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B09)

作品数:22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李怀有赵安成刘文兆闫晓玲张绒君更多>>
相关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沟壑
  • 15篇高塬沟壑区
  • 12篇水土
  • 10篇水土保持
  • 8篇黄土高塬
  • 8篇黄土高塬沟壑...
  • 5篇径流
  • 5篇黄土高原
  • 5篇川流
  • 3篇水沙
  • 2篇引种
  • 2篇引种栽培
  • 2篇鱼鳞坑
  • 2篇栽培
  • 2篇造林
  • 2篇中尺度
  • 2篇水土流失
  • 2篇流域
  • 2篇牧草
  • 2篇径流调控

机构

  • 18篇水利部黄河水...
  • 6篇黄河水利委员...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作者

  • 12篇李怀有
  • 7篇赵安成
  • 5篇刘文兆
  • 5篇闫晓玲
  • 4篇高健翎
  • 4篇张绒君
  • 4篇常文哲
  • 3篇张西宁
  • 2篇范小玲
  • 2篇王斌
  • 2篇郭锐
  • 2篇王爱龙
  • 1篇王俊
  • 1篇张盼
  • 1篇陈杰
  • 1篇慕鹏
  • 1篇许小梅
  • 1篇侯喜禄
  • 1篇王芸
  • 1篇张晓萍

传媒

  • 13篇人民黄河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工程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8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汛期径流调控黄土高原泥沙方式研究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在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的差异性,提出通过对径流的调控实现对泥沙的调控,径流的调控利用就成为构建协调的水沙关系的主要技术手段。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
李怀有
关键词:径流泥沙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和封坡禁牧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及毁林毁草后水土保持效益减退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沟谷林、沙棘林、人工林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森林被破坏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影响较小,对径流年内分配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种植草木樨,可有效地减少冲刷量和径流量。
王斌杜守君王爱龙唐志清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蓄水保土
基于GI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以GIS技术为依托,研究了典型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的地形分布特征。以1∶5万地形图作为信息源,矢量化等高线,并用Hutchinson方法建立DEM(ANUDEM)。从DEM中提取了坡度、剖面曲率和坡长三个地形因子,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丘陵沟壑区相应地形因子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流域50%的面积坡度在9°以下、剖面曲率小于7,这反映出高塬沟壑区地面比较平坦的地形特点。坡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0~150m,其中10m坡长分布最广。这些地形特征信息为砚瓦川流域及同类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基础数据支撑。
方磊刘文兆李怀有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形因子GIS空间分析地形特征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长武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针对长武塬区地下水资源贫乏的问题,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对长武塬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横拟。采用多项式拟合计算水位动态的趋势分量,运用谐波分析提取周期项,利用自回归(AR)模型模拟随机分量,将得到的三个分量进行叠加建立预报模型。依据长武塬区三口监测井的月平均水位埋深资料,运用SAS提供的指数平滑模型建立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和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精度进行分析。(1)时间序列分析法可以简易快捷地模拟预测研究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且计算简单,所需资料较少且易于获得,可作为一种简易快速的地下水位模拟预测模型;(2)所建立的时间序列模型需要及时更新资料以提高预测精度;(3)通过对周期项的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位变化存在的主要周期为7.4~10a,且周期逐年增长,揭示了地下水位的多年变化规律;(4)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尤其近几年水位下降幅度增大,应加以控制。
张盼刘文兆
关键词: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分析
黄土高原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机制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模型,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村为例,通过对系统几个关键变量的观察,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的演变机制;并从适应性循环周期中研究了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能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王东村社会—生态系统依次经历了一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1949—1961年)、贫穷困境(1961—1980年)和新的一个适应性循环的前环阶段(1980至今);制度变革特别是土地制度的调整是系统循环过程的驱动力,而技术革新可以使系统维持在开发阶段;干旱等气候变化事件对系统具有强烈的扰动作用,并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释放。
王俊刘文兆汪兴玉白红英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黄土高原
黄土高塬沟壑区中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途径探讨——以砚瓦川流域为例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水因子是关键,在中尺度流域水土保持治理中如何体现和考虑水因子、如何做到结合新农村建设,如何利用小流域治理的成熟模式、如何体现中尺度流域治理特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国家水土流...
郭锐赵安成
关键词:中尺度流域
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引种栽培及发展前景被引量:2
2009年
对从美国引进的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进行栽培适应性和繁育试验,1998—2008年的试验观察表明:美国黑核桃在黄土高塬沟壑区引种栽培后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可通过种子育苗、嫁接等繁育方法扩大栽培面积,是黄土高原地区较为理想的一种引进林木,有望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农用林业的主要硬阔树种之一,在园林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闫晓玲
关键词:黑核桃引种栽培技术黄土高塬沟壑区
高塬沟壑区中尺度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建设
2011年
砚瓦川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08.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3.5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小型拦蓄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8.81 km2,建成谷坊928道、沟头防护62处、水窖1496眼、涝池90座、骨干坝6座、小型淤地坝2座、径流高效利用示范点5个,使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水保土效益。
常文哲赵安成高健翎
关键词:水土保持
砚瓦川流域径流高效利用研究
2011年
根据砚瓦川流域产汇流规律、地下水埋藏深度、雨洪径流资源利用目标、经济发展方向及开发目标,分上、中、下游3个区分别选取典型村进行了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建设:上游雨洪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2.95%提高到30.49%;中游庭院集水草畜转化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1.07%提高到17.98%;下游河川径流利用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1.27%提高到50.7%。上、中、下游径流高效利用的重点和方式各具特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张绒君赵安成高健翎叶跃年
高塬沟壑区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户跟踪监测研究
2011年
通过试验监测方法,在南庙径流高效利用示范村有水窖、果园滴灌和养畜的生态经济户中,选择农业经济收入很好、好、一般、较差的各1户,以户为单元,对试验示范监测户的降水量集蓄、用水来源、耗水量及去向、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径流高效利用生态经济标准户的标准:庭院集雨场面积350-450 m^2,水窖容积50-80 m^3,果园面积0.3 hm^2左右,配套果园滴灌工程,适当养猪养羊。
常文哲李怀有范小玲
关键词:高塬沟壑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