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69900)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杜杨松曹毅左晓敏岳紫龙任春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矿床
  • 5篇成矿
  • 4篇地质
  • 4篇矽卡岩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同位素
  • 3篇铜矿
  • 3篇流体
  • 3篇桂花
  • 3篇斑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相
  • 2篇岩相学
  • 2篇云母
  • 2篇闪石
  • 2篇铁矿
  • 2篇铁矿床
  • 2篇铜矿床
  • 2篇矿物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3篇安徽省地质矿...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核工业集...
  • 1篇铜陵有色金属...
  • 1篇铜陵有色金属...

作者

  • 11篇杜杨松
  • 5篇曹毅
  • 3篇张智宇
  • 3篇庞振山
  • 3篇岳紫龙
  • 3篇任春雷
  • 3篇左晓敏
  • 2篇陈林杰
  • 2篇东前
  • 2篇罗淦
  • 2篇张彦文
  • 2篇张爱萍
  • 2篇郑泽军
  • 1篇张闯
  • 1篇滕传耀
  • 1篇贾儒雅
  • 1篇鲁颖淮
  • 1篇李湘莲
  • 1篇李子颖
  • 1篇杜轶伦

传媒

  • 5篇矿床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安徽冬瓜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较大。矿床内块状硫化物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这些环带核部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带中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6‰~5.1‰)具有岩浆硫源特征,同时从核部黄铁矿到中间带黄铜矿,再到边部磁黄铁矿δ34S值逐渐降低。以上特征表明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之间并非平衡共生关系,而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先后依次晶出。硫化物环带核部粗粒黄铁矿(粒径大于1.5cm)的Co、Ni含量分别为292×10-6~1504×10-6和32.7×10-6~39.9×10-6,Co/Ni=7.32~46.0(平均26.7),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黄铁矿的Co、Ni特征基本一致。核部黄铁矿由颗粒中心向边缘,Fe/S原子比值、Mo和Co含量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而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于颗粒边缘,并向边缘有逐渐升高趋势。与此同时,细粒黄铁矿(粒径小于0.5cm)中的Cu、Z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粗粒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相对富集LREE、Rb、Th等元素,而亏损Nb、Ta、Zr、Hf、Sr、Ba和HREE等元素,由环带核部到边部δEu逐渐减小,与矿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以上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中硫化物环带经历了以下形成过程:石炭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在矿区形成沉积黄铁矿,到燕山期,在区内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致使早期沉积的黄铁矿首先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粒状黄铁矿,随后岩浆热液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并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相继围绕粒状黄铁矿增生,依次沉淀
曹毅杜杨松庞振山任春雷杜轶伦肖福权周贵斌陈林杰
关键词:硫同位素
铜陵桂花冲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对铜陵桂花冲花岗闪长斑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高硅富碱(w(SiO2)平均为63.60%,w(Na2O+K2O)平均为7.09%,K2O/Na2O为0.51~0.6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稀土总量低(ΣREE在187.43×10-6和209.19×10-6之间),但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ΣLREE/ΣHREE为15.00~16.49,(La/Yb)N为22.37~28.45),且具弱负Eu异常(δEu在0.75~0.83,平均为0.80)。同时,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得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138.3±1.4)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与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主要成矿岩体的年龄(137.5 Ma±1.1Ma^151.8Ma±2.6Ma)一致。该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是由壳幔混合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
岳紫龙杜杨松曹毅左晓敏张爱萍黄文明
关键词: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三类矽卡岩的特征和成因
<正>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分布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矽卡岩,即接触交代矽卡岩、层控矽卡岩和岩浆-矿浆贯入矽卡岩。这三种矽卡岩在地质产状、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地化成分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地质产状方面,接触交代型矽卡岩主要...
杜杨松曹毅庞振山
文献传递
宁芜南段和睦山铁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位于宁芜矿集区南部钟姑矿田内的和睦山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一个典型的中型玢岩铁矿床,其主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于闪长(玢)岩体与中-上三叠统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的灰岩中。近矿围岩蚀变矿化强烈,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岩(矿)相学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期(钠长石阶段)、主成矿期(阳起石-磷灰石-Ⅰ型磁铁矿阶段、浅闪石-金云母-Ⅱ型磁铁矿阶段和赤铁矿阶段)和成矿后期(石英-黄铁矿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矿物学研究表明,热液浅闪石较早阶段阳起石更富Al和Na、而贫Si;晚阶段Ⅱ型磁铁矿较早阶段Ⅰ型磁铁矿更富Ti和Al、而贫Mg。由岩体到矿体方向,金云母中Mg O含量逐渐富集,而Fe O和Ti O2含量逐渐降低,说明浅闪石-金云母-Ⅱ型磁铁矿阶段的成矿温度高于阳起石-磷灰石-Ⅰ型磁铁矿阶段,且阳起石-磷灰石-Ⅰ型磁铁矿阶段成矿热液在演化过程中,温度是逐渐降低的。综合研究表明,和睦山铁矿床为中-高温气液交代充填成因,Ⅰ型磁铁矿的形成以热液交代作用为主,Ⅱ型磁铁矿的生成则以热液充填作用为主,钠化对铁的活化和迁移起了重要作用。
