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0125041)

作品数:22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唐仕波黄冰林少芬马静张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视网膜
  • 16篇网膜
  • 15篇细胞
  • 11篇干细胞
  • 8篇胚胎
  • 8篇胚胎干细胞
  • 8篇分化
  • 7篇体外
  • 6篇人视网膜
  • 5篇体细胞
  • 5篇前体
  • 5篇前体细胞
  • 5篇细胞分化
  • 5篇细胞培养
  • 4篇蛋白
  • 4篇诱导分化
  • 4篇视网膜前
  • 4篇视网膜前体细...
  • 4篇体外培养
  • 3篇神经干

机构

  • 22篇中山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山医学院

作者

  • 22篇唐仕波
  • 10篇黄冰
  • 10篇林少芬
  • 9篇马静
  • 6篇张良
  • 5篇朱晓波
  • 5篇孟晶
  • 4篇肖迎
  • 4篇陈系古
  • 4篇王琪
  • 3篇胡洁
  • 3篇罗燕
  • 2篇李斌
  • 2篇赖英荣
  • 2篇吴金浪
  • 2篇赖平红
  • 2篇郭芬芬
  • 1篇李晓华
  • 1篇杜建阳
  • 1篇申煌煊

传媒

  • 4篇眼科研究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眼科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甲酸对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RA)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及自由分化过程中,Notch1蛋白和mRNA的时空表达以及RA对Notch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实验组用RA对ESC进行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对照组ESC进行自由分化。各组分别取ESC分化1、3、5、7、9d的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MAP2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Notch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实验组诱导分化的神经元逐渐增多并形成神经网络。对照组以圆形上皮样分化细胞为主。ESCNotch1蛋白及mRNA均为高表达,诱导分化或自由分化后蛋白表达降低(P<0.05)。实验组Notch1mRNA水平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分化3d后,实验组各时间点Notch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C分化时伴有Notch1信号的关闭。Notch1可能对ESC向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化起重要作用。促进Notch1的下调可能是RA诱导分化的机制之一。
肖迎唐仕波王琪孟晶李斌林少芬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分化NOTCH维甲酸
视黄酸视网膜下腔注射未能逆转鼠视网膜变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对视网膜变性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14d龄视网膜色素变性鼠(retinaldegenerationmouse,Rd鼠)各8只视网膜下腔分别注射10-3mol/L浓度视黄酸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术后1个月对注射眼进行病理取材。并取7、14、28d和3个月龄Rd鼠各3只作正常对照。结果: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和PBS,1个月后均可见部分眼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增殖,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较注射PBS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视黄酸并不能使已经变性的视网膜恢复正常或阻断视网膜变性的发展。
张良唐仕波黄冰陈系古赖英荣
关键词:视网膜变性视黄酸腔注射逆转视网膜下腔
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的体外视网膜组织片下移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移植到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组织片下的细胞分化。方法取无眼部发育异常的4~5个月胚胎眼球,进行视网膜前体细胞分离培养。将传代的细胞移植到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上皮组织片下,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分化和组织整合情况。结果人视网膜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形成神经球样细胞团,传代后形成子代细胞团,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Nestin。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组织片在5d、10d均能基本维持视网膜结构。移植到视网膜组织片下的视网膜前体细胞能够与其建立细胞连接。这些视网膜前体细胞分化后能够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视紫红质,分别为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光感受器细胞的特异蛋白。结论人视网膜前体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征,在体外移植到培养的人视网膜组织片下,能够分化成相应的终末分化细胞。
马静唐仕波白宁艳林少芬
关键词:视网膜前体细胞神经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C3B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分化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在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中的诱导分化情况。方法:胚胎干细胞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拟胚体消化成单细胞后联合视黄酸注入C3B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1周、3周、2月处死小鼠取材进行病理切片、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周时,可见到注射部位视网膜层水肿增厚。3周和2个月时,3只移植眼内出现畸胎瘤,占所有移植眼的25%,其余眼球注射部位仅见瘢痕组织或眼球萎缩。电镜发现增殖的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肿瘤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畸胎瘤部分区域MAP-2强阳性反应;可见团状或集落状细胞GFAP强阳性反应;个别细胞Nestin阳性反应。结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具有正常视网膜结构的C3B鼠视网膜下腔,未能出现ESC向视网膜组织分化或嵌入视网膜组织,相当部分的鼠眼出现了畸胎瘤,其临床安全性和致瘤性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良唐仕波黄冰陈系古马静赖英荣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移植胚胎视网膜
体外培养拟胚体条件的探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体外拟胚体培养中获得优质拟胚体的条件。方法 :分别使用 6种EB培养液 :(1)添加 5 %胎牛血清 ;(2 )添加 10 %胎牛血清 ;(3)添加 15 %胎牛血清 ;(4)添加 2 0 %胎牛血清 ;(5 )添加 2 5 %胎牛血清 ;(6 )添加2 0 %胎牛血清和 0 1mmol/Lβ-巯基乙醇。将ES细胞复苏后直接作EB培养和传代后再作EB培养 ,观察拟胚体生长的情况 ,并对各培养液中的胚体形成率和活细胞比率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0 %胎牛血清浓度和 β -巯基乙醇的EB培养液胚体形成率最高 ,与其他培养液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小胚体和结构松散胚体更多见于低血清浓度培养液 ,但各培养液中活细胞比率差异无显著。ES细胞复苏后经 1代传代后作EB培养与复苏直接作EB培养 ,胚体形成率更高 ,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活细胞比率差异无显著。另外 ,观察中发现 ,充分摇动不仅能保证细胞悬浮培养 ,而且可以防止胚体过早分化。结论 :提供足够细胞营养 ,使用传代后代细胞作EB培养以及悬浮培养是获得较好细胞活力拟胚体的重要保证。
张良黄冰唐仕波郭芬芬
关键词:细胞培养
