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46)

作品数:13 被引量:64H指数:7
相关作者:周永胜韩亮何昌荣党嘉祥姚文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断层
  • 4篇地震
  • 4篇龙门山
  • 3篇地壳
  • 3篇断层带
  • 3篇愈合
  • 3篇中地壳
  • 3篇汶川地震
  • 3篇裂带
  • 3篇层带
  • 2篇断层泥
  • 2篇断裂带
  • 2篇岩石
  • 2篇熔融
  • 2篇熔融盐
  • 2篇微量水
  • 2篇流体
  • 2篇龙门山断裂
  • 2篇龙门山断裂带
  • 2篇矿物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3篇周永胜
  • 9篇韩亮
  • 5篇何昌荣
  • 4篇姚文明
  • 4篇党嘉祥
  • 2篇陈建业
  • 2篇靖晨
  • 2篇杨晓松
  • 2篇李海兵
  • 2篇刘贵
  • 1篇兰彩云
  • 1篇马胜利
  • 1篇张媛媛
  • 1篇刘照星
  • 1篇钟柯
  • 1篇党新增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GPa熔融盐固体介质三轴高温压力容器的轴压摩擦力标定被引量:4
2013年
在温度标定和围压标定的基础上,采用轴压循环方法,对3GPa固体介质三轴高温高压实验系统的轴压摩擦力进行了标定,分析了围压、温度、轴向位移速率、装样方式(盐套类型)等实验条件对轴压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摩擦力、挤压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3种轴压摩擦力对轴向应力的影响不同,其中静摩擦力和挤压摩擦力对轴向应力的影响很小,影响应力精度的主要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与围压正相关;静摩擦力与轴向位移速率正相关,但受其影响较小,滑动摩擦力不受其影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温度负相关,并且受其影响较显著;盐套类型对轴压摩擦力的影响较大,当实验条件接近盐套熔点时,轴压摩擦力显著降低,当样品周围的盐套处于熔融状态时,轴压摩擦力最小。基于此,确定了标定轴压摩擦力的具体步骤,并对角闪岩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轴压摩擦力标定。对比轴压摩擦力校正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经过轴压摩擦力校正的应力-应变曲线能更好地反映样品的实际变形情况。
刘照星周永胜刘贵何昌荣钟柯姚文明韩亮党嘉祥
关键词:压力容器熔融盐高温高压
汶川地震基岩同震断层泥结构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汶川M_s8.0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带主要沿松散沉积层分布,但在北川-映秀地表破裂带中,发现5处同震地表破裂带穿过基岩。通过详细介绍其中的4处基岩同震断层剖面,给出基岩同震断层泥的特点和识别标志。断层剖面位置从北向南:平武平溪、北川擂鼓、安县肖家桥和虹口八角庙。同震断层主要出露在相对较软的基岩中,断层长期活动形成了分带性特征显著的断层变形带,主要包括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老断层泥和最新断层泥。其中,同震滑动产生的最新断层泥最为松软,厚度最薄,颜色最深,内部几乎不含角砾并与其他部分接触边界清晰平直。基岩同震断层泥的结构特征与断层围岩性质密切相关,当同震断层上下盘围岩由多种岩石组成,而且上下盘围岩强度差别较大时,断层变形带结构相对复杂,发育有厚层断层泥,局部存在多个滑动面;当上下盘围岩岩石组成相对单一时,断层变形带结构相对简单,断层泥厚度较薄。在野外断层变形带结构划分基础上,对部分断层剖面中的同震断层泥和断层岩进行了初步的显微结构分析,给出断层蠕滑和粘滑的显微结构特征,对同震断层泥中的流体活动方式进行了讨论。
韩亮周永胜陈建业马胜利杨晓松何昌荣党嘉祥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基岩流体活动