江勇卫张智宇杜杨松罗淦张彦文郑泽军任春雷
关键词:成矿过程
安徽铜陵鸡冠山角闪石堆积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旨在探究安徽铜陵鸡冠山辉石闪长岩中角闪石堆积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钛铁磁铁矿和磷灰石早于角闪石结晶并被角闪石包裹形成包含结构,钛铁矿与磁铁矿以固溶体分离结构共存。矿物学分析显示角闪石为具幔源特征的镁绿钙闪石和韭闪石,钛铁磁铁矿中磁铁矿Ti含量极低。地质温压计计算得出角闪石的形成压力为0.70~0.76 GPa,相当于23~25km深度,形成温度为890~975℃;钛铁矿与磁铁矿固溶体分离的平衡温度为501~613℃。综合已有研究及本次分析表明,鸡冠山角闪石堆积岩是由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而钛铁磁铁矿的平衡是随上述的中基性岩浆侵位到地表浅部逐渐冷却在固相线下达到的,角闪石堆积岩记录了鸡冠山岩体的形成过程。
胡乐杜杨松
关键词:岩相学矿物学岩浆侵位
宁芜南段和睦山铁矿区闪长岩体特征和成因被引量:2
2014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铁多金属资源产地之一(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唐永成等,1998;周涛发等,2008),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庐枞、铜陵、宁芜和宁镇等7个大中型矿集区(范裕等,2011;袁顺达等,2010),和睦山矿区处于宁芜矿集区南部,是一种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铁矿。区内出露的闪长岩体与矿床成因有密切关系。
张彦文庞振山张智宇罗淦贾儒雅
关键词:岩体闪长岩深成岩
安徽繁昌桃冲矿区矽卡岩的特征和成因
<正>桃冲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繁昌铜铁金矿集区的东北部。矿区内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石炭系黄龙组与二叠系栖霞组大理岩之间,同时远离岩浆岩体。这一特征与传统意义上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的特征明显不同,在本区具有典型...
曹毅杜杨松庞振山东前
文献传递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被引量:6
2016年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岳紫龙杜杨松曹毅左晓敏张爱萍
关键词:蚀变分带成矿阶段斑岩铜矿
安徽桂花冲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安徽桂花冲铜矿位于繁昌盆地与铜陵隆褶带的过渡地带,是一新发现的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成矿时代为白垩纪早期。矿区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为探究岩浆的起源、成岩物理化学条件,对其斑晶黑云母进行系统的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矿物化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MgO,TFeO,Al_2O_3和TiO_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15%~15.60%,15.17%~16.41%,12.94%~13.49%和3.84%~4.63%,为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云母。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表明,该斑岩体属于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岩浆结晶温度在750℃~780℃之间,氧逸度f(O_2)为1×10^(-12)Pa^1×10^(-10) Pa。通过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算得其压力为49.96 MPa^72.38 MPa,对应的岩浆房深度为1.89km^2.74km,属超浅岩浆房。岩体附近火山岩的存在,是桂花冲地区形成斑岩型铜矿的重要影响因素。
岳紫龙杜杨松曹毅左晓敏杜静国
关键词: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矿物化学地质意义
江西武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演化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江西武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内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意义。根据野外地质产状和室内岩相学特征,将武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分为气成-高温热液期和热液期,前者包括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阶段,后者包括石英一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该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可进一步细分为辉钼矿-石英和黄铁矿-黄铜矿-石英2个阶段。岩相学观察显示,包裹体类型有I型含子矿物包裹体(L+V+S)、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L+V)和Ⅲ型气相包裹体(V)。气成-高温热液期的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不多,但I型、Ⅱ型和Ⅲ型包裹体都有;而热液期的石英与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数量众多,以Ⅱ型包裹体为主。从早期矽卡岩阶段至碳酸盐阶段,成矿热液经历了从高温(378~518℃)、高盐度(w(NaCleq)介于17.3%~45.1%)向低温(113~250℃)、低盐度(w(NaCleq)介于3.4%~11.9%)的持续演化。热液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和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其中,矽卡岩阶段的水-岩作用、沸腾作用与矽卡岩的形成密切相关,而成矿阶段的沸腾作用与混合作用可能是铜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研究表明,各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但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在成矿流体中的体积质量逐渐增大。
东前杜杨松苗文韬曹毅庞振山曾锐王剑波
关键词:成矿流体矽卡岩O同位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