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30303)

作品数:34 被引量:282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廷林董社英柴蓓蓓朱维晃章武首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水库
  • 9篇污染
  • 6篇水源水库
  • 6篇沉积物
  • 4篇原位修复
  • 4篇水体
  • 4篇水源
  • 4篇脱氮
  • 4篇微污染
  • 4篇硝化
  • 3篇扬水曝气
  • 3篇源水
  • 3篇水源水
  • 3篇填料
  • 3篇内源污染
  • 3篇贫营养
  • 3篇曝气
  • 3篇微生物
  • 3篇微污染水
  • 3篇污染水

机构

  • 32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凯迪西北橡胶...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29篇黄廷林
  • 7篇董社英
  • 5篇柴蓓蓓
  • 4篇朱维晃
  • 3篇章武首
  • 3篇刘婷婷
  • 3篇魏巍
  • 3篇王堃
  • 2篇黄卓
  • 2篇张海涵
  • 2篇智利
  • 2篇任勇翔
  • 2篇徐金兰
  • 2篇马彩莲
  • 2篇丛海兵
  • 2篇马越
  • 2篇谭盼
  • 2篇王春燕
  • 2篇秦昌海
  • 2篇孙昕

传媒

  • 3篇给水排水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Journa...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价值工程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还原电位及微生物对水库底泥释磷的影响被引量:28
2014年
为了解上覆水环境以及生物作用对水库底泥释磷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选取石砭峪水库底泥作为贫营养水库底泥代表,在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及不同微生物条件下水库底泥静态释磷过程.实验期间调查了上覆水处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pH等条件的影响,定期监测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总磷(TP)、亚铁离子(Fe2+),反应开始前与结束后测定了底泥中不同持留形态的磷组分,其中包括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磷(Ca-P)、无机磷(IP)、有机磷(OP)、总磷(TP),同时测定了反应前后底泥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实验证明,ORP<0 mV的强还原性条件能够促进底泥中的磷大量释放,同时伴随着大量的Fe2+进入上覆水中.底泥中释放的磷是以Fe/Al-P和IP为主,并且进入水体中的磷大部分是PO3-4,占超过水体中TP的50%以上.底泥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够促进OP的分解和转化,对底泥中其他形态的磷转化为PO3-4进入水体影响不大.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吸收上覆水中除PO3-4之外的磷营养进入底泥中储存起来.
黄廷林周瑞媛夏超徐金兰
关键词:底泥ORP微生物
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吸附水中氟化物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解析被引量:5
2012年
以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为除氟吸附剂,对其吸附水中氟化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水化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氟化物的吸附平衡时间为192 h,20℃时其吸附容量为14.63 mg/g,4℃时为13.14 mg/g.吸附速率特性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性较好且吸附速率由颗粒内部扩散速率控制,吸附行为均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焓变为16.5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吸热反应;吸附熵变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熵推动为主的过程;吉布斯自由能在4和20℃时均为负值,说明该吸附反应是一个自发过程.脱附研究与XRD分析结果也证实,该吸附反应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
曹艳任勇翔黄廷林张宏伟孙艳君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9年
水库作为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意义重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等问题,使水源水库水质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为城市供水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回顾了水源水库的水质问题。介绍了内源污染及突发性或周期性高强度水质污染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分析了其合理性。将现有的混合充氧技术、扬水曝气技术、上覆水中N、P、有机物生物去除方法及污染沉积物修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
黄廷林柴蓓蓓
关键词:水源水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扬水曝气
Mg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孔雀绿染料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g掺杂TiO2光催化剂降解孔雀石绿(MG)染料废水,考察了MG初始浓度、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g的掺杂显著提高了TiO2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的活性,当催化剂用量为1.0 g/L,经120 min紫外光照射后,可使30 mg/L孔雀石绿溶液降解率达到84%,同时讨论了光催化机制。
田菲董社英马彩莲黄廷林
关键词:光催化孔雀绿
基于中空氧化镍纳米微球和离子液体复合膜固定血红蛋白的NaNO_2生物传感器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中空氧化镍纳米微球(NiO),然后将其与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复合膜用于血红蛋白(Hb)在碳糊电极上的固定,制备了NaNO2生物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表明,Hb已固定于NiO和BMIMBF4的复合膜中并能保持其生物活性;进一步通过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中混合物各组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NiO和BMIMBF4的复合膜中,Hb能实现有效的直接电子转移,且修饰后的电极对NaNO2有良好响应,响应时间小于5 s,检出限为4.57μmol/L(S/N=3),灵敏度为46.2μA.L.mmol-1,线性范围为10~170μmol/L,表观米氏常数KM为2.4 mmol/L,该方法的重现性和电极的稳定性良好.
