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无)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严从根冯建军王惠颖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教育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平庸
  • 1篇启蒙
  • 1篇消解
  • 1篇消解路径
  • 1篇公民
  • 1篇公民教育
  • 1篇公民身份
  • 1篇公民性
  • 1篇反智主义

机构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严从根
  • 1篇冯建军
  • 1篇王惠颖

传媒

  • 2篇南都学坛(南...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公民身份:内涵及其扩展被引量:4
2014年
公民身份是当代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还是一个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尽管对公民身份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差异主要局限在公民地位、权利、义务等外部特征,公民身份的内在属性——"公民性"没有变化。当代公民身份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诸如女性公民身份、亲密公民身份、文化公民身份、生态公民身份等,这些形态的公民身份形态拓展了公民的外延,使之从主流群体拓展到非主流群体,从公共领域拓展到私人领域,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出现这些拓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公民的平等和自由,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民身份的内涵,只是在外延上进行了拓展,在内涵上进行了补充。
冯建军
关键词:公民身份公民性
启蒙中反思启蒙:我国公民教育应有的基本精神
2014年
启蒙提倡的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群己权界"。明确"群己权界"不仅有利于个人在私人领域获得自由,也有利于个人在公共领域获得民主。时下中国人仍然普遍缺乏"群己权界"的意识及其素养,继续启蒙应该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奋斗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按照中国既往的启蒙方式进行启蒙,也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按照西方的启蒙方式进行启蒙,我国的公民教育需要在启蒙中反思启蒙、完善启蒙,从而推动和完善目前我国"家风是什么"的教育。
严从根
关键词:启蒙公民教育
道德教育中的反智主义:危害及其消解路径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争取民众参与权利、实现自由民主的现代反智主义思潮蔓延到道德教育内就会消解道德教育的"卓越性",使道德教化普遍降格,面临着平庸化的处境,出现价值序列的颠倒和袪道德权威化的结局。道德教育要警惕可能堕落的危险,坚守自己卓越性的追寻,要引导学生去过一种好的生活,要使理性判断通向一种真正的善,要维护教师的道德权威。
王惠颖严从根
关键词:反智主义道德教育平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