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2211A031)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朱丽萍王斌赵倩吴涛杨亮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4篇阴性
  • 4篇阴性乳腺癌
  • 4篇三阴
  • 4篇三阴性乳腺癌
  • 4篇突变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突变
  • 3篇BRCA1
  • 3篇BRCA1基...
  • 2篇早发性
  • 2篇突变分析
  • 2篇维吾尔族
  • 2篇民族
  • 2篇基因突变分析
  • 2篇DNA测序
  • 2篇测序
  • 1篇多民族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朱丽萍
  • 4篇杨亮
  • 4篇吴涛
  • 4篇赵倩
  • 4篇王斌
  • 3篇杜露
  • 2篇袁媛
  • 2篇刘景
  • 2篇刘晓丹
  • 1篇张明帅
  • 1篇许文婷
  • 1篇迪力夏提·金...
  • 1篇宋牧
  • 1篇齐新
  • 1篇王红丽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性三阴性乳腺癌BRCA1和Ki-67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BRCA1和Ki-67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5例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35例乳腺纤维腺瘤及120例汉族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9.6%(93/235),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7.1%(34/35);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1.3%(191/235),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的2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两民族间BRCA1表达分别为73.0%(84/115)和48.3%(5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5。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在年龄≤40岁组阳性表达率低于年龄>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民族因素无关,P>0.05。BRCA1和Ki-67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1,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Ki-67蛋白表达存在差异,BRCA1失表达可能与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有关,并与Ki-67高表达相关。提示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增殖快恶性程度较高。
宋牧杜露齐新张明帅迪力夏提·金斯汗朱丽萍
关键词:BRCA1KI-67维吾尔族汉族
非家族性青年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家族性青年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别。方法应用PCR扩增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新疆地区50例非家族性青年TNBC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对比分析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的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结果 1 50例非家族性青年TNBC患者BRCA1突变率为26%(13/50),其中汉族高于少数民族(27.6%vs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9)。2 50例非家族性青年TNBC患者中发现13例BRCA1突变的12个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2个BRCA1基因突变"热点";3 50例非家族性青年TNBC BRCA1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69.2%vs 35.1%),TNM分期晚(77%vs 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TNBC患者BRCA1基因突变率高;212+1G>T和2077G>A可能为新疆地区非家族性青年TNBC患者遗传易感位点,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刘晓丹许文婷杨亮吴涛王斌吐鲁洪.沙吾列赵倩迪力夏提.金斯汗朱丽萍
关键词:BRCA1基因突变非家族性青年女性腺癌
改良式导弓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最佳时机及改良式导弓活动矫治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岁乳前牙反[牙合]患儿50例,采用改良式导弓活动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并比较患儿矫治前及矫治后上、下颌骨的位置变化(SNA、SNB、ANB、SN-Pg)、恒牙牙胚位置变化(U1/SN、U1/NA、I1-NB、I1/NB、U1-NA)及软硬组织变化。结果在经过14~75 d的矫治后,50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SNA增加(2.51±0.18)°,SNB减少(2.1±0.4)°,SNG增加(1.78±0.9)°,NLA减少(2.04±3.87)°,治疗后上下颌骨、恒切牙牙胚位置、软组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改良式导弓活动矫治器对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治,能够有效改善上下颌骨、恒切牙牙胚及软组织位置,并且疗程短,见效快,疗效满意。
袁媛刘景古丽巴哈.买卖提力
关键词:乳前牙反[牙合]头影测量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杨亮杜露王斌吴涛赵倩迪力夏提.金斯汗吐鲁洪.沙吾列朱丽萍
关键词: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DNA测序
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疆多民族地区三阴性乳腺癌(TNBC)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者与未突变者临床、病理组织特征的差异。方法以新疆多民族地区130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联合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30例TNBC患者BRCA1突变率为17.7%(23/130),其中汉族与少数民族TNBC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20.5%(17/83)、12.8%(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6,P=0.869)。130例TNBC患者中发现23例BRCA1突变的19个位点,其中8个为新发现的位点;4个BRCA1基因突变"热点";此外还发现了9例(6.9%,9/130)致病性突变,5例无义突变,4例移码突变。早发性TNBC组BRCA1突变率28.3%(13/46)高于晚发性TNBC组11.9%(1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0,P<0.05)。BRCA1基因突变组与BRCA1基因未突变组相比,发病年龄早,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TNM分期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多民族地区TNBC患者BRCA1基因突变率高;突变者与未突变者相比,存在临床病理组织差异。
刘晓丹吴涛杜露杨亮王斌吐鲁洪.沙吾列赵倩迪力夏提.金斯汗朱丽萍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DNA序列测定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早发性和三阴性乳腺癌易患基因1突变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易患基因1(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其中汉族30例,维吾尔族30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检测BRCA1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18.3%(11/60),其中维吾尔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30.0%(9/30),汉族患者BRCA1突变率为6.7%(2/30),两者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60例患者BRCA1突变的位点共11个,其中8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1个拼接点突变。BRCA1基因突变者与无突变者民族、淋巴结转移个数、Ki-67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存在差异,BRCA1突变者临床表现淋巴结转移多、Ki-67蛋白高表达,提示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赵倩杨亮王红丽王斌吴涛迪力夏提.金斯汗吐鲁洪.沙吾列朱丽萍
关键词:早发性DNA测序
氟化物的应用对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氟化物(氟保护漆、含氟牙膏)的应用对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及预防正畸后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接受固定正畸矫治患者60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例390颗牙,试验1组20例384颗牙,试验2组20例388颗牙。对照组采取日常口腔护理,不做任何治疗。试验1组采用含氟牙膏刷牙,于每日早、晚各1次,刷牙时间〉3min。试验2组涂布氟保护漆,每半年涂布1次,直至拆除矫治器。所有观察对象在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约2a)拆除正畸部位托槽,计算牙釉质脱矿指数,使用激光龋齿探测仪探测荧光值和对脱矿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390颗牙齿中,正畸治疗后有61颗牙齿脱矿,脱矿率为15.6%;试验1组384颗牙齿中,正畸治疗后有51颗牙齿脱矿,脱矿率为13.3%;试验2组388颗牙齿中,正畸治疗后有37颗牙齿脱矿,脱矿率为9.5%,3组脱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40)。试验1组及试验2组治疗后脱矿指数及DD值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低于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脱矿以2度为主(54.1%),试验1组以1~2度为主(86.3%),试验2组以1度为主(78.4%)。结论 氟保护漆和含氟牙膏均能起到预防正畸中牙釉质脱矿的作用,以氟保护漆作用更为明显,使用更为方便,患者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刘景袁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关键词:氟保护漆含氟牙膏牙釉质脱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