谷广哲董社英黄廷林汤宏胜郑建斌
关键词: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亚硝酸钠生物传感器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n eliminating nitrogen load of europhia sediment capping with active barrier system(ABS)
Active barrier system(ABS) capping zeolite with large surface area and strong adsorption ability is an effecti...
Jinlan Xu
关键词:EUTROPHICATION
分层水库温度梯度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
扬水曝气是分层水库原位藻类控制的有效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扬水曝气器外围流场及藻类浓度场,并与实际工程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当水深为80m、水面下.30m内的温度梯度从0.17℃/...
孙昕赵伟丽叶丽丽黄廷林丛海兵
关键词:扬水曝气温度梯度控藻
文献传递
汤峪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1
2010年
汤峪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Ni、Cu和Pb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他重金属,达32.40,因此Cd是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沉积物中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Cd的赋存形态除残渣态外,主要以更易从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氧化还原条件对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形态分布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好氧条件下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活化.
王禄仕张亚宁朱维晃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A new method of inhibiting pollutant release from source water reservoir sediment by adding chemical stabilization agents combined with water-lifting aerator被引量:5
2011年
Source water reservoirs easily become thermally and dynamically stratified. Internal pollution released from reservoir sediments is the main cause of water quality problems. To mitigate the internal pollution more effectively, a new method, which combined chemical stabilization with water lifting aerator (WLA)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and its effciency in inhibiting pollutant release was studied by controlled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new method can inhibit pollutant release from sediment effectively. The values of mean effciency (E) in different reactors 2#–5# (1# with no agent, 2# 10 mg/L polymeric aluminum chloride (PAC) was added, 3# 20 mg/L PAC was added, 4# 30 mg/L PAC was added, 5# 20 mg/L PAC and 0.2 mg/L palyacrylamide (PAM) were added) for PO43- were 35.0%, 43.9%, 50.4% and 63.6%, respectively. Th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the PAC concentration was, the better the inhibiting effciency was, and PAM addition strengthened the inhibiting effciency significantly. For Fe2+,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E for the reactors 2#–5# were 22.9%, 47.2%, 34.3% and 46.2%,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ng effect of PAC and PAM on Mn release remained positive for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about 10 days, and was not so effective as for PO43- and Fe2+. The average effciencies in inhibiting the release of UV254 were 35.3%, 25.9%, 35.5%, 38.9% and 39.5% for reactors 2#–5#,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ng mechanisms of the agents for different pollutants varied among the conditions and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Beibei ChaiTinglin HuangWeihuang ZhuFengying Yang
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分离及其对水体微生物群落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经过贫营养好氧反硝化选择性培养基的初步筛选,从水源水库沉积物中分离得到234株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并对其脱氮特性和高效菌株对水体功能微生物种群的调控机制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株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在48h内脱氮率达80%以上.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子遗传种属为不动杆菌属、链霉菌属、嗜甲基菌属、根瘤菌、假单胞菌、鞘氨醇单胞菌和溶杆菌属等.巢式PCR-DGGE结果表明接种高效贫营养好氧反硝化细菌HF3对原水水体功能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种群结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对原水微生物生态种群影响微弱.
黄廷林刘婷婷张海涵杨霄郭琳
关键词:水库好氧反硝化细菌微生物群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