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Z4021)

作品数:10 被引量:340H指数:9
相关作者:王璞张秋平杨晓光薛昌颖张天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灌溉
  • 3篇旱稻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土壤
  • 2篇作物
  • 2篇夏玉米
  • 2篇利用效率
  • 1篇氮肥
  • 1篇氮分布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滴灌
  • 1篇滴灌系统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盐分
  • 1篇玉米生产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国际水稻研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国家节水灌溉...

作者

  • 4篇王璞
  • 3篇杨晓光
  • 3篇张秋平
  • 2篇王化琪
  • 2篇蔡典雄
  • 2篇杨婕
  • 2篇申丽霞
  • 2篇张天一
  • 2篇兰林旺
  • 2篇薛昌颖
  • 1篇王德莲
  • 1篇杨正礼
  • 1篇易镇邪
  • 1篇邓伟
  • 1篇孙西欢
  • 1篇张建君
  • 1篇李久生
  • 1篇王小彬
  • 1篇王志敏
  • 1篇闫伟兄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17
2005年
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实验站定点定位测定了充分灌溉、前期胁迫后期充分灌溉、前期充灌后期胁迫、全生育期胁迫4种灌溉处理下旱稻品种HD 297不同生育期内光合蒸腾等农田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旱稻的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在旱稻生长前期,日变化曲线呈现“双峰”趋势,在作物生长后期,曲线呈现“单峰”变化趋势;旱稻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则在全生育期内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与温度日变化规律一致;旱稻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L”型,6∶00最高,随后急剧下降,到18∶00达到最低值。不同的灌溉处理只影响作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值的大小,不改变其变化趋势。在4个灌溉处理中,前期胁迫后期充分灌水的处理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张秋平杨晓光杨婕王化琪王璞王志敏Bouman
关键词:旱稻灌溉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肥料和N减量施用对旱作玉米生产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通过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区进行玉米地不同肥料和N减量处理试验,得出:普通肥、增效肥以及增效肥减量施用后对玉米出苗率、株高生长以及产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其增产、增效作用的排序为:增效复合肥>普通复合肥>增效尿素>普通尿素,施用增效复合肥对植株生长、植株N和K含量状况有所改善;增效复合肥和增效尿素的N利用率为13.1%~27.3%和0.9%~14.2%,优于普通肥料;N减量15%施用后,玉米产量不但没有显著减少,而且增效肥的N利用效率最高,尿素的N利用效率与N100%施用差异不大。N减量30%和45%施用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减量越大,N的利用效率反而越高。通过氮肥合理减量施用,可以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节本增效和减少养分向环境流失的目的。
梁二王小彬蔡典雄张承先
关键词:旱地
滴灌系统运行方式对砂壤土水氮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04年
以一种砂粒含量高达95%的砂土为对象,开展了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灌水器流量、灌水量和系统运行方式对水分、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布影响的室内试验。灌水器流量的变化范围为0 5~2 0L h,灌水量为6~7 7L;系统运行方式包括不同灌水和施肥次序组成的4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径向和垂直湿润距离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关系增加;灌水量相同时,随灌水器流量的增大,灌水器周围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垂直湿润距离减小,而径向湿润距离变化不大;灌水器流量一定时,垂直湿润距离随灌水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对氮素分布的测试结果表明,硝态氮在湿润体边界存在累积现象;铵态氮在灌水器附近出现浓度高峰,且铵态氮集中在灌水器周围15cm范围内。滴灌施肥灌溉系统运行方式对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明显,建议采用最初用灌水施肥总时间的1 4灌水,再用1 2时间施肥,最后用1 4时间冲洗管道的运行方式,以便将施入土壤的氮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在作物根区内,防止硝态氮淋失。
李久生张建君饶敏杰
关键词:滴灌施肥灌溉运行方式铵态氮
棉花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结合田间根钻取样和图像扫描分析,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根系长度、直径和表面积动态及0~100cm深和0~40cm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与常规直尺测量结果相比相关系数r达到0.899(n=1318)。棉花平均根长密度(...
张立桢曹卫星张思平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根系生长
文献传递
