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31)

作品数:21 被引量:362H指数:13
相关作者:康振生黄丽丽韩青梅段双科赵杰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小麦
  • 9篇细胞
  • 8篇霉病
  • 8篇赤霉
  • 8篇赤霉病
  • 6篇镰刀
  • 6篇镰刀菌
  • 6篇超微
  • 6篇超微结构
  • 5篇戊唑醇
  • 5篇细胞学
  • 5篇细胞学研究
  • 5篇小麦赤霉病
  • 4篇锈菌
  • 4篇病菌
  • 3篇疫霉
  • 3篇侵染
  • 3篇脱氧雪腐镰刀...
  • 3篇细胞化学
  • 3篇禾谷

机构

  • 2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陕西省农业分...
  • 1篇霍恩海姆大学

作者

  • 24篇康振生
  • 19篇黄丽丽
  • 12篇韩青梅
  • 4篇段双科
  • 4篇赵杰
  • 3篇左豫虎
  • 2篇朱之堉
  • 2篇李振岐
  • 2篇王瑶
  • 2篇王晓杰
  • 2篇黄国红
  • 2篇王欣丽
  • 2篇王兰
  • 2篇蒋选利
  • 2篇陈长卿
  • 2篇魏国荣
  • 1篇古丽皮艳
  • 1篇张新春
  • 1篇高小宁
  • 1篇郑文明

传媒

  • 6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菌物学报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9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戊唑醇与叶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45
2003年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属水平抗性,受环境影响比较大,难以抵抗病菌的侵染危害.因此,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化学防治.
韩青梅康振生段双科
关键词:戊唑醇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穗部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40
2004年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 6~12h ,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每个孢子可产生 1至多个芽管 ,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织 ,而是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 ;接种后 36~ 4 8h观察 ,小穗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和子房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 ,然而在小麦穗轴表面、颖片和内稃的外表面 ,菌丝生长缓慢、分布稀疏 ,但颖片外表边缘的菌丝可跨越边缘扩展到颖片的内表皮上 ;接种后 36h ,寄主体表菌丝产生入侵菌丝 ,以直接入侵方式由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及子房的顶部侵入寄主组织体内 ,随后 ,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向下扩展 ;接种后 4~ 5d ,菌丝由上述组织扩展到达穗轴后 ,在穗轴内沿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向下扩展 ,延伸到相邻小花 ,随菌丝在小麦穗部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 ,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 。
康振生黄丽丽H.BUCHENAUER韩青梅蒋选利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小麦细胞学赤霉病
小麦品种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8
2003年
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研究了非亲和组合中小麦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非亲和组合分别由小麦品种牛朱特与条中 2 8号小种、杂种 4 6与条中 2 9号小种、天选 882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 ,对照亲和组合由小麦品种辉县红与条中 2 9号小种组成。观察结果表明 ,小麦条锈菌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上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有明显差异。病菌在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菌丝生长受抑 ,菌落形成延迟或败育 ,病菌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数量明显减少。寄主细胞的坏死与条锈菌的发育受阻密切相关 ,免疫组合中病菌的受抑程度高于近免疫组合的。电镜观察发现 ,在抗病品种上 ,病菌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吸器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 ,均发生了一系列异常变化 ,其中包括原生质的电子致密度加深、液泡增多变大、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增厚、细胞器排列紊乱及解体、吸器母细胞及吸器丧失其生理功能、病菌最终畸形坏死。同时发现抗病品种受病菌侵染时可迅速产生结构防卫反应 ,新形成胞壁沉积物和吸器鞘等结构 ,以阻碍病菌进一步的扩展与发育。就小麦品种与条锈菌非亲和组合中表现出的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与小麦抗锈性表达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康振生王瑶黄丽丽魏国荣赵杰
关键词:小麦品种条锈病组织学超微结构
大豆疫霉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分别获得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和辣椒疫霉(P.capsici)的ITS序列,通过获得序列设计了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S1和PS2,并建立了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豆疫霉(P.sojae)菌丝体和土壤中卵孢子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5ng/μL和每克土壤0.05个卵孢子。
陈长卿康振生王晓杰黄丽丽左豫虎
关键词:大豆疫霉ITS分析PCR分子检测
小麦抗条锈性的超微结构和分子细胞学研究
<正> 研究锈菌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可揭示出锈菌的致病机制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从而为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超微结构和分子细胞学角度研究锈菌与寄主的相互关系,是当代植物病理学中极受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作者利用生物...
康振生黄丽丽
文献传递
西藏青稞籽粒燕麦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以西藏青稞籽粒中分离到的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Hb39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由燕麦镰孢引起的青稞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奠定基础,并为研究由此引致的人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该菌株在供试的10种不同固体、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很大差异,PDBA、PDA、PS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而HA、CMA和WA不利于该菌的生长。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可溶性淀粉作碳源,其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较好;能利用蛋白胨等有机氮和硝酸钠等无机氮作氮源,其中蛋白胨最好。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也能在pH 3~12的范围内生长。连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暗交替或黑暗条件下菌落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0~30℃、RH 85%~100%,pH值3~12,最适萌发条件为25℃、RH 100%和pH 6。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
龚弘强黄丽丽乔宏萍高小宁康振生
关键词:青稞生物学特性
小麦品种及单基因系与叶锈菌互作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应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 ,比较研究了洛 10和冀麦 3号及其相应的单基因系L r2 6和 L r3Bg接种小麦叶锈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特征。洛 10和 L r2 6的组织学表现极其相似 ,呈典型的早期过敏性坏死反应 ,导致侵染结构败育 ;冀麦 3号和 L r3Bg的组织学表现出一定差异 ,锈菌在 L r3Bg上的发展要快于呈现出慢锈特征的冀麦 3号。超微结构研究表明 ,小麦叶锈菌在洛 10和冀麦 3号上的发育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抑制 ,表现为锈菌和寄主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有一系列变化。过敏性坏死反应和胼胝质的形成是 2个重要的抗锈机制。
黄国红王瑶康振生魏国荣朱之堉李振岐
关键词:单基因系叶锈菌超微结构特征组织病理学抗病基因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接种后1.5~24 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 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 h后侵入表皮细胞,6 h后进入皮层组织,24 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左豫虎康振生黄丽丽韩青梅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大豆侵染过程超微结构
小麦赤霉病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学研究
<正> 由禾谷镰刀菌(Fsarium graminearum Sch)、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等侵染小麦穗部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是一世界性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不仅造成...
康振生布赫乃尔
文献传递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被引量:19
2004年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黄丽丽王兰康振生赵杰张管曲
关键词:玉米叶片新月弯孢菌病毒侵染细胞病理学细胞壁降解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