Notch1蛋白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胚胎干细胞是体内各种成熟细胞的"种子"细胞,是神经移植和发育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利工具。Notch1信号是多种神经细胞有序分化的关键性调控通路,目前对其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尚无报道。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过程中,跨膜信号分子Notch1蛋白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于2003-10/2004-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材料: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自建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Ⅵ株,具备XY染色体,正常核型比例80%以上,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冰教授惠赠。方法:胚胎干细胞复苏后,加入含20%胎牛血清、106 IU/L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细胞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中,两三天常规消化传代。向传至11代的胚胎干细胞中加入含20%胎牛血清、5×10-7 mol/L维甲酸的高糖DMEM诱导分化培养基,设立诱导1,5,9 d 3个观察时间点。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成熟神经元标志性抗原MAP-2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胚胎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至诱导第9天大部分克隆周围为单一密集的神经网络。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胚胎干细胞分化出的MAP-2阳性神经细胞数逐渐增多。胚胎干细胞克隆内的细胞几乎均呈Notch1强阳性或阳性表达,诱导分化后Notch1蛋白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结论: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中,Notch1信号逐渐关闭,提示Notch1可能对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特异性分化起重要作用。
肖迎王琪唐仕波黄冰林少芬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细胞分化信号转导NOTCH
银杏内酯B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24h、48h、3、5、7d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结果ERG正常组a波振幅为(105·4±16·8)μV,b波振幅为(292·6±19·6)μV。模型对照组24h后,a波消失。GB各剂量治疗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2、3、3d,小、中剂量组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5d和7d,大剂量组7d时b波振幅下降为正常的8%。中心视网膜厚度检查: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7d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7·8±2·1)μm,而GB各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5·2±2·7)、(38·3±2·3)、(45·8±2·3)μm。结论GB对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孟晶唐仕波林少芬邓宏伟朱晓波丁小燕
关键词:银杏内酯B视网膜视网膜电图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扩增被引量:4
2003年
探讨了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的方法。将胚胎干细胞复苏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含高糖和谷氨酰胺的DMEM,加入φ=20%胎牛血清,105U L青链霉素双抗,0 1mmol LL_谷氨酰胺,103IU L白血病抑制因子,0 1mmol Lβ_巯基乙醇)进行培养。此外,使用早代胚胎干细胞;培养时使用不涂明胶的一次性培养瓶;掌握好消化、复苏和冻存时机并及时换液;按照严格步骤进行培养、传代、冻存。对扩增后的ES细胞进行染色体和全能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较短时间内(5d)可将胚胎干细胞扩增16倍以上。扩增后的ES细胞较好地保持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和核型。可见使用合适的培养基,按照严格步骤操作,短期内完全可以大量扩增胚胎干细胞。
张良唐仕波郭芬芬黄冰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扩增核型
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下细胞移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细胞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新鲜的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片进行体外培养,将溴化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人视网膜胶质细胞种植于此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片之下。光镜和电镜下分析培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学改变。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组织细胞内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10d的视网膜组织片与未培养组相比,无明显结构异常。与未移植细胞组相比,行细胞移植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无明显组织学改变。移植细胞能够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片下存活,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并与邻近组织建立联系。结论将人视网膜胶质细胞移植到短期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片下,培养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和移植的细胞均能保持原有特征。
马静林建贤李晓华唐仕波罗灿齐
关键词:视网膜细胞移植超微结构
成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对成人视网膜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成人眼球12只,“机械分离联合酶消化法”分离出睫状上皮层的色素性细胞,10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ng/mL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并从三方面鉴定其神经干细胞特性: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B.自我更新能力:原代神经球消化传代后,继续培养观察新神经球的形成;C.多向分化潜能:原代细胞培养4~5d,改用含10mL/L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7~10d,分别用抗神经丝蛋白(NF)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MAP2)抗体、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抗视紫质蛋白抗体、抗β-微管蛋白抗体以及抗无长突细胞特异性抗体作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结果】0.48%±0.08%(1∶208)原代细胞在含bFGF+EGF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保持增殖未分化状态,形成神经球样结构,消化传代后90.1%±8.3%的第二代细胞能重新形成新的神经球样结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原代及传代后的神经球均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在含10mL/L胎牛血清的促分化培养液中,细胞分别分化为可表达神经细胞、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和感光细胞等特异性抗原的细胞,表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在成人眼睫状体扁平部分离得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视网膜前体细胞,并在体外成功进行培养鉴定。
胡洁唐仕波马静李斌林少芬
关键词:成人视网膜前体细胞细胞培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