化
  • 4篇多态
  • 4篇脂肪
  • 4篇克隆
  • 4篇基因克隆
  • 3篇多态性
  • 3篇遗传多态
  • 3篇遗传多态性
  • 3篇脂肪沉积
  • 3篇基因表达
  • 3篇基因差异
  • 3篇基因差异表达
  • 3篇肌肉生长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遗传多态性分...
  • 2篇髓样
  • 2篇髓样分化因子...
  • 2篇嫩度
  • 2篇细胞

机构

  • 16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四川省畜禽繁...

作者

  • 16篇李学伟
  • 13篇朱砺
  • 13篇李明洲
  • 8篇陈磊
  • 7篇帅素容
  • 7篇李强
  • 4篇刘海峰
  • 4篇滕晓坤
  • 3篇郭玉姣
  • 3篇张煦
  • 3篇肖华胜
  • 2篇唐国庆
  • 1篇赵华
  • 1篇赵中权
  • 1篇姜延志
  • 1篇王滔
  • 1篇王翔
  • 1篇李芳琼
  • 1篇李辉

传媒

  • 5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遗传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Curren...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5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脂肪组织中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差异被引量:22
2008年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长白猪和太湖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30、60、90、120和15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1)品种内日龄间比较,长白猪IGF2mRNA在30日龄时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之后逐渐下降,至120日龄降到最低,150日龄时又明显上升;太湖猪IGF2mRNA在30~60日龄的表达量较高,90日龄降至最低,120日龄迅速回升,之后又有所下降。两品种IGFBP3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3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60日龄显著下降(P<0.05),之后趋于平缓但略有波动。(2)品种间同日龄比较,120日龄时太湖猪IGF2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150日龄时太湖猪IGFBP3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其余日龄间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猪脂肪组织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差异;IGF2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脂肪细胞的增殖有关。
郭玉姣唐国庆李学伟朱砺李明洲
关键词:脂肪组织
长白猪和太湖猪不同生长阶段脂肪中肉质和胴体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动物个体的皮下脂肪厚度(subcutaneous fat thickness,SFT)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取决于活体内脂肪酸合成与氧化竞争的动态平衡点.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脂肪沉积、代谢和肌肉生长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在1,2,3,4和5月龄间背部皮下脂肪中这些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长白猪有25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且包含23个基因的"参与脂肪或类固醇代谢的酶和调节蛋白"基因分组在品种间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提示两猪种脂肪沉积能力的巨大表型差异可能与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密切相关.STEM聚类分析显示长白猪和太湖猪各有两个表达模式分别具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但太湖猪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散,占主导优势的表达模式没有长白猪明显.提示太湖猪脂肪细胞内参与相关代谢活动的基因间的调控关系较长白猪复杂.基于动态贝叶斯模型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猪种在脂肪沉积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活动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可从中挖掘相关性状潜在的关键特征基因.此外,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显示两种实验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74±0.071.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脂肪相关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并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基因,初步揭示了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互作机制.
李明洲朱砺李学伟帅素容滕晓坤肖华胜李强陈磊郭玉姣王金勇
关键词:脂肪基因差异表达
猪Cathepsin B基因cDNA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及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RT-PCR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从猪肌肉组织总RNA中克隆出了猪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基因的cDNA序列,并推导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猪CTSB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猪与人、鼠、牛的CTSB基因cDNA编码区(CDS)同源性分别为85%、81%、9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79%、91%。利用同源性结合序列特征预测表明该蛋白具有信号肽和前肽序列。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木瓜蛋白酶家族的典型空间结构,包括1个底物结合凹槽和3个相互靠近的活性位点。另外采用PCR-SSCP方法,在147头个体中分析了CTSB基因第6内含子内的SS-CP位点多态性,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FF基因型个体的各项嫩度指标最高,其最大剪切力与硬度值分别为6.56 kg和23.55 kg.s,极显著地高于EE和EF基因型个体(P<0.01),平均剪切力为4.85 kg,显著地高于EF基因型个体(P<0.05)。
陈磊李学伟朱砺李强李明洲
关键词:基因克隆嫩度
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在分化生长速度上相对竞争的平衡点是猪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决定因素.利用Oligo功能分类芯片检测了瘦肉型的长白猪和脂肪型的太湖猪在初生、1、2、3、4和5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初生至5月龄的品种间分别有15、16、11、13、18和2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倍数大于2倍.品种内的方差分析表明,长白猪分别有18和22个基因,太湖猪分别有3和7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先降后升是两品种内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且长白猪和太湖猪分别有7和6个基因的表达模式明显偏离其他基因,提示其可能受到了重要的调控.此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均与芯片结果呈正相关趋势.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肉质和胴体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肌纤维生长和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和互作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李明洲李学伟朱砺滕晓坤肖华胜李强陈磊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差异表达主成分分析
