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WFSD-10)

作品数:14 被引量:102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耀炜张磊杜建国方震周晓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7篇断裂带
  • 7篇裂带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5篇地震断裂
  • 5篇地震断裂带
  • 5篇汶川地震
  • 3篇同位素
  • 3篇气体
  • 3篇汶川地震断裂...
  • 3篇流体
  • 3篇
  • 2篇地壳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断层
  • 2篇应力
  • 2篇石英
  • 2篇钻孔
  • 2篇矿物

机构

  • 13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10篇刘耀炜
  • 6篇杜建国
  • 6篇张磊
  • 5篇方震
  • 4篇杨多兴
  • 4篇陈志
  • 4篇周晓成
  • 4篇崔月菊
  • 4篇谢超
  • 3篇易丽
  • 2篇张炜斌
  • 2篇刘雷
  • 2篇周本刚
  • 2篇马玉川
  • 2篇郭丽爽
  • 2篇官致君
  • 2篇张彬
  • 2篇陈正位
  • 2篇杨选辉
  • 1篇滕荣荣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地震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触发、震群与余震活动过程中的孔隙压力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地壳流体的孔隙压力作用是地震触发和影响震群与余震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阐述了与孔隙压力变化有关的地震触发过程;讨论了震群或余震活动过程中的线性和非线性孔隙压力扩散机制;分类总结了震群、注水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火山地震和余震的时空分布及其孔隙压扩散系数。重点讨论了孔隙压力在汶川地震和余震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孔隙压扩散系数的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震触发、震群和余震活动过程的机制,对深入分析流体在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陈涛刘耀炜杨多兴张磊方震许丽卿
关键词:地壳流体地震触发震群余震
1.0~4.4GPa下奥长石拉曼光谱特征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常温、1.0~4.4GPa下,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奥长石晶体结构随压力的变化。发现,压力为2.9GPa时,517cm-1附近出现新的谱峰,奥长石开始相变。3.4GPa时,源于奥长石结构中M—O伸缩振动的288cm-1拉曼谱峰频移发生突变,517cm-1附近谱峰消失,奥长石由三斜晶系完全相变为单斜晶系(P1-I1)。随压力增加,归属于奥长石四面体结构中Si—O—Si弯曲振动的458及516cm-1谱峰随压力增加有规律地向高频方向偏移,斜率分别是1.667cm-1/GPa和3.560cm-1/GPa,而源于Al—O—Al弯曲振动的480cm-1谱峰与压力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卸压过程中,288cm-1拉曼谱峰频移保持不变,458,480及516cm-1谱峰向低频偏移。长石类矿物的相变压力与结构中八元环所含阳离子种类有关。
谢超杜建国崔月菊陈志张炜斌易丽邓莉
关键词:奥长石拉曼光谱相变阳离子
汶川地震断裂带岩脉矿物拉曼谱峰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对汶川地震断裂带深溪沟出露的基岩错动面两侧岩脉中的石英矿物进行了拉曼谱峰测定,并根据所测石英的464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的偏移量估算了断裂带中的压应力分布。测试结果表明,错动面附近岩脉中石英的464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为3.29cm-1,相应的压应力值为368.63 MPa,明显低于错动面两侧应力积累,这可能是由于错动面的多次活动导致了应力不断得到释放。断裂南东盘(下盘)远离错动面,岩脉中石英的464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具有增加的趋势,相应的应力积累也逐渐增强,距错动面21m处的石英样品的464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4.40cm-1,相应压应力可达到494.77MPa。剖面北西盘(上盘)在距错动面10m处,样品464cm-1拉曼谱峰的偏移量达到最大值,相应的应力积累为519.87 MPa,其后远离错动面应力积累开始减弱,在北西盘17 m处,应力积累骤然下降至400.37MPa。在西北盘距错动面27m处,岩脉石英的464cm-1拉曼谱峰向高波数偏移量下降至3.21cm-1,应力已经减弱到359.59 MPa,这可能是由于该处位于断裂带的边缘,远离错动面,受到了较小的断层活动的影响。因此,汶川地震断裂带内的应力虽然得到部分释放,但剩余的应力分布并不均匀,而且在局部还存在较高的应力积累,这反应了断裂带中岩石的力学性质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性。
谢超周本刚刘雷周晓成易丽陈志崔月菊李静陈正位杜建国
关键词:岩脉石英断裂带应力
汶川地震科学钻探2号孔(WFSD-2)随钻泥浆氢和汞浓度与断裂构造关系被引量:7
2018年
以WFSD-2钻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随钻泥浆氢(H_2)和汞(Hg)浓度特征,在垂向上存在显著不均匀性,出现多段浓度异常高值.研究表明:(1)H_2和Hg浓度异常与次级断裂和岩石构造性质有较大关系,以断裂带或破碎带为通道运移而产生高值异常;(2)随钻泥浆H_2和Hg浓度特征暗示了汶川地震WFSD-2孔中主滑移带位置,表明随钻流体特征是识别地下裂隙带、破碎带或断裂带的途径之一;(3)H_2和Hg浓度异常还可能与构造块体边界强震活动和断裂带近场中等地震活动有关.本文研究结果为分析大震过程中深部流体活动行为提供了H_2和Hg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对地震前兆机理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彬刘耀炜方震官致君张磊郭丽爽
关键词:汶川地震
强震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讨论被引量:2
2010年
空间对地观测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新的观测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强震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理论、观测依据和物理解释等,同时也介绍了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特点。研究认为,由于地面氡观测和卫星电离层观测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来研究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的耦合关系,可以全面提高对强震前兆异常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可靠性判定能力,对全面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滕荣荣赵诌刘耀炜马玉川
关键词:电离层强震
汶川8.0级地震氡震后效应机理讨论被引量:7
2010年
在汶川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机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按水氡阶变上升速度与恢复时间的长短,近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远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针对氡震后效应的4种变化规律,提出了4种可能的机理:破裂混合机理、破裂射气增大机理、振动射气增大机理、裂隙开启-闭合机理。研究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是从另一角度探讨氡的来源、迁移、表现与应力-应变、含水层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氡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与前兆异常判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任宏微刘耀炜马玉川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后效应
地震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2年
本文总结了近十年地震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建议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应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深部流体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场与应力场耦合方面开展。
周晓成杜建国陈志崔月菊刘雷
关键词:地震地球化学同位素流体
WFSD钻孔气体氢浓度动态与断裂构造及地震的关系
<正>为了开展汶川8级地震孕育机理及其科学问题深入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2008年11月开始实施。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设计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钻5口科学深钻,其中WFSD-2井位...
刘耀炜方震张永久官致君杨多兴张磊
文献传递
断裂带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汞是揭示构造活动及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化学示踪元素.研究断裂带中汞及其同位素,可以示踪地震断裂带汞异常来源、汞的迁移路径,从而揭示流体在地震孕育中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汞的观测技术,断裂带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汞的特征,概述了汞同位素技术在深部断裂带研究中的进展,以及汞在地震监测和活断层探测方面的应用.断裂带中汞的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汞-深部流体-构造活动-地震的可能关系及其机制,对提升汞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磊刘耀炜郭丽爽张国盟
关键词:汞同位素断裂带地震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SFD-1井垂直汞剖面特征
为了开展汶川8级地震强余震监测,深入分析地震孕育机理及其科学问题,2008年11月国家启动"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研究项目。2009年7月完成了WFSD-1井的钻进任务,钻孔深度1201.15m。本文给出W...
刘耀炜杨多兴谢富仁张永久官至君任宏微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