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39)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胡盛寿张浩周建业王浩魏英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细胞
  • 4篇心脏
  • 3篇梗死
  • 2篇心病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心脏病
  • 2篇生物假体
  • 2篇死后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心脏病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假体
  • 2篇梗塞
  • 2篇骨髓
  • 2篇冠心病
  • 2篇干细胞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胡盛寿
  • 9篇张浩
  • 4篇周建业
  • 3篇张平川
  • 3篇魏英杰
  • 3篇王浩
  • 2篇宋云虎
  • 2篇侯迈
  • 1篇李守军
  • 1篇朱伟铨
  • 1篇段福建
  • 1篇郑哲
  • 1篇宋学营
  • 1篇杨克明
  • 1篇杨克明
  • 1篇胡平
  • 1篇候迈
  • 1篇陈立国
  • 1篇孟亮
  • 1篇廖中恺

传媒

  • 4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外周血来源成体内皮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表现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成体内皮前体细胞生物学特性,尤其对该种细胞所表现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人体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被接种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中,在 EGM-2培养液中培养。描述贴壁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表型及功能特点进行检测。结果:部分单个核细胞变形成为长梭形细胞,但未表现出明显的增殖能力。这些细胞可以表达部分内皮系表面标志物及单核细胞标志物 CD14。在第4,14,28天进行的 Dil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印度墨汁双摄取实验显示这种细胞能够同时吞噬这两种物质,却没有类似于内皮细胞的体外成血管现象,从而说明这种细胞有类似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成年内皮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表现典型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且无明显增殖能力。
张士举张浩胡盛寿侯迈廖中恺周建业魏英杰
关键词:内皮前体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冠心病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确立胸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 ,评价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骨髓取自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病人胸骨切口 ,用Percoll液分离骨髓MSCs,体外培养扩增 ,观察细胞生长特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MSCs表型特征、细胞周期。结果 贴壁的骨髓MSCs多数呈梭形。骨髓MSCs能连续传 15代以上 ,但是第 5代以后或老年病人的细胞增殖速度减慢。骨髓MSCs的表型特征为CD2 9、CD4 4阳性 ,CD34、CD4 5阴性。多数骨髓MSCs在细胞周期的G0 /G1期。结论 冠心病病人手术时从胸骨切口取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MSCs的方法可行 ,骨髓MSCs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潜能 ,是细胞心肌成形术中理想的细胞来源。
侯迈胡盛寿张浩宋云虎朱伟铨杨克明
关键词:冠心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缺血性心脏病心肌血管重建术细胞周期
冠心病人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影响的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移植冠心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质细胞,并使用超声手段对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骨髓,用人骨髓间质细胞专用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扩增、标记。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二周后使用超声筛选出合格的动物模型。然后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对照组(n=13)。细胞移植后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并对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和心室重构进行超声评价,取材后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前超声检测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射血分数值和缩短分数值显著改善,局部前壁室壁增厚率明显提高,室腔扩大小于对照组。大鼠心脏舒张功能两组无显著差异。病理检查提示移植的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内存活。 结论:冠心病患者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后可以提高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对于小动物的心肌再生研究而言,心脏超声是一种较可靠的心功能评价手段。
杨克明张浩胡盛寿候迈段福建王浩
关键词:心肌梗死人骨髓治疗组取材
组织工程补片修补犬腹主动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估新共聚多聚体生物可降解材料 -p(3HB co 3HH) PU制成的组织工程补片植入到主动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 将杂种犬分为实验组 (植入组织工程补片 ,6只 )和对照组 (植入空白补片 ,4只 )两组。术后分批处死实验犬 ,取出补片 ,分别做病理检查、扫描电镜检查和生化检测。结果 肉眼所见 ,组织工程补片内侧面光滑 ,有内膜样组织形成 ,没有血栓 ;而空白对照组补片内侧面粗糙 ,有血栓样组织形成 ;两组补片均无瘤样扩张。HE染色显示组织工程补片在植入 4 8周后 ,其显微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的排列与自体主动脉类似 ;ET +VG染色显示组织工程补片中有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存在 ,形态与自体主动脉相似 ;而对照组中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含量少 ,排列松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组织工程补片的内侧面 ,有连续的VIII因子染色阳性的单层内皮细胞存在 ,扫描电镜证实为内皮细胞 ;生化检测显示组织工程补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在生物可降解的p(3HB co 3HH) PU补片上种植自体肌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 ,植入到犬腹主动脉 ,可形成与自体主动脉类似的组织工程动脉。