龙门山韧性剪切带主要矿物结构水含量与变形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矿物中的各种水对变形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了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南段韧性剪切带花岗质岩中石英和长石的变形和水含量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统计石英、长石的粒度和轴比,得出剪切带中花岗质岩石的变形程度分为:弱变形带和过渡带的花岗片麻岩以及强变形带的初糜棱岩。其中弱变形和过渡变形样品中有细粒化强变形条带。根据石英动态重结晶粒度与流动应力关系,计算了剪切带的流动应力约15~200MPa。利用稳态流变方程,估算出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温度范围400~550℃。花岗质岩石和细粒化剪切带的全岩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强变形导致SiO2、K2O减小,Fe2O3、CaO、MgO、LOI增大。Fe、Mg含量增大,K含量降低。显然说明长石含量降低,铁镁质矿物含量增多,初步认为是长石经水解反应发生云母化导致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剪切带花岗质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石英和长石进行了结构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长石的水含量高于石英的水含量,弱变形的粗粒长石和石英的水含量低于强烈变形的细粒长石和石英的含水量,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矿物中的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因此,在剪切带中,强烈剪切变形导致长石和石英晶体位错密度变大,形成点缺陷和缺陷,这些缺陷中被OH充填,形成结构水。这种结构水促进了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
靖晨周永胜兰彩云
关键词:结构水韧性剪切带龙门山断裂带
中地壳断层带内微裂隙愈合与高压流体形成条件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中地壳断层带内发现的接近静岩压力的高压流体能够合理解释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的高角度逆冲滑动,而高压流体的产生与断层带的微裂隙愈合紧密相关.利用熔融盐固体介质三轴高温高压实验系统,我们采用含水和烘干的Carrara大理岩样品开展了微裂隙愈合实验,研究中地壳断层带内高压流体的形成条件.实验分为三类:A类、A+B类和A+B+C类,其中A阶段实验在室温条件下将样品压裂,形成一系列共轭破裂面,B阶段实验在600℃、围压700MPa和应变速率10-6s-1条件下愈合了A阶段破碎的样品,实验样品从以碎裂变形为主向以韧性变形为主转变,C阶段实验通过快速降低轴压模拟一个扩容过程,再以相同实验条件重新加载样品,通过比较实验样品强度来检验样品的愈合程度.样品显微结构和实验样品强度表明,动态重结晶作用能够愈合微裂隙和孔隙,水能促进矿物的动态重结晶作用,较高的水含量和较大的应变有利于微裂隙和孔隙的愈合,从而有利于高压流体的形成.
韩亮周永胜姚文明
含次生流体包裹体的石英和长石内的微量水及其地质意义
2015年
本文采集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内三种不同变形程度的长英质岩石,利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ITR),测试了包含次生流体包裹体石英和长石内的微量水,并与干净石英样品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含次生流体包裹体的石英和长石的吸收峰基底宽缓,曲线平滑,主要吸收峰出现在3380-3450cm-1附近,造成次要吸收峰难以识别,吸收强度整体大幅提高,其中3200cm-1、3650cm-1和3730cm-1附近的微弱吸收峰更容易见到.三个样品中含次生流体包裹体的长石的水含量(0.022-0.103wt%H2O)高于石英(0.011-0.031wt%H2O)的水含量,水含量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含次生流体包裹体的石英和长石的水含量不能代表矿物内的结构水,但能够反映出微裂隙内流体的多少.因此,这间接指示了震后快速蠕变时期断层带边缘水含量高于中心的流体分布特征.
