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2ZB14041) 作品数:7 被引量:61 H指数:4 相关作者: 孙桂芝 周同 陈楠 吴开胤 张冬青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树突状细胞在人类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人类肾炎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 ,观察树突状细胞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结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从分布特点来看 ,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 ,树突状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随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结论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周同 李晓 孙桂芝 吴开胤 胡庆沈 陈玉英 张冬青 陈楠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肾炎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活检 DC-SIGN and Immunoregulation 被引量:12 2006年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known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so far. It could activate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and also downregulate immune response. DCs have a unique character of immunoregulation. DC-SIGN, a molecule designated as CD209, is one member of the C-type lectin superfamily. It is not only a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but implicated in immunoregulation of DCs. DC-SIGN has become hotspot of recent studie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DC adhesion, migration, inflammation, activating primary T cell, triggering immune response and participating in immune escape of pathogens and tumors. These studies on DC-SIGN involv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and relevant mechanism will certainly provide us with a new method in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certain diseases. Tong Zhou Yongxi Chen Li Hao Yanyun Zhang关键词:DC DC-SIGN IMMUNOREGULATION 树突状细胞与肾脏 被引量:20 2003年 树突状细胞是迄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由粘附分子选择素介导进入炎症组织 ,激活T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在一定条件下亦能诱导免疫耐受。研究表明 ,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而树突状细胞在其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 孙桂芝 吴开胤 周同 张冬青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 肾脏 抗黏附治疗对大鼠急性肾损伤中树突状细胞迁移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P-选择素、ICAM-1及树突状细胞(DC)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以及抗P-选择素单抗的抗黏附抑制及其防治效果。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0)和非治疗组(n=20)。按不同再灌注时间(1,3,6和24h)再分为4组,另设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免疫双染与荧光图像分析法,分别观察大鼠肾组织中P-选择素、ICAM-1表达及CD1a^+CD80^+DC分布变化;同时观察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等改变。结果 ①缺血再灌注1h起,P-选择素即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于肾内广泛高表达,至24h仍维持一定量水平;ICAM-1于缺血再灌注6h起持续以肾血管为主表达上调和明显增强。②CD1a^+CD80^+DC自再灌注1h起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数量逐渐增多,至24h达峰,并与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密切相关。③此外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组织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出现明显的肾组织细胞凋亡。④经抗P-选择素单抗处理后,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受到抑制,CD1a^+CD80^+DC分布及数量减少,MDA含量降低和SOD活性上升,细胞凋亡减少,以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和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本研究提示。 周同 孙桂芝 张玉梅 吴开胤 李晓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关键词:黏附分子 树突状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粘附与树突状细胞迁移机制 被引量:41 2002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DC体内迁移机制与其分化成熟、表型转换及生物学功能发挥密切相关。粘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细胞粘附参与了DC的迁移机制。深入研究DC迁移的分子基础,有助于进一步阐明D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也可为通过DC进行免疫调控用于临床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刘巍 周同 史浩 孙桂芝 陈楠 张冬青关键词:细胞粘附 树突状细胞 粘附分子 细胞迁移 树突状细胞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分布与作用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与作用 ,以及抗 P 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 DC的影响。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 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n=2 0 )和非治疗组 (n=2 0 ) ,按不同再灌注时间 (1、3、6和 2 4 h)再各分为 4组 ;另设假手术组 (n=5 )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 CD1 a+ CD80 +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组化 )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L SAB)法检测 P 选择素在上述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 CD1 a+ CD80 + DC在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甚少 ;而在非治疗组显著增多 (P<0 .0 0 1 ) ,且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 ,以肾小管间质最为明显 ,其分布和数量自再灌注 1 h起出现增多 ,于 2 4 h时为最高 (P<0 .0 1 ) ,并与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 (P均 <0 .0 5 )。2缺血再灌注 1 h后 ,P 选择素在肾组织中广泛表达 ,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主。 3经抗 P选择素单抗治疗后 ,大鼠肾组织 P选择素的表达下调 ,随之 CD1 a+ CD80 + DC分布及数量减少 (P<0 .0 5和 P<0 .0 1 ) ,继而肾组织病理损伤和肾功能也相应减轻和改善。结论 :DC可能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炎症免疫病理过程 ,并可能与 孙桂芝 周同 张玉梅 张冬青 陈玉英 胡庆沈 陈楠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树突状细胞 P-选择素 协同刺激分子与疾病 被引量:2 2003年 在T细胞表面受体中,除TCR外,协同刺激分子在调节T细胞的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目前较熟悉的协同刺激分子及其配体有: CD40/CD40L、B7-1/B7-2-CD28/CTLA-4、ICOS-B7RP-1。最近人们又发现了CD2-LFA3、CD5-CD5L、4-1BB/4-1BBL、HAS等新的协同刺激分子组合,它们在器官移植、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基础研究中则可用于T细胞与B细胞分化、活化机制、抗原递呈、协同刺激机制、免疫耐受、移植排异反应和自体免疫等的研究。 吴开胤 孙桂芝 周同 陈楠关键词:T细胞活化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