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1020177)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彦霞康锴潘静静陈豪敏聂轶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地理流行
  • 1篇地理流行病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圆形分布法
  • 1篇再感染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损害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重型
  • 1篇重型手足口病
  • 1篇重症手足口病
  • 1篇综合评价

机构

  • 5篇河南省疾病预...

作者

  • 5篇王彦霞
  • 4篇康锴
  • 3篇陈豪敏
  • 3篇潘静静
  • 2篇茹维平
  • 2篇王海峰
  • 2篇聂轶飞
  • 1篇许汴利
  • 1篇尤爱国
  • 1篇李孟磊
  • 1篇茹维萍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危重型手足口病的预测指标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了解不同指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在郑州市某儿童医院住院的455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资料,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用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危重型手足口病的预测能力及最佳界值。结果综合了发热持续时间、血白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的危重型手足口病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界值为0.085,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93.1%,阳性似然比为10.54,阴性似然比为0.29,一致率为88.59%,kappa值为0.67,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92.31%,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和发热持续时间的回归模型有助于提高对危重型手足口病的预测能力。
潘静静康锴王彦霞聂轶飞尤爱国茹维平
关键词:LOGISTIC回归ROC曲线危重型手足口病
河南省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筛选《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河南省2009年首次感染手足口病并在2010年底之前发生重复感染的病例资料,应用SPSS13.0,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为1.14%。首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时间曲线基本一致,高峰均在4月份;重复感染率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9355,P<0.0001);男性重复感染率(1.2%)高于女性(1.03%)(χ2=6.5237,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重复感染率呈下降趋势(Z=-23.8574,P<0.0001);城市儿童重复感染率高于农村(χ22=7.57,P=0.0059)。年龄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5,95%CI:0.591-0.913),农村亦是其保护因素(OR=0.463,95%CI:0.287-0.748)。结论应关注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尤其是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潘静静王彦霞茹维萍康锴陈豪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影响因素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近2年,由不同型别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河南流行,重症病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害所占比例逐年增多。本文对116例合并CNS损害重症HFM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彦霞康锴王海峰陈豪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
手足口病再次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再次感染的发生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河南省2008年至2010年发生的21017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1627例发生2次及以上感染,发生率为7.74‰,在1627例再次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为2.0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91.76%);再次感染高峰期与全省总发病高峰期相一致,约80.76%的再次感染病例发生在距首次感染后的1年内,实验室诊断病例占再次感染病例的6.27%,实验室诊断证实同一患儿两次感染为不同型别病毒。结论儿童可多次感染手足口病,1~3岁幼儿仍是重点防护人群。
茹维平王彦霞康锴潘静静陈豪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探讨河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河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2010年的手足口病月发病规律。结果河南省2010年的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518;平均角为所对应的日期即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日为4月13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32344.343,P<0.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4月12日-4月13日;发病的流行高峰期为2月13日-6月12日。结论 2010河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分布特征,2-6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流行高峰期内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聂轶飞王海峰李孟磊王彦霞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季节性分布
手足口病再感染的地理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再感染率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其地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地理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再感染率和病原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再感染率约为7.74%。;其分布集中在豫中部(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等)和豫北地区(鹤壁市、焦作市等);手足口病发病率高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亦高;在EV71流行期伴随着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同时流行的地区再感染率较高。结论手足口病再感染存在地域差异,病原在不同地区存在变化,手足LI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血清型种类多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高,提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因地制宜。
王彦霞茹维平康锴潘静静陈豪敏许汴利
关键词:手足口病再感染地理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