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1446)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马占龙施海彬李燕洪汛宁余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盛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动脉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糖蛋白
  • 3篇腱糖蛋白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腔隙
  • 2篇腔隙性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蛋白C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钙化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狭窄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作者

  • 7篇马占龙
  • 5篇施海彬
  • 4篇李燕
  • 3篇洪汛宁
  • 3篇孟欢
  • 3篇余静
  • 1篇鲁珊珊
  • 1篇陆钰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腱糖蛋白C(TNC)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脑缺血性炎性病理损伤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发病<1d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为试验组,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发病第1天,对照组体检时抽血,采用Luminex法测定血清TNC水平。试验组随机选24例患者进行血清TNC水平动态观察(发病第5天抽血复查)。还分析试验组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20例患者中,不稳定斑块8例和稳定斑块12例血清TNC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TN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94.17±158.14)ng/L vs(504.98±110.80)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4例患者发病第5天较第1天血清TNC水平明显下降[(632.61±165.27)ng/L vs(657.90±133.02)ng/L,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不稳定斑块血清TNC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684.90±95.45)ng/L vs(519.21±149.69)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C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病理损伤及神经修复。
陆敏艳路阳俞俊杰严海浪徐煜飞蔡辉马占龙
关键词:脑梗死腱糖蛋白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AS)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208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根据患者颅内有无腔隙性脑梗死灶分为无梗死组27例及梗死组181例,梗死组又分为无As组58例和As组123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各组最大腔隙性脑梗死灶面积及最大面积层面梗死灶数目有无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无梗死组比较,梗死组年龄和高血压及颅内AS比例高(P〈0.05,P〈0.01)。无AS组与As组间最大腔隙性脑梗死面积[(22.97±16.98)mm。V5(30.50±33.59)mm^2,P=0.047]和最大腔隙性脑梗死层面的梗死灶数目[(5.05±0.37)个7)5(6.28±0.37)个,P=0.021]有显著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95%CI:1.023~1.101,P=0.002)及糖尿病(OR=10.612,95%CI:3.836~29.362,P=0.000)是颅内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继论糖尿病与年龄是颅内AS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AS与腔隙性脑梗死相关,且随AS的进展,颅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逐渐增加。
陆钰宋佳成李燕洪汛宁马占龙施海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硬化脑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肌腱蛋白C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磁共振靶向成像的体内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肌腱蛋白C(TN-C)抗体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30只ICR雌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25只为实验组,另5只为对照组。实验组5只用于不同时间心功能检测,另20只于心肌梗死模型3、5、7及14d时,取材观察,每个时间点5只,通过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心肌梗死区域TN-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实验组小鼠注入合成靶向TN-C磁共振探针(SPIO-anti-TN-C 0.67mg/ml,0.05ml),对照组5d时注入未标记探针相同剂量(SPIO 0.05ml),均开胸左心室注射探针,12h后行MRI。勾画感兴趣区域,测量磁共振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改变。结果实验组5dTN-C mRNA表达最高,基因扩增倍数为(24.29±1.41)倍,7d时下降至(7.35±0.09)倍。免疫荧光显示TN-C蛋白表达主要在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周围间质,呈网格状,蛋白表达量与基因表达水平一致。合成的靶向探针抗体浓度为0.02mg/ml,粒径(46.16±5.17)nm。实验组3dCNR为6.51±1.13,5d为14.06±3.19,7d为6.24±2.27,对照组为1.4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97,P<0.01)。结论 SPIO-anti-TN-C探针能够高效靶向结合心肌梗死组织中TN-C,高场强MRI信号变化显著,可为临床动态监测心肌梗死病理过程提供新的思路。
宋佳成李燕孟欢余静马占龙
关键词:腱糖蛋白心肌梗死基因扩增
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头颅CT和(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并进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125例,根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21例(0分)、轻度钙化组72例(1~2分)和重度钙化组32例(≥3分),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及分布特点。同时将有MRI资料的60例患者分为:组Ⅰ24例(腔隙性脑梗死数1~4个),组Ⅱ36例(腔隙性脑梗死数〉4个),分析钙化评分与腔隙性脑梗死数量的关系。结果 1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无钙化组患者为16.8%,轻度钙化组患者为57.6%,重度钙化组患者为25.6%,CTA显示钙化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内段(6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21,95%CI:1.050~5.129,P=0.037)和年龄(OR=1.052,95%CI:1.014~1.092,P=0.007)是颅内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数量与钙化评分关系的分析显示,组Ⅱ钙化评分高于组Ⅰ[(2.3±1.5)分vs(1.2±1.1)分,P=0.004]。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糖尿病及年龄与颅内动脉钙化密切相关,钙化程度可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李燕宋佳成孟欢余静洪汛宁马占龙施海彬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钙质沉着症脑梗死
CT血管成像评估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厚度及性质与急性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上不同斑块成分的厚度及性质与脑血管事件(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部CTA扫描的患者1 20例,根据有无脑血管事件分为症状组77例及无症状组4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50%为中重度狭窄,分别测量CTA源图像斑块各成分的厚度及软斑内的CT值.同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与脑血管事件的相关程度.结果 症状组患者软斑厚度明显大于无症状组[(3.29±1.00)mm vs(2.51±0.80)mm],硬斑厚度明显小于无症状组[(1.44±0.97)mm vs (1.94±0.75)mm,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软斑厚度与脑血管事件有很好相关性(OR=4.882,95%CI:1.914~12.448,P-0.001).结论 颈动脉软斑厚度的增加与脑血管事件危险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颈动脉软斑块的厚度,可以为预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供简单、可靠的临床评估方法.
宋佳成余静鲁珊珊洪汛宁施海彬马占龙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梗死
腱糖蛋白-C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时期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腱糖蛋白-C(TN-C)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雄性SPF级ApoE^(-/-)小鼠50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雄性SPF级野生型C57BL/6小鼠50只为对照组,同样高脂饮食。分别于喂养4、8、16、24、32周时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显微镜观察斑块病理改变并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TN-C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均<0.05)。随着造模时间的进展,模型组小鼠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不断增加,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小鼠斑块内TN-C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增多,32周小鼠斑块内部TN-C表达升高最显著,高于8、16、24周小鼠(分别为0.49±0.07 vs 0.04±0.02、0.12±0.03、0.21±0.04,P<0.05)。结论:TN-C的表达量随着斑块进展不断增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李燕宋佳成严海浪黄君文陆钰马占龙施海彬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类腱糖蛋白
MR抗体靶向探针成像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临床症状的病人通常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阶段,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且病人的预后不容乐观。因此,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放射学检查方法尚无法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而分子成像在疾病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就近年来MR靶向抗体探针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的分子成像研究中的合成、应用及进展予以综述。
孟欢马占龙施海彬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超顺磁性氧化铁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