韩亮周永胜李海兵
Water-enhanced plastic deformation in felsic rocks被引量:7
2013年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we measured water contents in quartz and feldspar for four kinds of felsic rocks,i.e.,undeformed granite,banded granitic gneiss,fine-grained felsic mylonite,and fine-grained quartz-mica schist,collected from Pengguan Complex and Kangding Complex in the Longmenshan tectonic zone,Sichuan,China.The absorbance spectra suggest that water in coarse-grained quartz and feldspar of undeformed granite and banded granitic gneiss occurs mainly as hydroxyl in crystal defects,and water in most of fine-grained quartz and feldspar of felsic mylonite is molecular water in inclusions and liquid-type water in grain boundaries,but in some cases it still occurs as hydroxyl in crystal defects.Water content of quartz in undeformed granite is 0.001 wt%-0.009 wt %,and that of feldspar 0.005 wt%-0.02 wt%.The banded granitic gneiss shows water contents of 0.002 wt%-0.011 wt% in quartz and 0.012 wt%-0.036 wt% in feldspar.Quartz ribbon and feldspar ribbon in fine-grained felsic mylonite show that their water cont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oarse-grained quartz and feldspar in granite,0.002 wt%-0.011 wt%,and 0.004 wt%-0.02 wt%,respectively.Water contents of fine-grained quartz and feldspar are respectively 0.004 wt%-0.02 wt% and 0.012 wt%-0.06 wt%.Water content of quartz in fine-grained quartz-mica schist is 0.007 wt%-0.15 wt%.Water-bearing minerals display much higher water contents than those of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and the percentage of water-bearing minerals in felsic rocks increases with the strain of rocks.These new data indicate that hydroxyl in crystal defects has basically not been released during the shear deformation,and on the contrary,the increase in molecular water in inclusions and liquid-type water in grain boundaries as well as water-bearing minerals after shear deformation leads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he water content in deformed rocks.Based on data of creep tests,it is inferred here that the fine-grained mylonites with more water have much lower strength t
HAN LiangZHOU YongShengHE ChangRong
关键词:长英质岩石花岗片麻岩含水矿物龙门山构造带
龙门山断裂带脆塑性转化带内花岗岩的微量水分布特征及其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采集了映秀—北川断裂带南段出露的发生韧性变形的花岗岩样品,分析了脆塑性转化带内的岩石变形特征、变形温度和流动应力,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FITR)重点对石英和长石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深部发生过局部化塑性流动,以中、高温位错蠕变机制为主,重结晶细粒石英的粒度约15~100μm,估算得到的流动应力约15~80MPa.石英和长石内的微量水由晶体缺陷水、颗粒边界水和少量的包裹体水构成,两者的红外吸收光谱特点非常相似,主要吸收峰出现在波数3400cm^(-1)附近,次要吸收峰主要分布在波数3050cm^(-1)、3200cm^(-1)、3300cm^(-1)、3380cm^(-1)、3430cm^(-1)、3600cm^(-1)、3650cm^(-1)和3730cm^(-1)附近.花岗片麻岩内石英的水含量0.004~0.019wt%,长石的水含量0.013~0.043wt%;花岗初糜棱岩中石英的水含量0.004~0.018wt%,长石的水含量0.029~0.069wt%,愈合片麻岩中裂缝的早期石英脉中的细粒石英的水含量0.003~0.014wt%,发生半脆性-脆性变形的晚期石英脉的水含量0.016~0.032wt%.通过与前人的研究对比,认为龙门山地区韧性剪切带内微量水含量随变形程度增加而升高,弱化了脆塑性转化带内断层中心岩石流变强度,提高断层的应变速率,加强了脆塑性转化带向脆性域底部的闭锁断层的应变传递作用.对于难以滑动的高角度逆断层,这有利于强震在中地壳深度附近的孕育和发生.
韩亮周永胜李海兵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
断层带流体对断层强度和强震孕育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大量研究表明,流体在断层弱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壳浅部脆性域,自由水通过流体孔隙压力减小断层有效正压力,从而降低断层摩擦强度;在地壳深部,矿物中的微量结构水弱化岩石流变强度。另外,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等化学过程,如长石水解反应,对断层强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断层深部流体通过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影响着岩石的变形机制,从而影响断层力学性质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断层内部流体孔隙压力周期性变化是断层带脆-塑性转化、裂缝张开与愈合等的直接体现,这种变化控制着断层强度与强震周期性发生现象。
宋娟周永胜
关键词:水岩反应强震孕育
中地壳断层带内微裂隙愈合与高压流体形成条件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地表破裂带调查和地震学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震断层具有高角度逆断层特征。逆断层滑动需要的力学条件为:存在很大的差应力;比较低的摩擦系数;较大的流体压力。
韩亮周永胜姚文明
关键词:断层带中地壳成条体形愈合
中地壳断层带内微裂隙愈合与高压流体形成条件的模拟实验研究
<正>地表破裂带调查和地震学反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震断层具有高角度逆断层特征。逆断层滑动需要的力学条件为:存在很大的差应力;比较低的摩擦系数;较大的流体压力。通过对映秀-北川断裂南段出露的糜棱岩研究,得出断层脆塑性转化...
韩亮周永胜姚文明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