高峰胡平周建业孟亮胡盛寿胡盛寿
关键词:补片腹主动脉人工血管
生物材料补片修补大鼠左心室室壁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模型,比较生物可降解材料p(3HBco3HH)/PU(PHB)与脱细胞牛心包片在该模型上的表现。方法取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制成心梗模型。心梗模型制作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筛选合格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PHB组(9只),脱细胞牛心包片组(9只),对照组(6只),前两组分别行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术,对照组仅行开胸手术。术后8周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取补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PHB组与脱细胞牛心包片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体病理显示两种补片局部均无室壁瘤形成,补片组织相容性好,心室面为内皮细胞覆盖。结论大鼠左心室室壁瘤补片模型可以满足进一步组织工程学心肌补片研究的需要,PHB补片与脱细胞牛心包片经过改进后可作为组织工程学心肌的支架材料。
张平川张浩胡盛寿周建业王浩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生物假体动物实验替代试验左心室室壁瘤补片修补生物材料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总结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14例病人(男6例,女8例;年龄5个月-22岁;体重8-40 kg) 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1 个月超声检查示重建的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移植管道存在轻度瓣膜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须持续随访观察。
胡盛寿李守军宋云虎宋学营张浩王欣周建业
关键词:室性流出道阻塞生物假体心脏外科手术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右室流出道重建
乳鼠心肌细胞联合人工基质移植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液态组织工程学心肌(engineering heart tissue,EHT)的方法,以及其移植于大鼠心肌梗死区域后是否能存活并改善心脏功能。方法结扎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分离、标记及培养新生1~3天SD乳鼠心肌细胞。心肌梗死后合格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EHT组(n=12)、单纯心肌细胞组(n=12)、单纯基质组(n=12)、对照组(n=11)。移植术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及离体心脏灌流2种手段评价心功能,标本取材做病理学检查及Y染色体多聚酶链检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果PCR检测证实EHT组和单纯细胞组移植细胞存活,但病理学检查表明EHT组的移植细胞排列更紧密,细胞间有连接蛋白形成。超声心动图显示EHT组的左室缩短分数最高(22.82±3.44)%,高于细胞组(20.55±4.11)%、人工基质组(17.05±4.57)%和对照组(19.80±3.98)%,P=0.012。心脏灌流模型提示在左心室球囊容积为0.06、0.08、0.10ml时,左心室发展压及dp/d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T组最佳(P<0.05)。结论体外成功构建液态EHT后,可以通过注射方法移植于大鼠心肌梗死区域。液态EHT移植后较单纯细胞移植组织形态更佳、更能改善梗死心脏的功能。
张平川张浩胡盛寿王浩魏英杰
关键词:心肌梗塞细胞移植
高龄和青年大鼠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对缺血心脏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高龄和青年大鼠自体骨髓间质细胞移植是否能改善心功能。方法 从高龄和青年大鼠中获取骨髓间质细胞 ,部分细胞培养后克隆计数 ,其余培养时加以诱导。冠状动脉结扎后制作同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3周后分为高龄细胞移植组、青年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 5周后再次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及检查细胞存活和疤痕区血管增生情况。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 ,高龄组骨髓间质干细胞数目以及体外诱导后结蛋白表达率明显下降。移植的高龄细胞可以在疤痕区存活 ,诱导血管新生 ,但未发现心功能改善。结论 高龄大鼠骨髓间质细胞移植未能发现可以改善梗死心肌的心功能 ,可能由于高龄骨髓间质细胞缺乏足够的干细胞数目和较低的诱导分化率。
张浩胡盛寿郑哲李仁科
关键词: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心肌梗塞
阳离子脂法介导质粒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于基因修饰的细胞移植治疗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转染方法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基因转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相对最佳的转染条件并测定LipofectamineTM2000(LP2000)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大鼠BMSC的瞬时转染效率;分析细胞周期对导入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测定转基因BMSC的EGFP表达强度和阳性比例随时间的变化;将EGFP基因转染的大鼠BMSC注射法移植入同源大鼠心肌内,以逆转录PCR法检测心肌组织内EGFP基因的转录,荧光显微镜法检测EGFP阳性的BMSC。结果在不同转染条件下(DNA浓度、DNA:LP2000),LP2000介导EGFP基因转染大鼠BMSC的瞬时转染效率不同;通过阳离子脂法导入基因的表达效果受细胞周期制约;细胞移植后,能在大鼠心肌组织中检测到EGFP基因的转录以及表达EGFP基因的BMSC。结论阳离子脂可以作为基因修饰的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载体。为了提高基因转染的瞬时效率和基因的表达效率,降低毒性、满足转基因细胞移植的要求,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张秡张浩胡盛寿陈立国魏英杰
关键词: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心肌移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张平川张浩胡盛寿
关键词:心肌移植缺血性心脏病卫生问题分化细胞细胞数目梗死区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