猪MyD88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MyD88的基因序列,并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RT-PCR技术从猪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总RNA中克隆出猪MyD88的cDNA序列,用相关软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功能预测,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MyD88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序列全长为897 bp(EF198416),其88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的2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猪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猪MyD88蛋白具有典型的死亡结构域和TIR结构域,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MyD88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与人、牛、褐鼠和小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8.4%、85.7%、78.8%和78.2%;Real-time PCR结果表明:MyD88在11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在派伊氏小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猪MyD88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强李学伟朱砺陈磊李明洲
关键词:髓样分化因子88基因克隆组织表达谱
11个猪品种生长激素(pGH)基因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PCR和测序技术,检测了11个猪品种共65个个体的生长激素(pGH)基因全序列多态性,发现43个SNPs和1个位于内含子3的7 bp缺失片段。分析结果表明,pGH基因DNA序列不同功能区变异程度各不相同,外显子区、内含子区、5′和3′端非编码区SNPs位点各占SNPs位点总数的18.60%、74.42%、6.98%;外显子区8个SNPs位点导致4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外显子2是编码区的高变域;各SNPs的变异属典型的中性突变;不同品种有其独特的单倍型。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pGH基因DNA序列品种内的变异(方差比率73.45%)大于品种间的变异(方差比率26.55%),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pGH基因自身进化及品种进化主要体现在内含子区,品种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分布和基因交流有关。
帅素容李学伟朱砺李辉赵中权
关键词:多态性遗传分化
雌性藏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被引量:7
2008年
本研究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藏猪在2、4、6和8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在2月龄时与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进行比较。ANOVA分析结果表明:2-8月龄间藏猪分别有10和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藏猪体重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和显著低于太湖猪(P<0.05),而藏猪肌纤维面积却为最大,但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3个品种间分别有15和1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STEM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直线下降和上升是藏猪在2-8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另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Person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56±0.109。提示:藏猪在2-8月龄间骨骼肌生长发育强度较肌内脂肪合成沉积占优势,2月龄时藏猪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品种低,而脂肪酸β氧化和肌纤维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与其在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全放牧散养的饲喂方式下长期形成的品种特性相符。
李明洲李学伟帅素容朱砺刘海峰王金勇蒋忠荣滕晓坤
关键词:藏猪肌内脂肪
MyoD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分布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RFLP法检测了MyoD基因在10个中外猪种及部分杂交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群体内MyoD基因的遗传分布、遗传变异、群体杂合性等群体遗传信息,并进一步以各群体基因频率为基础,计算出群体间遗传距离和进化距离,根据进化距离对群体进行聚类,重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MyoD基因内含子1的DdeI酶切位点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在多数群体中都服从Hardy-Weinberg平衡,但在杜洛克和DLY群体中发生偏离。总体上讲,各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群体遗传变异性较高,进化过程中受到自然选择压的作用,选择潜力较大。在系统发生树上,10个群体被分为4个分枝。分别是长白猪血缘、原始地方品种、杜洛克血缘和高原藏猪分枝。这一结果与各猪种的育种过程有较高的吻合性。说明部分功能基因的RFLP数据可用于近缘物种间的遗传分化研究。
朱砺李学伟帅素容李芳琼陈磊李明洲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系统发育
大河猪与大河乌猪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59
2008年
以中国地方猪种大河猪和以大河猪为母本选育形成的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个猪种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肉质性状优良闻名于世的大河猪及含有大河猪血缘的大河乌猪肌肉中有丰富的氨基酸含量。其中含量最多的是谷氨酸,2个品种的肌肉中分别达到12.12%和12.32%。含量最少的是蛋氨酸和脯氨酸,2个品种肌肉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1.75%和1.79%,脯氨酸分别为2.54%和2.57%。两品种间各种常见氨基酸的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2个实验猪种在肌肉中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各方面指标都较高,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高,也部分解释了中国地方猪种肉脂特性优良的形成原因。
朱砺李学伟帅素容李明洲陈磊
关键词:氨基酸脂肪酸
脂肪型和瘦肉型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和调控网络构建被引量:8
2008年
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微效多基因间的互作调控机制是决定猪胴体和肉质等相关数量性状的分子基础.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芯片检测了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在初生及生后5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动态表达变化,发现长白猪分别有18和22个基因,太湖猪分别有3和7个基因在月龄间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聚类结果显示先降后升、逐渐上升和逐渐下降、逐渐上升分别是长白猪和太湖猪在初生至5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其中正调控肌纤维生长和脂肪酸合成的基因主要表现为逐渐上调,而抑制细胞增殖和正调控脂肪酸β氧化的基因则主要表现为逐渐下降.基于动态Bayes模型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品种在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等生理生化活动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从中挖掘相关性状潜在的关键特征基因.此外,对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验证显示两种检测方法所获结果的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76±0.095.以上结果筛选出了对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可能具有重要影响和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基因,为阐明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的分子互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明洲李学伟朱砺滕晓坤肖华胜帅素容陈磊李强郭玉姣
关键词:肌肉生长脂肪沉积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调控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