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6B06)

作品数:42 被引量:467H指数:11
相关作者:曹承富吴文革郭熙盛杜世州乔玉强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小麦
  • 12篇水稻
  • 9篇氮肥
  • 8篇超级稻
  • 7篇氮肥运筹
  • 6篇胁迫
  • 5篇冬小麦
  • 5篇砂姜
  • 5篇砂姜黑土
  • 5篇穗期
  • 5篇土壤
  • 5篇黑土
  • 4篇性状
  • 4篇玉米
  • 4篇孕穗
  • 4篇孕穗期
  • 4篇晚播
  • 4篇秸秆
  • 4篇旱胁迫
  • 4篇干旱

机构

  • 36篇安徽省农业科...
  • 13篇安徽科技学院
  • 11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安徽养分循环...
  • 3篇安徽省科学技...
  • 3篇安徽省农业机...
  • 2篇安徽省农作物...
  • 2篇蒙城县农业技...
  • 2篇安徽科技贸易...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白湖监狱管理...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气象科...
  • 1篇安徽省濉溪县...
  • 1篇宁波市农业科...

作者

  • 12篇吴文革
  • 10篇曹承富
  • 7篇赵竹
  • 7篇郭熙盛
  • 7篇杜世州
  • 7篇陈刚
  • 6篇乔玉强
  • 6篇许有尊
  • 6篇孔令聪
  • 5篇段素梅
  • 5篇李玮
  • 5篇武际
  • 5篇杨安中
  • 5篇张耀兰
  • 4篇杨剑波
  • 4篇姜涛
  • 4篇肖扬书
  • 3篇李华伟
  • 3篇张向前
  • 3篇张祥明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全国第十七届...
  • 4篇安徽科技学院...
  • 4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科技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杂交水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期高温胁迫对杂交中籼水稻功能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以杂交中籼水稻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比较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功能叶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功能叶中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高温造成结实率下降(降幅达22%~30%),并影响粒重(下降8%~14%),导致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32%~44%);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功能叶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还讨论了水稻耐高温的生理指标。
崔娜吴文革许有尊王鸿燕韦朝领张丽娟
关键词:杂交中籼水稻花期高温胁迫生理指标结实率
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高温热害分布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沿淮10个站1965~2009年气象资料和1967~2006年安徽一季中稻产量资料,分析沿淮夏季高温天气发生特征和高温热害强度;在前人提出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的基础上,以沿淮地区水稻典型种植区域长丰县为代表,结合历史产量资料对长丰高温热害产量灾损率风险进行分析。[结果]沿淮高温天气发生频繁,高温热害自西向东呈"N"字形走向,位于沿淮中部的淮南、蚌埠高温天气发生频次较多,与皖南山区毗邻的霍邱、寿县较少,发生时段多集中于梅雨过后的7月中下旬~8月上旬,此时正值一季中稻孕穗抽穗开花期,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沿淮长丰县一季中稻产量随着高温热害持续时间的增加灾损率不断加大,但其发生概率减小,高温热害灾损率频发的强度等级主要集中在I级和Ⅱ级。水稻生殖生长阶段高温热害持续时间越长,灾害损失率越大,但其相应发生的概率较小,反之亦然。[结论]该研究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冯德花蒋跃林杨太明陈金华
关键词:高温热害水稻
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茎蘖动态、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在总施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扬两优6号及新两优6号茎蘖动态、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部作基肥相比,重施分蘖肥(基肥、分蘖肥各占50%)使分蘖期延长,无效分蘖增加,每穗粒数及粒重下降,产量降低;适当减少分蘖肥、增加穂粒肥,使分蘖期缩短,无效分蘖减少,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每穗粒数、粒重增加,产量提高。其中,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1∶1∶0∶0∶0的处理产量最低,较对照(全部作基肥)分别减产7.69%和6.3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用量比为3∶1∶1∶1∶0的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22.86%和27.15%。
杨安中吴文革段素梅许有尊陈刚
关键词:氮肥运筹超级稻茎蘖动态光合性能
一器多行环槽推送式排种器及排种状态检测系统的设计
2014年
针对传统排种器只能一器单行播种很容易产生漏播、卡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排种状态检测系统的一器多行环槽推送式排种器。该排种器适用于水稻、小麦等小粒农作物条播,通过更换排种盘,改变种槽的形状和大小,还可以实现对大豆、玉米等大粒农作物种子的精播。排种状态检测系统可对排种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对漏播、卡种等情况及时报警。该排种器能够满足高速、宽幅作业要求,成倍提高排种效率,且其结构简单、巧妙,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王安民曹成茂胡斌秦宽
关键词:排种器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关键词: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肥料运筹
安徽省淮北市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进一步合理高效利用秸秆资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在掌握淮北市秸秆资源数量的基础上,估算出2011年淮北市秸秆养分总量。结果表明:2011年淮北市秸秆数量为170.5万t,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三大作物秸秆居多,占秸秆总量的98%以上。所含的总养分为43045.7t,其中N、P2O5、K2O分别为15511.2t、4696.8t、22837.7t,总价值约1.88亿元。因此,合理利用秸秆的养分资源对于缓解化肥数量的不足,减少农业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晓斌武际高凤梅夏伟光郭熙盛
关键词:秸秆资源秸秆还田
可调行距插秧机移箱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不同行距插秧横向送秧的要求,设计一种可调行距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由于高速插秧机移箱机构螺旋轴两端的回转轨道处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对移箱机构及其螺旋轴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其运动学模型;测量平衡张紧弹簧弹性系数,并在无平衡张紧弹簧情况下进行试验,得出不同预紧力对螺旋轴磨损的影响,利用Matlab软件优化得到在设定预紧力下螺旋轴回转轨道受力变形曲线。
朱德泉陈启围宋宇张健美王延庆袁加红
关键词:运动学分析螺旋轴移箱机构
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增幅为3.06%—6.25%。产量结果显示,免耕使水稻减产4.11%—7.70%。【结论】免耕稻田自拔节期后期土壤NH4+-N供应量的减少使免耕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量均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导致免耕水稻成穗率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
关键词:免耕水稻
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以"扬两优6号"和"新两优6号"两个超级稻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尿素)量6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超级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超级稻高氮肥用量的情况下合理运筹氮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作为基肥施用(对照)相比,氮肥施用后移,使超级稻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提高,库源关系协调;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产量显著提高。其中,两个品种均是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为3︰1︰1︰1︰0的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产22.86%、27.1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重施分蘖肥处理(基肥、分蘖肥各占50%)的产量最低,分别较对照减产7.69%、6.32%,减产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
杨安中吴文革李泽福段素梅陈刚许有尊
关键词:氮肥运筹超级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积累
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明确"皖稻153"的栽插密度。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3.3 cm×25 cm、28.6 cm×25 cm、25 cm×25 cm、22.5 cm×25 cm、20 cm×25 cm、18.2 cm×25 cm共6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以33.3 cm×25 cm为对照,考察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每穴的茎蘖数及有效穗数均呈下降趋势;抗倒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穗实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粒重与栽插密度间的关系不明显;实际产量亦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5 cm×25 cm栽插密度的实际产量最高,达13 125 kg/hm^2,较其他栽插密度处理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皖稻153"在沿淮地区麦茬栽培栽插密度以25 cm×25 cm (1.6×10^5穴/hm^2)为宜。
段素梅吴文革陈刚杨安中
关键词:皖稻153栽插密度茎蘖动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