施氮对夏玉米顶部籽粒早期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06年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施氮水平下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状况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明显促进关键酶活性的增强,促进顶部籽粒的早期发育。当施氮量为180kg/hm^2时,顶部籽粒的酸性蔗糖转化酶(AI)、中性蔗糖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淀粉合成酶活性在授粉后5~20d均处于较高水平,顶部籽粒的蔗糖利用能力及淀粉合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顶部籽粒的鲜重、体积、干物质积累、可溶性总糖含量、全氮含量及淀粉的积累均处于较高水平。适量施氮明显促进顶部籽粒发育,减少败育,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而施氮不足或过量都影响顶部籽粒发育,败育率增加,产量下降。
申丽霞魏亚萍王璞易镇邪张红芳兰林旺
关键词:玉米籽粒发育穗粒数
华北平原旱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被引量:45
2006年
该文依据2001~2004年4年田间试验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了作物实际蒸发蒸腾量,由此计算了旱稻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并分析了旱稻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旱稻出苗~成熟期间参考作物蒸散量平均为560.1mm;日平均孕穗~开花期最高为6.8mm/d,年际变化幅度很小。旱稻作物系数全生育期平均为1.07,在孕穗~开花期最大,为1.49,其次为开花~成熟阶段,平均为1.20,拔节~孕穗最小为0.87;在北京气候背景下,旱稻作物系数与出苗后天数和大于0℃积温具有较好的三次多项式关系。
杨晓光B.A.M.Bouman张秋平薛昌颖张天一许剑勇王璞王化琪
关键词:旱稻作物系数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117
2004年
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相当大面积矿化度在2~5g/L之间的浅层微咸水,有很大开发利用潜力。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鲁西北低平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麦秸覆盖对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麦季利用3~5g/L矿化度的微咸水补充灌溉,两年后没有发生积盐现象,微咸水灌溉带入土体的盐分通过咸淡水轮灌和雨季自然淋洗,1m土体总盐量达到周年平衡。麦秸覆盖能够改善盐分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使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保持较低盐分水平,缓解盐分对作物的危害,并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比较,微咸水灌溉配合麦秸覆盖对作物年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不配以覆盖则导致减产。
逄焕成杨劲松严惠峻
关键词:矿化度咸水灌溉麦秸覆盖盐分作物产量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被引量:27
2004年
采用田间模拟小区和田间自然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降雨入渗、休闲期降水的贮蓄率、不同土壤层次间接纳降水的增量、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有延缓径流,增加降雨入渗的作用,其稳定入渗率是保护性耕作的1.22~6.67倍,在降雨强度为68mm/h时其地表产生径流时间比传统耕作晚6~15min;免耕和深松处理土体内的含水量、接纳降水的能力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休闲期两个处理降雨贮蓄率分别比对照高出6.5%和7.4%,冬小麦产量分别高17.78%和16.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1.52kg/(mm·hm2)和1.00kg/(mm·hm2)。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鲁西北地区耕地劳动力承载力的多情景模拟被引量:9
2004年
根据已建立的最小劳均耕地面积、耕地劳动力承载力、耕地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耕地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2],对鲁西北地区未来5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劳动力承载力的可能变化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何种方案,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均呈增大趋势,而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只在理想方案下呈逐渐降低态势,在不理想方案和适中方案下均呈升高趋势,且以不理想方案下提高的幅度较大;由2010年到2050年,耕地劳动力承载能力将逐渐降低,劳动力超载程度逐步加剧,农业劳动力剩余现象将十分严重。因此,要保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寻求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途径,确保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实现耕地数量与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动态平衡,从而消除压力。
邵晓梅张洪业
氮密互作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7年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67 500株/hm2)、高(82 500株/hm2)密度下,氮肥对玉米单株物质生产能力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的。适量施氮,可促进顶部子粒发育,减少败育,使秃尖缩短、瘪粒数减少,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促进植物体吸收的氮素高效地向籽粒中分配,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为籽粒形成提供充足的光合碳量,并促进营养体碳氮向子粒运转。
申丽霞王璞兰林旺孙西欢
关键词:玉米氮肥氮素利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