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2003-07-02A)
-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3
- 相关作者:娄国强吕文彦徐丽娜曹斌刘凤权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苯磺隆、绿麦隆混用最佳配比防除麦田杂草技术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依据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原理对苯磺隆、绿麦隆混用最佳配比及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田化学除草混剂效果最佳,且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防效优于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最佳配比为(有效成分)使用苯磺隆0.0210~0.0247kg·hm^-2+绿麦隆0.6514~0、6863kg·hm^-2.鲜重防效达90%以上,增产10%~13%;双子叶杂草单株防效为88.6%,单子叶杂草单株防效为88、64%.茎叶处理法最佳用量为(有效成分)使用苯磺隆0.0003~0.0062kg·hm^-2+绿麦隆1.8749~1.5891kg·hm^-2+水1862.85~1111.24kg·hm^-2.鲜重平均防效最高为99.68%;双子叶杂草单株防效为63、68%,单子叶杂草单株防效为81.35%;且对后茬作物玉米、棉花、大豆安全.
- 吕文彦娄国强
- 关键词:苯磺隆绿麦隆安全性
-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速灭威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33
- 2006年
- 利用间-甲酚和β-丙氨酸合成了速灭威半抗原β-(间-甲基苯氧基羰基)氨基丙酸(HOM)。通过活泼酯法将HOM交联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上;HOM—BSA为免疫原制备了速灭威的兔抗血清,ELISA法测得其效价高达1.28×10^6,交叉反应测定表明抗体方法特异性识别速灭威。对离子强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速灭威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建立了定量测定速灭威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10000μg/L;IC50为40.74μg/L;检出限为0.08—0.10μg/L;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批间相对标准偏差4.6%。土壤、稻谷和水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0%、93.4%和107%。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环境和农产品中速灭威残留的有效方法。
- 张奇李铁军朱晓霞徐丽娜刘凤权胡白石姜英华曹斌
- 关键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速灭威半抗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 番茄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对河南新乡市牧野菜区保护地发生的番茄褐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posaprum),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 ℃, 最适pH值7~9,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产孢量在25 ℃,pH值7,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 ℃,最适pH值为9,相对湿度86%~100%,致死温度为55 ℃.
- 徐瑞富吴利民陆宁海
- 关键词:番茄褐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回归最优设计在麦田杂草防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依据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原理,研究了苯磺隆和骠马的用量与除草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施药方法最佳用量为苯磺隆12.3543g/hm2+骠马67.8318ml/hm2;茎叶施药方法最佳用量为苯磺隆11.4104g/hm2+骠马74.4595ml/hm2;其对后茬作物玉米、棉花、大豆安全。
- 娄国强吕文彦
- 关键词:麦田化学除草最优设计
- 抗甲胺磷单链抗体基因的酵母表达及性质鉴定被引量:1
- 2009年
- 为了构建高效表达阳性抗甲胺磷单链抗体(scFv)基因的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系统,设计引物扩增阳性克隆scFv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αC,构建重组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C-scFv,线性化pPICZαC-scFv并高效电转P.pastoris(X-33),抗性梯度筛选转化子以获得高效表达菌株,对获得的菌株先后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优化条件下的诱导表达及单链抗体性质研究。结果: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菌株X-33-Pp-Met-28D4-1,该菌株优化条件下的scFv诱导表达量为25 mg/L,纯化产物对甲胺磷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93.52μg/mL,抗原抗体亲合常数为2.34×10-8mol/L。因此利用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可大量制备功能性抗甲胺磷单链抗体。
- 李铁军李德全
- 关键词:巴斯德毕赤酵母单链抗体甲胺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